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室韦的娜达莎

 大春观察 2020-09-10

魅力室韦的娜达莎

作者韩 今

从临江屯回到室韦镇已是傍晚时分。

室韦镇是祖国最北端的一个俄罗斯民族乡。多年来,因其风景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列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吸引众多游客观光。

一条主街一公里长,两旁都是木制的建筑,饭店、旅店、商店,一家挨一家。街旁的横道上,停满各式各样的轿车、旅游车,虽是傍晚,街上游客如织,十分热闹。

我们住的是一个叫“西博利雅”的酒店,漂亮的两层新楼房,整洁干净。房间墙全是木板拼的,在厅里可以上网。老板娘是一个俄罗斯族的大妈,长得富态,黑幽幽的眼圈很是精神。厅里墙上有她年轻时的照片,短袖长裙,身材苗条。有几张好像还是在电视台的演唱演出照,看看介绍,竟然是中央电视台一个大奖赛。

西博利雅庄园酒店

我们忍不住和这个叫“娜达莎”的老板娘聊了起来,夸她年轻时候好漂亮,说旅馆很干净。团长老李调侃说,房价和你身材一样,有点贵?因为在这个小镇上,360元一个标间,还是高价了。

娜达莎操着有点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回答,你们要看我的设施啊!都是最时兴的!我投了200多万呢,每年也就是两个月的旺季,你们一走,房子就空了,不让你们负担谁负担啊。

晚上就在饭店的餐厅用餐,娜达莎亲自给大家点菜,给我们介绍了袍子肉、狼肉等多种野味,说到边境来,就是要尝尝我们的野味。

几个团友要了白酒,喝着喝着就哄起来。老李招呼娜达莎,请她过来喝一杯。娜达莎走过来,倒个满杯,很豪爽地一饮而尽,然后说:今天不能陪你们多喝了,明天是中俄联欢日,我还有节目,要早点休息。你们要想喝,明天晚上陪你们,一醉方休!

中俄联欢?一打听,原来这是当地民间一个传统的节日,两年一次,由额尔古纳河两岸的中俄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娜达莎说,她的爷爷就是俄罗斯人,两边都有亲戚,经常走动。并邀请我们去看看这个独特的中俄隔河联欢活动。

娜达莎介绍她来自俄罗斯和中国河北的先辈

第二天上午我们先安排了边境游船。沿边境的额尔古纳河,一直开到中俄友谊桥。那是一个通关的公路桥,边贸的重要出口,九十年代造的。沿中国岸边,多有彩旗和着各式服装的中国旅客,四处停放的大小旅游车,以及新建的有着鲜艳屋顶的各式建筑,显的充满生气。俄罗斯那边则是空空旷旷的,少见人影,偶尔见到饮水的马群和小路上开过的拖拉机。

接着就驱车赶往老渡口,参加中俄民间的联欢活动。

100多米宽的老渡口两岸插满彩旗,联欢会已经开始了。我方一侧聚集了两三百人,多是当地的村民,也有一些游客。岸边摆了两排简易桌椅,桌上放着一些水果食品,是领导嘉宾的位子。对方平坦的岸边则并排停着七八辆吉普和面包车,站着二三十个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俄罗斯人。两边都是用音响话筒说话,表演。我方两个半人高的音响,正播放着女声独唱,是那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红莓花朵开》。

挤到前面一看,嗬!正是那个老板娘娜达莎!胖胖的老板娘披着一条鲜艳的围巾,穿着宽大的长摆裙,拿着话筒边唱边扭,嗓音浑厚,着实好听!一旁人介绍,这个大妈曾作为室韦民族村的选手,上过我们中央电视台呢!娜达莎唱完了,双方都响起掌声。很多游客跑上去,和我们这个老板娘合影。团长老李不知从哪里采来一束野花,跑过去献给娜达莎。娜达莎高兴地一把抱住老李,贴面亲了一下。

现场气氛热烈,两边都有主持人,一段俄语,一段中文,你说一段,我说一段。节目也是你一个我一个,演完了能听到对方的掌声。俄罗斯人能歌善舞,不少村民带了望远镜来观看。

高潮在结尾,额尔古纳市的领导讲了中俄友好的祝福语后,两岸同声合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我们也都兴奋地加入了合唱的队列,一边挥着手,一边跟着拿着话筒的人唱,电视台在摄像。

中午回到“西博利雅”酒店,团长问:娜达莎呢?喊她来喝酒!服务员说,她和电视台的人吃饭去了。饭后我们就启程,没再见到娜达莎。

几年过去了,今年的室韦镇是否又要隔河联欢了?东北汉子发微信说,那个黑眼圈的娜达莎还欠我们一顿酒呢,她说要一醉方休的。

作者简介:

韩 今,男,南京市市级机关退休干部,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作品百余篇,多篇作品在全国和地方报刊中获奖。所著文学作品集《老团长与新房客》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老团长与新房客》 韩 今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