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戴口罩成为习惯

 大春观察 2020-09-10

当戴口罩成为习惯

作者韩  今

天气暖了,疫情缓了,妻子说,你把羽绒服送到洗衣店去吧。“得令,马上就去!”宅家久了,找个由头出去透口气,也是乐事。
收拾好几件羽绒服,准备出门。妻子又提醒:“口罩!”
我从门框的小挂钩上取下那个蓝色的一次性口罩,笑着说:“忘不了,现在出门两件宝,手机口罩不能少。”
疫情以来,外出戴口罩已成为习惯。就是到小区门口去拿个快递,也要全副武装,口罩手套,回来二十秒的洗手。偶尔看到一个不戴口罩的人,老远就要绕道行。戴口罩已经成为防御病毒的一道屏障,一个安全的心理保障。看到网上女同胞调侃,戴口罩还可以防晒、遮丑、节约口红,大家不禁会心一笑。

记得中学的时候就爱戴口罩,那时是赶时髦。因为一些同学喜欢在骑车的时候戴口罩。后来进工厂,骑车上下班,也备一个口罩,是8层的医用纱口罩,冬天挡风御寒,春天防梧桐花絮。不戴的时候,把口罩折好,放在前胸的上衣口袋里。一根绳子还挂在脖子后面。

真正感受口罩的作用是非典时期,单位发口罩,测体温,出去回来要报告行程。那年我妹妹正好从澳洲回来探亲,怕路上感染,我专门借了一辆小车,和大弟开到上海接她,机场出来第一件事是给她戴上口罩。回来后单位领导狠狠批评我一顿,说我没有大局意识,万一传染了,岂不影响政府部门的工作?那时还在某部门任个职务,此事给我深深的教育。
据说最早使用口罩的是中国的宫廷。在马可·波罗的游记里就有记载,在元朝宫庭,“献食之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气息不触饮食之物。”1897年,德国医生莱得奇用纱布将鼻口蒙住做手术,使感染率大大下降,以后口罩就流传开来,并逐步改进完善,发展到今天的医用口罩、防尘口罩,防感染,防花粉,防雾霾。

小小口罩在这次新冠状肺炎的防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装备,公共交通和一些场所不戴口罩不许踏入,成了紧俏货。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南京还能买到口罩,年三十我就在一个药店买了两盒一次性的医用口罩,还是粉红色的。但第二天再去,几家药店就售馨了。后来北京的大姐、沈阳的亲家,还有美国的孩子都相继寄来各种口罩。小区物业要求大家支持医疗用品时,我们还捐了一些。

没想到形势急转,中国的口罩成了世界抗疫的重要出口物资,中国防疫的经验之一就是减少人群聚集、戴口罩。戴口罩可以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尽管一些西方人不太容易接受这个习惯,但戴口罩成了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已是不争事实。一个医生朋友说,这两个月,感冒的人明显减少,是不是和大家增强了公共卫生意识,勤洗手、戴口罩有关系呢?

看到一个小视频,伦敦的一个中国小伙子,把国内亲人给他寄的100个口罩,三只一份,配上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和祝福语,用塑料袋包好,在超市门口赠送给那些没有口罩的老人,视频里白发苍苍的英国老人流露出感激的眼神。从自己有病戴口罩,到预防感染戴口罩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由戴口罩成为习惯,想到我们公共卫生的其他预防措施,从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吃饭用公筷、不猎杀食用野生动物,到小汤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防患于未然,是社会管理进步的表现。
在戴口罩成为习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感受了人民服从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也感受到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各国团结合作的迫切要求。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疫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机遇,我们看到了快递外卖团购销售的无限商机,看到了网络教学抖音传播的巨大前景,一些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产品储备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戴口罩成为习惯,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一个台阶。

作者简介:

韩 今,男,南京市市级机关退休干部,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作品百余篇,多篇作品在全国和地方报刊中获奖。所著文学作品集《老团长与新房客》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老团长与新房客》 韩 今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