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保亭:瓜甜果香民族融合竹木器乐音色美妙 藤竹编织品美观耐用橡胶林枝繁叶茂

 尕蛋亲 2020-09-10

CCTV-10

2020.9.8  23:2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海南卷 保亭篇

 

保亭篇  预告片

保亭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腹地,群山环绕的地形导致历史上的保亭地区发展缓慢,一直被视为“化外之地”,长期以来都没有县级行政建置。直到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清政府在陵水县设宝停营(今保城镇),保亭地区才逐渐走入历史的视野,集市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

随着农垦大军的定居和开发部队的驻防,保亭曾经落后的面貌逐渐得到改善,“合亩制”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保亭县,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再一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月三”热闹非凡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人的传统节日。

在海南苗族的传说中,远古时期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洪水之后人间只剩下一男一女,为了种族繁衍,他们二人便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结为夫妻,从此生儿育女,繁衍至今。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南苗族人便聚在一起祭拜祖先,然后唱歌跳舞,庆祝节日。

如今,“三月三”已经不仅是黎族、苗族人自己的传统佳节,更成为了各族百姓增进情感的桥梁。“三月三”也成为宣传海南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佳节。

三色饭因为由三种颜色的米饭组成而得名,制作时先将三角枫叶、红蓝藤叶和黄姜泡到水中制作染剂,然后将米倒入其中染成黑、红、黄三种颜色,最后放入独木蒸笼将米蒸熟,三色饭便制作完成。 

竹木器乐音色美妙

黄照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黎族竹木器乐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天上午在乐器馆摆弄乐器是他多年来的生活习惯。

用竹、木等材料制成乐器来演奏音乐是黎族人延续千年的传统,北宋绍圣年间,被贬至海南岛的苏轼曾写下“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的词句,描述的就是当时黎族百姓演奏音乐的生活场景。

漫长的岁月中,黎族人创造出种类繁多的竹木乐器,最为常见的是独木鼓、鼻箫、口弓等八大件。

2006年,黄照安和他的黎族器乐演奏队登上了家乡景区的演出舞台,他们的表演在游客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一直作为景区的特色节目保留至今。

2017年11月,保亭黎族竹木器乐培训班在保亭文化馆正式开班,来自保亭各乡镇的32位文艺骨干接受了系统培训,而他们的加入也为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藤竹编织品美观耐用

海南岛中南部地区山岭重重,森林密布,盛产各类藤条,为依山而居的黎族人提供了充裕的天然材料,让他们在漫长岁月里总结出精湛的藤竹编技艺,小至刀箩、菜筐,大至腰篓、衣箱,在各式各样藤竹编织品的陪伴下,黎族百姓走过了千年。

年过六旬的谭桂民是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藤竹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有着四十多年的藤竹编织经验。2010年,她开始在家办起了藤竹编技艺培训班,谭跃芳就是那个时候加入培训班的。

黎族藤竹编的编织花样与黎锦相似,多为菱形纹、人字纹或十字纹,也有花鸟鱼虫等编织难度较大的图案。

在保亭黎苗文化旅游区内,有一群身穿黎族传统服装的人,他们在黎族传统建筑船型屋前安静地编织着藤器,为往来的游客们再现黎族人的传统生活。 

橡胶林枝繁叶茂

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10千米左右的金江农场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1986年10月,78岁高龄的王震将军再一次来到这里,这是他第六次视察金江农场。

20世纪50年代,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天然橡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被列入禁运名单。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决定自主发展天然橡胶事业,用行动打破“禁区”。

1952年开始,由复转军人、农林专家、大学生及归国华侨组成的数十万垦殖大军奔赴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拉开了发展新中国天然橡胶垦殖事业的序幕。

1959年,国家农垦部在金江农场召开南方植胶四省工作会议。会议之后,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决定在金江农场选地建设试验田,打造一个速生高产、科学管理的样板胶园。

1960年,王震再次从北京赶赴金江农场,同农场职工们一起栽种橡胶树,开辟试验田。

1966年,试验田胶树提前两年开割,进入稳产期后,单株平均产干胶3.31公斤,产量提高近一倍,高成活率、速生高产的目标实现了。

十六年后的1982年,中国政府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天然橡胶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北纬18度以北不能大规模种植橡胶的论断从此被打破。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试验田中橡胶林依然挺拔茂盛,50多年树龄的橡胶树仍然可以割胶,而保亭的天然橡胶也从曾经的几近于无发展为如今推动保亭发展的重要产业。 

民族融合 瓜甜果香

2000年,经过多方面调研,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决定结合当地黎族、苗族百姓嬉水风俗举办嬉水节。嬉水节当天,人们拿着各式各样的水盆、水枪,相互泼水打闹,嬉戏狂欢,在一片欢快的庆典气氛中,传递祝福。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通过百镇千村、共享农庄建设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2017年,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的帮助下,南林村兰花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曾经常年积水的山间谷地被一盆盆兰花填满。

截至2018年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农副产品产业化等方式,实现全县4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9年4月,保亭正式摘掉国定“贫困帽”。在时代新风的吹拂下,果甜花香的保亭迎来了新的城市风貌与发展格局。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保亭篇》

播出时间:9月8日 23:26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丁丁(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