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金寨人这三个“十万”,你晓得吧?

 新用户5117idij 2020-09-10



火红的三个“十万”

图片来源:市场星报

我们张冲经中央批准修建的大型蓄能电站,虽没正式完工,慕名前来观光旅游者已络绎不绝了。昨天,一辆白色骄车在我店门前嘎然而止,车上下来两位年近耋耄的老人和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他们来店买水喝,并打探去电站路线。

原来他们是一家人,我认真打量着他们,问他们来自何方。眼前鹤发童颜的老人用地道的金寨话回答:我们住厦门,老家金寨流波移民燕子河的,我父亲当过红军,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我们长大有了工作就出去了。老家是我们的根啊!孩子们知道我念家,也经常开车带我回来看看。说着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瞅向坐一条边的年轻夫妻说;“这是我儿子儿媳,若不是疫情,春天就回来了!”我听说他们老家就在本地,立马为他们沏茶拿烟,这位精神矍铄的大伯,捧起茶杯,吹拂着氤氲开来的茶雾,舒口气,脸上漾起幸福的微笑,高兴地说:“啊!这就是家乡的味道!这次回来家乡的变化真大啊!哎!回想过去,为了国家解放,死去多少英雄豪杰………”

说到这里,老人声音哽咽,眼圈一红,泪水夺眶而出……

望着这一家人开车淡出我的视线,耳边又回响老人那发自肺腑的感叹,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翻开金寨史册:一九二九年,立夏节烽火熊熊燃烧,不屈山里人扯起义旗,建立了大别山第二支工农武装一一红三十二师,这是一支英雄部队,在硝烟烈火中屡建奇功,二十载血雨腥风,二十度物换星移,北上长征,四方转战,十多万名金寨志士血染青史!

当五星红旗插上天安门城楼,波澜壮阔的新“战役”又在金寨山水间拉开了帷幕。

毛主席一个指令,“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声号令,召唤着金寨人民。“淠史杭水利工程”一一一纸蓝图,牵动了父老乡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像当年支持革命战争一样,父送子,母送女,新婚夫妻同上阵,为了兴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为了下游八百里耕地,老区人民毅然献出十万亩良田作为水库淹没区,金寨三大古镇:流波、麻埠、金家寨变成了水底古城。为了兴建水库多少金寨人民长期泡在水里,导致多少女性终身不孕,男性风湿病,静脉曲张折磨终生。

金寨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就是山里人的心头肉呀!但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大局,老区人民又作出忘我的牺牲!“十万良田,化为水域。”这要得多么宽阔的胸襟呀!朴实的金寨人民做到了。

水库建成后,淹没区的十万多山民变成移民。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穷窝!”故土难舍呀!流波古镇移出的人们总念叼家乡,她们曾回忆说:“哎!在流波日子好过呀!没有米去附近山上捡点圆竹叶就能换几升米,想吃肉了帮树行扛半天木材,肉就回来了,移到大山里钱好难呀!……”

可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山民们没有迟疑。“十万名先烈能为革命血洒青山,子孙们难道不能为建设背井离乡?”在人民政府的妥善安置下,他们携家带誊,在白云生处,在高山峻岭上拓荒创业。

听听移民声心吧!“只要手脚勤,荒山生黄金。如今政策归心,我们不但不会穷,还要为建设‘四化’贡献青春呢!”真不愧是老红军的后代子孙!每年征兵季,我们金寨人民的孩子都踊跃报各,家长都以儿子参军为荣耀。我也为自己的儿子是一名合格的海军战士而骄傲自豪!

我们生长在和平盛世,家家日子幸福安康,但我们不能忘记!

十万英烈,十万土地,十万移民一一三个“十万”,是老区人民跟共产党走的历史见证。三个“十万”,浸透着殷殷碧血,燃烧着如火热情。书写着坚贞信仰,耿耿丹心!


作者简介:于秀玲,网名:宁静,安徽金寨人,皖西作协会员。有散文,诗歌发表于《天南地北金寨人》《分水岭》《大别人华钥文旅》《光慈文学》《凤凰诗社》……等媒体平台,是热衷宣传家乡的平凡女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