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珍藏版 欢迎分享收藏

 针推健康馆招生 2020-09-10

      在查看图解前请详细看完本文内容,欢迎分享朋友圈

      本图将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的47条体表经络线,绘制在同一人体表面图中,从中显示出47条经络的相交、相会、相连、相并等体表整体分布图像及穴位与上述经络分布的关系。
      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的体表线路分布图,自古迄今都是分别绘制成图的,各图之间互不相干,在各种图中很难看到几类经络线路分布中的关系和他们与穴位交会的内容。如面部有15条经络线分布,加上分支密布在面部,这些经络线路的分布关系,以及与穴位的关系,至今没有整体了解。阳跻脉、阳维脉、足少阳胆经都分布于体侧,三者之间如何排列,无图可查。阴跻脉、阴维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在下肢内侧的线路是如何分布的,也未可知,再加上几条经脉的别络和络脉的分布,以及众多的交会,在图中都未曾表达出来。膻中穴与任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少阳经是如何相会的,类似的许多问题不加以研究解决,在教学中则难以解释体表经络之间及穴位与诸经络的关系,在科学研究中则缺少经络穴位相关的资料,在临床中则不能全面地应用穴位的作用。

点击下列图片查看各经络连线详细图解 欢迎收藏分享

头部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躯干正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躯干背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躯干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肩区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上肢内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上肢外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下肢前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下肢内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下肢外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下肢背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


      本图是在《经络图解》中的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基础上,考证所有穴位的经络所发、所会、所交,以及各家经穴连线图绘制出来的。本图只表达体表经络线,不包括从胸腹腔穿出的线,不显示进人胸腹腔、脑、颃颡的分布线及表里经互相联系的络脉分支。
      体表经穴连线图的绘制,向来不同于经络图,经络图的绘制是以《灵枢, 经脉》篇为主体,主要表达经络与内脏的关系;休表经穴图则是以穴位为题材,参照经络分布绘制出来的,主要表达经络上的穴位,因此两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经络图中没有直角的曲折经络线,而经穴图为了将所属的穴位描绘在经穴连线上,则出现了许多的直角曲折。本图解将两图的分布形式基本合拢在一起。在此应当澄清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不少学者将十四经的经络穴位连线图误认为是十四经脉循行线,这是不对的。要知道,经络的循行线不是在皮肤表层,而是在“分肉之间”。人体的三百六十五穴,是经络干线上分出的三百六十五络在皮肤上的分布中心(见三百六十五络图解)。三百六十五络在皮肤上的分布是相当宽的,成为十四皮部(见十四经皮部图解),并非是一条线状。为了在皮肤上显示经络上的穴位,才出现了经络穴位连线图,实际上经络穴位连线图也只是一种以穴位为主题描绘其所属的经络的穴位分布示意图,并非经络图。古代书籍中,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医宗金鉴》对经络图和经穴连线图也是分别列图的。因此本图在经穴连线上,对那些直角之处加以变动,有的将直角线画成弧形,有的画在分支络脉上,如列缺穴和丰隆穴等,本来就是络脉上的穴位,而某些经穴图上硬将其绘成直角曲折连线,出现了不少不合逻辑的线。本图解将其复原到络脉上去。
      关于会穴的问题,在本图中分5种类型来处理。第一类是 多条经络循行中起着定位作用的交会穴位,如臑俞穴的手太阳经、足太阳经、阳维脉、阳跻脉四经交会;第二类为深部经络交会所发穴,如中极、关元穴,是任脉、足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四脉的腹内线并行所在位置,任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五经脉相会的膻中穴也是如此。第三类为浅层并行经络交会穴,如头侧的足太阳经、足少阳经,阳跻脉、阳维脉并行中的会穴。第四类为集会穴,是多条络脉线集会处,并非经线的循行部位,如大椎穴。第五类为部位所会穴,如缺盆,实际上是一个较大的部位, 经络所过而并非所会。
      关于会穴,历来书籍都有记述,但某穴会于何经,众说不一,有云会二经的,有云会三经的,本图解主要依据(针灸甲乙经》记述的经络所会,并根据经络所循行部位和参考各家记述的会穴增补些合理的经会,尽量将所会经络画到会穴上去,反映出体表的经络线路和穴位连接线的真实面貌。

欢迎留言、分享、交流
文章摘自公众号:zjtn99999
www.zyzjtn.com

【提示-1】:更多”教学视频“的资料,请扫描二维码,如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