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移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基因液体活检

 SIBCS 2020-09-10

基于液体活检的ESR1突变检测在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廖浩,黄文发,李惠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目的: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与其他临床亚型相比,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通常较好。然而,在治疗结束后或者治疗过程中,几乎所有这类患者最终都会出现内分泌耐药或疾病进展。大量基于液体活检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突变可能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对基于液体活检的ESR1突变检测在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方法:从雌激素受体α信号通路、突变率、液体活检技术进展、预后价值、纵向检测和亚克隆、内分泌耐药机制以及潜在的新药等方面总结ESR1突变检测在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结果:在出现内分泌耐药的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ESR1的突变率较高(30%~40%)。此外,通过对近年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总,我们发现接受至少二线治疗患者的ESR1突变率高于接受一线治疗患者(32%比4%)。多种新型的测序技术能够实现对ESR1突变的高效检测,同时具备高灵敏度和低错误率,比如带有分子条形码的大规模并行测序(NGS)。一些尚处于临床研究中的新型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例如硼改性三苯乙烯(GLL398)有望提高抗雌激素治疗的效果。

  结论: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ESR1突变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并且可能与内分泌治疗(如芳香酶抑制剂)耐药相关。测序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对疾病进行纵向监测,并揭示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每个ESR1亚克隆的临床意义。此外,现有药物尚未完全解决与ESR1相关的内分泌耐药,因此应尽快开发更有效的抗雌激素药物。总之,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大型临床研究来推动ESR1突变在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的临床管理和应用。

通信作者:李惠平(huipingli2012@hotmail.com)

引用格式:廖浩, 黄文发, 李惠平. 基于液体活检的ESR1突变检测在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第十六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汇编. 2020:E036.

收稿日期:2020-09-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