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情画意羊角村

 大春观察 2020-09-10

诗情画意羊角村

作者孟庆宏

曾在摄影图片中见过她那梦幻般的美丽,她宛如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少女,虽是小家碧玉,却美丽端庄、温柔婉约、娥娜多姿。此外,她还有个神秘而特殊的名字——羊角村。那如诗如画般的仙境画面,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于是,我在心里和她有了个春天之约。

春光明媚的4月,我和夫人及一行好友开启了荷兰一国的深度之旅。最后一天羊角村的游览,圆了我一睹其芳容之梦。

羊角村是荷兰的一张国家旅游名片。这个有诗、有情、有画意的童话小村,位于荷兰西北部上艾瑟尔省的DeWieden自然保护区内,距阿姆斯特丹约120公里车程。

羊角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全村不足3000人。小村有着纵横密布的河网,小桥、流水、人家,草木葱茏,河水清澈,空气清新。她古朴幽静,超世脱俗,虽有着“欧洲北部威尼斯”之美誉,但却没有威尼斯的繁华和喧嚣。几百年来,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一日千里、多么现代和时尚,她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淳朴。至今小村不修公路,不通汽车,交通全靠小船(划艇)、自行车和步行。全村的176座小木桥将各家各户相互连通,对外来人员及游客来说,羊角村就像一个水上的绿色迷宫。

我们所乘大巴车出发时,碧蓝的天空飘着大朵的白云,我们的心情就像荷兰的蓝天一样欢快明亮。中午时分到达羊角村时,天却阴沉下来,不时还乌云压顶,这让同是摄影发烧友的我及几位同行好友感到有点遗憾。当我们坐进类似江浙一带乌篷船的平底电瓶木船近距离亲近小村时,天空又飘起了小雨。雨点打在水面上,泛起点点涟漪,兴奋之中又平添了些惆怅。

在船老大的掌控下,小船在纵横交错、且时宽时窄的河道中缓缓前行。船老大一边开着船,一边向我们介绍着羊角村的历史及风土人情,还不时和我们互动,提示船舱前后有小艇或滑板,并打开窗户让我们拍照。

 船老大告诉我们,“羊角村”的名字来历于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18世纪,一群煤矿工人在现在的小村定居下来,在当地黑褐色沙质土壤中“挖煤泥”,除了煤泥以外,当时还挖出了很多羊角骨。后经地质考古专家鉴定,这些羊角骨出自10世纪左右在此生活的野山羊群。在1170年的特大洪水中,大量死亡的野山羊被埋在泥土深处及周边的贝尔特韦德湖底。为此,小村就有了这个特殊的名字——羊角村。

现在小村纵横交错的河渠就是当年挖煤泥形成的,后人为了生活方便和物资的运输,将河渠疏浚拓宽,并架上了小桥,便有了今日童话般的美丽村庄。

小雨中的平底木船在弯弯曲曲的河渠中稳稳前行,船老大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着每一栋小屋的建筑特点、使用功能、教堂特色、以及小村的婚礼习俗。他说,羊角村地势低洼,不宜种植庄稼,但河渠及周边的湖岸长满了芦苇。因此,村民们就地取材,这里尖尖的屋顶都是由厚厚的芦苇铺成,好工匠铺就的屋顶40-5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用翻新。芦苇屋顶防雨耐晒,而且屋内冬暖夏凉。我们来回经过一栋房屋时,正遇一中年工匠在铺芦苇屋顶,居高临下的他非常热情,多次用生硬的中文“你好!”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

淡雾疏雨中的羊角村绿荫掩映,碧意尤翠,朦胧中有一种梦境的神秘。一栋栋似艺术品般的尖顶小屋;设计布置精巧的庭院、花园;屋檐下、窗台上艳丽的花朵;白色或绿色的简约拱形小木桥;色泽鲜艳的各式小船、小艇;多数礼品为手工制作的精品小店;装修别致满屋飘香的咖啡小屋;萌哒哒的猫星人和汪星人;享受初夏细雨快乐的绿头鸭和叫不出名的水鸟;以及不紧不慢栽花、除草的村民------上帝好像也对这里情有独钟,特意打翻了调色板,将羊角村泼洒成了陶渊明笔下外国版的“世外桃源”,那五彩斑斓梦境般的美景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如痴如醉。

一个多小时的水上游览结束时,天还没有放晴,阴雨中拍摄的照片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好在小旅馆夫妇的厨艺不错,晚餐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正宗西餐,这让我们忘却了窗外的小雨,冲淡了心中的惆怅。夜里的小村万籁无声,枕着幽静的河水入眠,睡梦中期待着来日凌晨的朝阳。

第二天凌晨5时30分,我们一行按约来到空无一人的小村游船码头旁。6时10分,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将静谧的羊角村笼罩在雨后的清新和一片金黄色之中。这是我们这些摄影发烧友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刻。我们咔咔咔不停地按下相机的快门,恨不能将羊角村世外桃源的仙境画面统统收入镜头。拍摄了近一个小时,天空又布满了乌云,我们为天公作美的好运庆幸的同时,也为这时还懒在床上的游客未能见到这么美的景色、未能拍到这么美的画面而惋惜。

霞光中的羊角村,美的透明纯净!美的如诗如画!美的让人灵感流溢!美的让人热血沸腾!可惜我虽已搜肠刮肚,但无奈词汇已穷尽,无法再用语言去描绘羊角村那世外桃源般的童话之美,还是请各位看官自己欣赏美图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