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胡振华作品:我的母亲

 紫雨轩书院2017 2020-09-10

我的母亲

作者:胡振华

 我总觉得,我爱母亲比别人同样的爱更深沉,深沉到无法表达不敢表达的地步。因为不管怎么表达都显不足,不管怎样修辞都显逊色。所以,那只能是心底的一个珍藏。即使今天拿笔写下这个题目,也很是诚惶诚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在孩子的心中,几乎就是一个完美,什么样的笔能写出这完美来呢?

在我眼中的,母亲确实很美,是那种朴实大方的美:大脸盘,大眼睛,嘴巴的弧度恰到好处,牙齿很白很整齐,脸上永远堆满了笑意和慈爱。母亲年轻时留过大辫子,我只是看到过照片。记忆中的母亲一直是齐耳短发。她高高的个子,走路时腰板总是挺得很直,步子迈得很大很坚实。说话语调平缓,很少大声。思维敏捷,工作认真负责。爱笑,家里经常传出母亲爽朗的笑声,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对门的缪大大执意要将女儿许配给我哥哥,说我母亲脾气好,心胸宽,善良,实在,女儿嫁到我家不会受委屈。于是,缪家姑娘成了我嫂嫂。隔壁刘奶奶也想照此办理,将孙女嫁给我弟弟,母亲觉得都在一个院子里不合适,便没同意。这让刘奶奶好生遗憾,多年以后还说起此事。 嫁女儿先相中了婆婆,母亲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母亲1952年便参加了工作,(那时女人参加工作的很少,尤其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女人)在开封市工人电影院做售票员。因工作忙离家远,母亲便吃住在单位。有空了才能回家一次。那时我3岁。不能天天看到母亲,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对一个小女孩儿有点儿残酷。我、哥哥和姥姥住在当时叫做三圣庙后街的一条小巷里,虽然姥姥的怀抱也很温暖,但我却总是思念母亲。

当然,思念的还有那些好吃好玩的小东西。

 有时候,我们也会吵着让姥姥带我们去找妈妈。只要姥姥不是很忙很累,她也会满足我们,姥姥也想念自己的女儿不是。到了母亲那里,看电影是必须的功课(曾经看了多少电影啊),基本上每次都是看完最后一场电影才算完事。每次,母亲都会将我们送到电影院门口,给我们买上几个橘子、一包瓜子或者糖炒栗子什么的,我们便不再吵着让母亲陪我们回家。走一路吃一路,把对我们来说不算近的回程,吃成了欢乐的旅途。走了很远,偶尔回望,见母亲还站在那里眺望。

 当然,一个月里,母亲总会回家几趟,母亲回家的日子,便成了全家的节日。姥姥那天一定会忙着做好吃的,母亲便陪着我们玩。姥姥常说母亲是个孩子头,那可是一点不假。冬天,母亲带我们一起在院子里踢毽子,母亲能踢好多个,还会跳花呢!母亲拿来一摞纸,为哥哥叠纸三角,饶有兴趣地看哥哥和一群男孩子们在大门口打三角;夏天,母亲每次回家都会买个又甜又沙的汴梁大西瓜,笑眯眯地看我们吃得瓜汁满身。如恰逢下雨,母亲便教我们折好多纸船,放在院子的积水上飘,看哪只小船漂的最远;春天,妈妈为我们扎风筝,妈妈扎的风筝可好了,每一只都能飞得起来。同院的孩子也不是只有羡慕的份——母亲是有求必应。于是,一群孩子们便欢呼雀跃,一起在春天里放飞友情;秋天,妈妈带我们到龙亭玩。爬几十级石阶,站在高高的龙亭大殿外,看“落霞与孤鹜齐飞”,听潘杨二湖渔舟唱晚……那真是写不尽的童年趣事童年快乐。

 但这毕竟只是为数极少的日子。更多的日子母亲和她的工作在一起和她的观众在一起。影院工作者的工作常常从清晨干到子夜,但母亲很喜欢她的工作,每天都乐呵呵的,似乎从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幼年的记忆里,母亲总穿着一件蓝色的大襟布衫,洗得很干净,都有些发白了。那时人们都没有几件衣服,有两件替换就很不错了。大襟上别了枝钢笔胸前别一枚校徽,很有气质。后来我才知母亲那时在上夜校。

 母亲的朴素,即使以当时的眼光看,也有些过了。还不到30岁的母亲,从来没有穿过一件艳丽的衣服。好不容易在奶奶的劝说下做了一件黑白格子的衬衣,母亲却因为“太花”,怎么也穿不出去,最后只好送给表姐了事。漫长的岁月里,母亲身上没有超过四种颜色:黑白蓝灰。别的孩子可能会从母亲那里承袭一两件漂亮衣服,但是我没有。上初中时,我时常穿一件母亲穿旧了的黑色大襟布衫,有同学便说“老气死了”,“像个黑老婆”,我仍坦然,因为这是母亲的。现在想想,母亲如果穿上艳丽的服装,一定会更美丽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封市总工会在郊区办了个农场,专门调母亲过去管理伙食。困难时期,管理员一定是廉洁奉公踏实能干可靠的职工。事实证明,领导选对了,母亲是公家的一根草也不会拿回自己家的人。当了多长时间我已经忘记了,但受了多次嘉奖我却是知道的。暑假里我们也曾到农场看望母亲,在农场能和母亲一起吃一顿工作餐就是最好的招待了,想搞点儿特殊,吃点儿荤腥什么的,门儿都没有。

 母亲一直在开封工人电影院任会计。钱、票几十年来不知从母亲手里流进流出了多少,但她硬是“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所以,不管遇到什么运动、清查,我们绝不会为她担心。她的品质品德,在单位是有口皆碑的。母亲说,这样活得坦然、自在,母亲是不怕清贫的,也是极耐得清贫的人。她从不会为柴米油盐抱怨什么。有年缴学费时,我偷听到父母为几个孩子的学费犯愁讨论,心里很不忍,就问母亲。母亲说,这不是小孩子操心的事,你只管读好你的书就行了。不管多难,母亲绝不会将愁容带到孩子面前。母亲讲过这样一件小事。说是在解放前,过年全家买了一斤肉,包了一顿韭菜饺子,吃完饭,盆净碗净,真好。每说到此,母亲便笑。不是以苦为乐的笑,而是本就不以为是苦的那种笑。

母亲乐观热情在电影院是出了名的。哪里有母亲,哪里就有欢乐。母亲的笑声很爽朗,很有感染力。因我们家离电影院近吧,常有叔叔阿姨到我们家找她谈心,让她帮忙解开心里的小疙瘩。就是我的同学来了,母亲也能和他们朋友似的交谈,和我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踢毽子聊天打牌。一个同学就曾悄悄地对我说:你妈妈真好,脾气好,还像演员那样漂亮。我听了,像吃了蜂蜜,很甜。

 确实,我是幸福的,但是也有缺憾。四姊妹中,只有我没能留在开封,没能守在母亲身边。虽然我是只要有一点儿机会就会抓住往家跑,但还是觉得有些亏欠,不是母亲亏欠我,而是我亏欠母亲。母爱是一条河,距离越远,水量愈大,水面愈阔。每每回到家里,母亲一定会给予我更多的关爱。哥哥他们倒是嫉妒我,说是母亲的思念在远方。我便乐,对于这种嫉妒很满足,很享受。

 最难得的是母亲对子女的宽容和理解。这对我们姊妹四个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化为勇气和力量。哥哥结婚后,和父母岳父母住在一个院子里。两亲家的关系能一直保持的如一家人一样,母亲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让哥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我有两个孩子,生活不是太宽裕,母亲便常常资助我。一次母亲在病中,我回家探望,本该是我出钱出力的时候,可我临走时,母亲还是塞钱给我,让我惭愧且自责。母亲的种种关爱,恰如日光与空气,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最慷慨的赠予。

 母亲现在是退休了。退休了的日子未免清冷。但母亲仍然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乐观向上朴素正直慷慨宽容仁慈真诚……在形容我的母亲时,我感到的自己所拥有的词汇的匮乏。我知道,不仅是我,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母亲都是世界的一个完美。

 母亲,穷其一生播种爱,却不计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