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昏疏雨湿秋千....../大中华AAA

 紫雨轩书院2017 2020-09-10

    “黄昏疏雨湿秋千”一句是中国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中的结尾句。全词是这样写的:“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秋千,在“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词里,更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味道:黄昏时分,疏雨飘落,湿漉的秋千架,让人有空寂之感。此情此景下,诗人独自一人,已自不堪,显然是一份春愁油然。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人们在攀缘和奔跑中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就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后来的秋千,大约在春秋时期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山戎,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今天北京市及其周围地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兵打败山戎后,将其国土划归燕国,秋千也随之向南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游戏的用具。

    荡秋千一方面可“摆疥”(医治疾病),另一方面可以“释闺闷”,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荡秋千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大概在唐宋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涌现,荡秋千才演变成节日中广场的狂欢节目。杜甫有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刘禹锡亦有:“秋千争次第,牵掩彩绳斜。”可见荡秋千习俗流传之广之盛。李清照也曾填有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可见李清照的“黄昏疏雨湿秋千”,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情结使然。

    荡秋千,尽管逐渐普及,但仍保持着一种“阳春白雪”的味道,一直被文人墨客歌咏之。宋代高僧僧惠洪的《秋千》诗:“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清代郑板桥曾赋诗一首,描写春天三月山东潍坊一带民间“荡秋千”、“放风筝”的欢乐场面:“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等就可见一斑。

    而苏东坡在他的《蝶恋花.春景》中就曾经描述过一个特殊的“秋千情节”:“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绿水人家“墙里秋千”传出来的“佳人笑”,就让这位苏老先生惹来了一阵苦恼,那在墙里荡秋千的“笑佳人”,分明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是啊,谁又经得起“笑渐不闻声渐悄”的烦恼和失落呢?苏老夫子亦然。

    中国的“秋千文化”,随着千年文明而沉淀着,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否则,也不可能让秋千在唐宋以来的诗词中随处可见。不仅李清照、苏东坡、杜甫、刘禹锡都有写秋千的诗,具不完全统计,韩偓、白居易、王建、欧阳修、白朴、吴文英、杨冠卿、辛弃疾、陆游、杨慎、张先、晏几道等诗人的笔下就都有秋千的影子,秋千大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味道。显而易见,秋千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秋千文化”的提法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秋千之所以如此,与它的主要“功能环境”是分不开的。荡秋千作为一种“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显然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宫中”自不必说,那是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时尚”;而“闺中女子”,显然是指广大达官富豪家庭的“女子”。因此“荡秋千”,可以说是千年以来中国“上流社会”女孩子们的一种游戏,自然也就被“文化”所浓墨重彩了。同时,秋千代表着的是贵族女孩们“高雅”的青春岁月,秋千就更给人以一种“粉红色”的美好记忆。

    “黄昏疏雨湿秋千”。对于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环境中的官家女子,李清照的童年和青春应该有类似于“养在闺中人未识”的生活经历。秋千,自然是她琴诗书画之余的游戏娱乐工具,正所谓的“释闺闷”之物。当冬去春来,杨柳新绿的季节,在庭院之中唯一让少女寄托春愿的地方,大概就是这秋千了。正如唐伯虎的《秋千诗》:“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红粉面对红粉面,玉酥肩共玉酥肩。”秋千,这个独一无二的事物,凝聚着多少古代少女的情结,而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快乐,应有一份秋千情愫在其中。  

    “黄昏疏雨湿秋千”。既然古代女孩的青春梦从某种角度看,是起始于“荡秋千”的游戏。那么,她们的爱情肯定也有着一份“秋千情结”。前面讲过,苏东坡就曾经处于“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境地中,被“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可想而知,在秋千下也会有数不清的儿女情丝萌发,或者少男少女偶遇在秋千下等等。李清照自然也逃不过有“秋千春梦”的季节,牵挂于心,感念于怀。因此,秋千与爱情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亦如欧阳修的词句表达的那样:“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黄昏疏雨湿秋千”。当官人因种种原因他乡为客时,秋千也就成了一种思念的寄物。少夫少妇在相聚之时的秋千情景,其乐融融,温馨无比的春风共享,一定会印响深刻,留下美好的爱情记忆。而当处于暂时分离的环境下时,秋千必然就会成为妻子的一种相思物境。当睹物思人,怀念着“秋千小院同携手”的惬意,当想起往日“娇羞不肯上秋千”的情趣,当感叹着此时此刻“人去秋千闲挂月”的伤感......秋千情节大概就已淋漓尽致地得到了表达。李清照与赵明诚自然是有着这些所有的情节真实,秋千对于李清照实在是情有独钟的。

    “黄昏疏雨湿秋千”。赵明诚和李清照俩人爱情应该是“才貌双全,门当户对”,堪称一段“千古佳话”,但是,晚年却让李清照陷入茫然之中。赵明诚发生“临阵脱逃”事件后,李清照深感羞愧,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途径乌江时,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随口就吟诵出了“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而此后的秋千对于李清照,或许更多的就是一种无奈和冷清,回顾颠沛流离的人生,更多了一份凄凄惨惨。

大中华AAA相关作品

大中华AAA诗词选(10)

大中华AAA诗词选(8)

大中华AAA诗词选(7)

大中华AAA诗词选(6)

大中华AAA诗词选(5)

大中华AAA诗词选(4)

大中华AAA诗词选(2)

大中华AAA诗词选(1)

卜算子 梅花

花落知多少

四季人生

生活中的诗意与诗一样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