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文脉

 大春观察 2020-09-10

金陵文脉

作者葛泽宇
(一)天下文枢,文学都城

夫子庙的照壁前,有一牌坊,书:“天下文枢”,灯火辉煌,客去人来,它是恒不变的,就在那端庄厚重的古铜色灯光的映照下,度过了无数个繁华的夜。天下文枢,唯金陵当之无愧。

枢,门轴也。有云“户枢不蠹”,即门轴因经常转动而不易发生虫蛀。《吕氏春秋》尽数篇有语:“户枢不蝼,流水不腐,动也。”如何“动”?无疑,南京城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未有明确的南北之分,汇聚天下客,带来了四海八方之文化,因而造成了南京城的兼容并蓄与南京人的包容和对新事物的易接纳性,所以金陵文化是开放而独树一帜的;是流动的,是活的,而又自成一派的。
此“文”往大处说是文化,但更为精确地细分应归为文学。于着笔近日,南京成功申报“文学之都”这一称谓,反映了大家对金陵文学历史的高度评价。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虎踞龙盘,兵家之胜地也。六朝古都,时代精神,千千万万名流骚客将墨汁融进了秦淮河,埋入了乌衣巷。评价金陵城,我只能用繁华二字。繁华不是一朝一世的鼎盛,而是经历史和岁月考验、打磨,而永不褪色的金陵之帝气与大风大浪过后的繁荣与从容。
什么促成了金陵之繁华?可以是六朝脂粉,艳曲华歌,秦淮河水畔的萧管筝弦,水中映着千年兴衰所漾出的处变不惊的碧波与光影;可以是一次又一次的盛世,一个又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花落花开永不谢,从水畔石栏中透出的沧桑;可以是如今科技飞速前进的步伐,更是那永不被埋没而常青的诗篇。

(二)金陵词话,南京诗篇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是王安石在《桂枝香》里对金陵暮秋气象的写照及触此景而发生的感叹。画舫徐行,云淡风轻,望天河,眼前掠过只只鸥鹭,既凄美又华丽,所以“画图难足”。常说美景如画,可金陵之景象,却已胜画三分,只因人为总难取天工之妙境。诗人凭阑倚楼。多情思,忆六朝往事,无限感慨,不尽惋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诗仙李白以一贯的巨人之视角,诗家之敏锐,对千古兴亡的俯视。诚然,是超常的。凤凰乃大祥瑞,传说中的金翅大鹏与孔雀之母,也象征着王朝的兴盛。但这种叹绝非“儿女共沾巾”的愁思,太白,就因他是一个龙巾拭吐,御手调羹的谪仙人,他看人生、观世事,也都是以至高无上而世人难以企及的眼光去审视的。他能在《将进酒》中将人的一生看作一天,生死化为朝暮,看金陵城却发出了震撼的心声,惋惜的言辞,也使人为时代王朝轮转之速所恍惚迷罔了。

刘禹锡的《乌衣巷》更是脍炙人口。笔者幼时常去,那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古建筑民宅,那里的居民坦然面对人们羡慕的目光和游客的照相机,一直平静的生活在黛瓦白墙的屋子里,常对访客淡淡微笑。而回首大唐,诗中“野草花”或是自喻,是对身世的迷茫和怀才不遇的忧愁。“夕阳斜”则暗示着末世的到来。最为著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即王导、谢安之宗室,代指这样的魏晋名流、贵门望族,也象征着那朝代的繁盛。“堂前燕子”最为精妙,经前两句写景铺垫,这时引出这条埋藏着却又极易察觉的暗线,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平民之家,亦是王谢两族的没落,亦是繁荣时代的落幕与悲哀,引人无限哀思与感叹。

于桃叶渡口的回廊,有一块青黑的石碑,金字题着王献之之诗,附了典故,即于桃叶渡迎爱妾桃叶,诗云:“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绿叶映红花,桃花著胭脂,花若佳人,佳人如花,真美得不可一世了!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也是李白给予金陵城地势之赞。帝王之宅,龙隐虎卧,必有一时虎跃龙腾,迎来更加繁华之世!

(三)文人墨客,清流逸事
古来,无数杰出人才出自金陵这块灵地,为之创丰功伟业,吟珠辞玉藻。字有王羲之、林散之,文有余光中、叶兆言,小说吴承恩、吴敬梓,画有徐悲鸿、张书旗,数有祖冲之……所谓大家云集。鲁迅先生求学南京,亦与“得月楼”结缘。曹雪芹更挥毫成就《红楼》一书。其文学、思想、政治等方面价值之高,以致后人专设“红学院”进行研究。他虽生于诗礼簪缨之族,但家道早已衰落,致使他贫病一生,后半生与卖文、乞讨、受朋友接济续命。终于,看透了这世态炎凉,却又化绝望为动力,借文遣怀。很难想象,他如何在一度病倒床榻无钱医治时,完成这部令后世无数代人值得去钻研的不朽之经典。如此境遇,笔下众多人物皆着貂裘锦裳,食玉馔、饮琼浆,而这诸多蔽眼烟云后无不针针见血的揭示着那鹤怨猿惊的政权之场与功名之地的黑暗。他敢于去讽刺,与残酷的生活做斗争,而不是甘愿被逆境压倒的埋没,这何不是拥有着旷达的胸襟与坚韧的内心?何不是进取之精神?惜世道不允。但此类大家就好比几经锤炼的真金,不论被埋在何处,遇见了怎样的挫折,皆能耀烂。这也是南京人的精神,生活中种种不顺心事都能化成一句“多大事哦”。这也是岁月磨出的一份难得的从容。

本文作者(讲台站立者)为同学们讲解《西游记》
(四)兴衰轮复,盛世再来
六朝烟云背后,又是多少值得回顾的昔人往事?而我们眼前,金陵城之前景更是光明一片。时光会消逝,历史却不会封存。前人一步步努力,创造那金陵文脉;后世,更应将其发扬!科技飞速跃进发展,文脉更应延续!让金陵人,来书写属于古都金陵的瑰丽篇章!

(作者为南京金陵汇文中学初一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