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子庙“闹春”的漫画记忆

 大春观察 2020-09-10

夫子庙“闹春”的漫画记忆

—————————

作者〡大春

老南京人有一个口头禅:过年不去夫子庙,等于没过年。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对老南京来说,春节时候老城南的“年味”最足,而老城南的“年味”往往又集中在夫子庙。从初一到十五,整个夫子庙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记得那时候还没有政府组织的秦淮灯会活动,夫子庙吸引人的主要靠传统的相声、皮影戏、说书、杂耍以及各种剧场的影剧演出。

按照现在人的口气,夫子庙只是一个“巴掌大”的地块,但在那个时候,这里就集中了解放、大光明和秦淮三家影剧院,可以说一家挨着一家,而且根本不愁上座率,星期六晚广场上还有免费的露天电影;除此之外,贡院街上还有一批诸如奎光阁、蒋有记、奇芳阁、永和园、六凤居等知名酒楼、茶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秦淮风味小吃。那时笔者住在长乐路上,到夫子庙穿过两个巷子就到,经常和小伙伴提个饭盒,替大人到六凤居去下碗阳春面,三两一角一分钱,提回来面条还热乎着。

其实对儿时的我们来说,夫子庙的最大吸引力还不在这些地方,而是在“泮宫”,就是现在围绕着大成殿那一圈的地方,后来改名叫“人民游乐场”。那里面太好玩了,除了相声、皮影戏和说书的,还有唱戏的,更有意思的是,经常有外地的马戏团以及“飞车走壁”之类的草台班子来巡回演出,买一张票也就五分钱、一毛钱。不过那时候家里穷,经常连五分钱也拿不出来,这也不要紧,“泮宫”里的那些小剧场都是哪百年的老房子了,外墙都是木板的,还有好多裂缝,足够你“偷窥”的了,实在看不见,就站在窗下听听,因为那些木板根本就不隔音。特别是那些相声演出,说到精彩处,经常是剧场里外的人一起大笑。

现在有好多老南京人和我一样,怀念夫子庙“闹春”的场景,不少人还晒出了一批老照片,体会当年的年味。我没有老照片,但我这里有一组记叙当年春节夫子庙“闹春”的风俗画,应当比照片更有情趣、更有艺术感。

节日的夫子庙(第一幅)

第一幅局部细节

节日的夫子庙(第二幅)

第二幅局部细节

节日的夫子庙(第三幅)

第三幅局部(细节)

这三组风俗画,是以漫画的形式,比较详尽全面地记叙了20年前春节夫子庙的“闹春”场景,出自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漫画协会副主席、江苏新闻记协漫画艺委会副会长、南京报业集团主任记者蒋维才先生之笔下,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当年蒋维才先生还创作了一批《老南京新故事》的风俗画,并在人民日报副刊连载,大多数是其在老城南生活的所见所闻,情节诙谐有趣,在人民日报刊出后,很受读者欢迎。今晚是除夕之夜,八点后的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老吴韶韶》节目,著名主持人老吴,将就这些组画与大家“韶韶”老南京、老城南,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