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 刘红芸

 紫雨轩书院2017 2020-09-10


生活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看电视,动物世界里正播放猎豹追捕小羚羊。这一期的主角是羚羊,小羚羊名叫托米,刚刚出生不久,和妈妈一起生活在大草原。小托米拼命地奔跑,转弯,试图甩开身后的猎豹,慌乱中托米和妈妈跑散了。托米的妈妈跑到另一处安全的地方,转身回望着正在被猎豹追击的托米,眼神里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吧,即使是最亲的人也无法帮你。不是不想帮,而是她真的无能为力,她的痛苦与绝望其实一点都不会比你少。

    眼看着猎豹一点一点接近托米,托米被扑倒了。就在托米命悬一线的时候,天空中飘过的一个大热气球分散了猎豹的注意力。小托米飞快地翻身跳起,逃离了危险。猎豹有些惶惑不安地望着天空中这个巨大的不明物体和它投在地上的巨大的影子,放弃了对小托米的追赶。

    小托米回到了妈妈身边,母子亲昵地互相蹭着头。小托米不会记恨妈妈刚才没有冲上去保护他,这一点比有些人做的要好吧。比如《余震》中那个因为妈妈只救了弟弟没救她而恨了妈妈很多年的女儿。比如那个因为父母没有帮着看孩子而拒绝为其养老的儿子。比如那个因为丈夫工作忙碌对家庭照顾少而生气的妻子。比如那个因为妻子能力有限不能在事业上帮助自己而起二心的丈夫。

    人和动物其实是相通的,有时候通过动物反思一下自己,挺好。

    还有一次也是看动物世界,那期的主角是猎豹。每当看见猎豹捕食羚羊的时候,心都是纠结的。追上了,觉得没招谁惹谁的羚羊无辜;没追上,又觉得饥肠辘辘的猎豹可怜。记得国外的一对动物学家夫妇说过,对自然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涉。他们在跟踪拍摄动物的十几年里,目睹了很多血腥的场面,有时候是弱小的羊或者鹿,有时候是年老体衰的狮子或老虎,他们总是含着眼泪,竭力控制自己不去帮助处于劣势的它们,眼看着一个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他们说,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体验,但是他们只能这样做,他们不能打着正义的旗号破坏了自然界的规则。

    我很敬佩这两位科学家的工作精神,也敬佩他们的人格。生活中多少人举着正义的旗子,其实是狭隘的,经不起大格局的推敲。

    比如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经常看见有父母教育大一点的孩子,你比他大,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说这话的意思无外乎让哥哥把手里的玩具或者好吃的让给弟弟。通常情况下,只要不是很叛逆的哥哥最终都会听从父母。我不知道,在一个本来也不大的哥哥把自己同样想得到的东西让给弟弟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会不会在心里有着小小的委屈和反驳,凭什么哥哥就要让着弟弟?凭什么大的就得让着小的?当然也有就是不吃这一套的哥哥,那么结果可能就是鸡飞狗跳,哥哥弟弟再加上父母吵作一团。

    我想,父母在碰到哥俩因为东西争吵的时候,可不可以旁观一下,让小哥俩自己解决。或者在双方实在争执不下,需要父母出面的时候,换一种方式。比如可以对哥哥说:你可以把这个让给弟弟吗?他会因为你的大度而谢谢你的!是询问,是征求意见,而不是应该。回过头来,再对弟弟说:东西是哥哥的,支配权在哥哥,如果哥哥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不过你也可以支配属于你的东西啊!如此引开弟弟的注意力。

    我觉得这样于哥哥和弟弟都会更好吧。如果哥哥同意让着弟弟,那么皆大欢喜,哥哥会因此意识到大度是一种品格,能够给予别人是自己的一种荣誉;弟弟也会觉得哥哥很友善,主动把东西让给自己,要谢谢哥哥。如果哥哥最终还是坚持自己,那么哥哥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尊重而更加敬重父母,弟弟也会认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便不能无礼干涉的道理。类似这样的事情便不会再多次上演。

    “应该”这个词其实是很多矛盾的制造者。它只适合要求自己,不适合思考别人。我觉得的“应该”,在你的心里可能压根就没有这个概念。毕竟“子非鱼”,不知其乐与不乐,更不知其乐与不乐是因为什么。因为自己觉得的“应该”而去生别人实际上没有这样的气,实在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啊。把“应该”这个词从我们的思维模式中去除,就会减少很多的不愉快。婆媳间,父子间,夫妻间,兄弟间,朋友间,无不如此。

    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别人应该的由别人自己去想,生活就会和谐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