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花三月下扬州 | 作者 大中华AAA

 紫雨轩书院2017 2020-09-10


烟花三月下扬州

作者   大中华AAA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绝句。按照流行的“唐诗排行榜”来看,虽然它被排在了40的位置上,但却也不能改变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深印痕。

   对于绝大多数古诗词来讲,一般的规律都是其中有“一句出名”便可名闻天下。人们在生活中也大都经常引用、吟颂、记忆着有关诗词中的“一句”而已。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等等等。如此类推,也就是说,古诗人有“一首精华”足可成为名诗人,而古诗中有“一句精华”足可成为名诗篇。

   而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绝句,几乎是“句句精华”了。人们不仅引用、记忆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且“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朗朗上口、被人广泛流传。也正因如此,李太白的这首绝句诗在我看来才是更加“出类拔萃”的,起码“闻名程度”应该是无与伦比的,绝不是“40位”的水准。清人孙洙曾把“烟花三月下扬州”誉为“千古丽句”。而事实上,“烟花三月下扬州”与“扬州”一样千古闻名,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美好的印象。

   扬州,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城市。《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其由来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城始建于2400余年前的春秋时期,可谓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悠长。而在它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不管扬州有多少经典璀璨,让扬州闻名遐迩,都不能抹杀李太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功绩。从盛唐以来,李太白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的春天增添了无限风姿。人们真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李太白的诗“成就了”扬州,还是扬州“成就了”李太白的诗呢?也许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借力吧。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烟花三月”其中的“烟花”二字。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它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南朝梁沈约《伤春》诗:“年芳被禁籞,烟花绕层曲。”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其四序云:‘ 葛氏侄女子告归,作《少女游》送之:2“雨晴云敛,烟花澹荡,遥山凝碧。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清魏宪《西湖春晓》诗:“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李太白的这一句“烟花三月”,把一个长江中下游“雾霭中的花”一样的“三月天”,实在是描绘的绚丽多彩,韵味无限了。

   农历三月,是春天里最灿美的季节。而唐朝的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在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出了时代的气氛。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李白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一个青春美少年,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在传奇美妙的黄鹤楼上,送别比自己大十岁已成就斐然的孟浩然,此情此景,可见李太白的“少年情怀”已是跃然诗中了。

   扬州,一直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赞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是以扬州为背景的;杜牧笔下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名句;徐凝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谈;杜甫有“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的诗句;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乡愁;汪沆有“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的精雕细刻;郑板桥有“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等等。古往今来,为扬州而歌的诗篇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而自古扬州出美女,亦是扬州的另一美谈。西湖的瘦、杨柳的柔、芍药的腴、琼花的艳、月华的恬、水性的智、书画的雅、琴鹤的娴,所有这些,人们不能不对钟灵毓秀的江淮名都扬州和它的女子顿生出无限的好奇与神往。扬州女孩用“小家碧玉”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安静恬淡,柔婉可人。她们娉娉婷婷的柔婉,气质如同江南山水一样令人心动。扬州美女的代表,有刘细君、赵飞燕、上官婉儿。在文学作品中更随时可见扬州美女的身影,如杜十娘,琼花仙子、芍药女等等,而最著名的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了。到此,谁还会怀疑扬州美女呢?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从江城黄鹤楼到扬州瘦西湖,期间共有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当年,年轻气盛的李太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便把这上千里的水路交给了孟浩然。可想而知,孟浩然在李白诗的渲染下踏上了“下扬州”帆船,可谓是幸甚至哉,快慰无比的。

   三月,时值暮春时分。此时此刻的扬子江两岸,自然是一片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风景。正如韩愈在《晚春》中描写的那样:“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不管是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韵味都包含于其中。这显然不是后来李太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不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情愫。是充满憧憬的活力,是对春天的无限眷恋。

   “烟花三月下扬州”,当长江与运河交织于这古老的文化名城,祖国的“东西南北”在此融合在这“水乳交融”的平台之上,能不产生出无与伦比的美丽传说和美好佳话吗?扬州,正占了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了上天的宠爱,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一份绝美风采。“烟花三月”渲染了扬州,滋润了扬州,春天给予了扬州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扬州又何曾不是中华民族的春天缩影呢,它的“烟花三月”无疑把祖国的春天打扮的更加妩媚妖娆,更加春意盎然。

   其实,“烟花三月”一般是指公历四月天。四月初,是“清明时节”,四月中下旬,是“谷雨前后”。如果说“人间四月天”是最美好的季节的话,那么“烟花三月”应该是更加充满希望的“黎明时分”,是“花蕾满枝头”的朦胧美景,更令人向往。而事实上,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大自然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义,已全部汇聚在了这“烟花三月”里。这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这是铺垫幸福的季节,这是装满诗意的季节......。因此,这“烟花三月下扬州”,怎么能不让人千年不倦、千品不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