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课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教师版)

 培根阅读 2020-09-10

习课堂:8* 蝴蝶的家


任务一(15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

2.读词语。

3.读课文。

(1)读句子。

◎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
◎但我却总没见到过/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
(2)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

4.读段落。

(1)自由读1~2自然段;读句子。
◎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3)自由读3~4自然段;读句子。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4)自由读5~6自然段;读句子。
◎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
讲解:还是“着急”。

任务二(5分钟)

1.选择读音,我秒杀。

家雀儿(què   qiǎo)     屋檐(zhān  yán)   湿漉漉(nù   lù )喧嚷(xuàn   xuān)    避雨(pì  bì)      禁得起(jīn  jìn)

2.思维导图,我喜欢。

3.课文填空,我最行。

《蝴蝶的家》构思独特,以问题下雨天,蝴蝶躲在哪里为线,写出了“我”总没见到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而着急 的心情。


任务三(10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2.读1—2自然段。

(1)齐读1~2自然段。

(2)齐读第2自然段。

3.读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

(2)齐读3~4自然段。

4.读5—6自然段。

自由读5—6自然段。


任务四(10分钟)

1.片段理解,我专心。

(二)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阅读短文,找一找下雨时,蝴蝶藏在了那里?哪一个不是文中作者的猜想?( C 

A.屋宇   B.树林  C.蘑菇下  D.园里的花朵

   E.麦田   F.桥下  G.树叶下  H.老树干的底面

(2)短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关心蝴蝶、爱惜蝴蝶,以及为蝴蝶的住处而担心、发愁的心情。

(3)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A.作者构思独特,一次次的疑问,一次次的猜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恋爱之情。    

B.作者为蝴蝶在哪避雨而着急的情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作者觉得探寻下雨天蝴蝶藏在哪里很好玩。

(4)把下列问题进行分类,并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回答。

A.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B.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C.引发深入的思考

  ①蝴蝶的家在哪儿呢?作者是怎样想的?     ( B

 ②我们该如何保护弱小的动物?                  ( C 

 ③蝴蝶身上的彩粉是什么?                      ( A

 ④这篇短文的文笔细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B

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拓展阅读,我喜欢。

兰阳是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一山的阳光,有一年四季弹跳的水,有大声说话的杨树和捂着嘴说话的花朵。如果这个山和那个山说话,或者这棵树和一万个影子后的一棵树说话,他们就这样传话——椿树传给身边的榆树,榆树传给身边的杏树,杏树扔一颗杏给柳树,柳树咬着辫子思考了一会儿,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给纳草婆婆,纳草婆婆将要传的话录音封签打包给小河。这时小河的鱼就有事情干了,他们嘴对嘴,一个一个传递消息,一直传递给领一群孩子在河里洗澡的芦苇叔叔。芦苇叔叔弯腰接到信,甩一下湿湿的手,笑着摇一摇头——那封信就变成了一片片洁白的芦苇花,这些精灵一样的芦苇花飞啊飞啊,飞到收信的那棵树身旁,贴到他的树叶上,那棵树就幸福地抱起一片一片花朵,慢慢地读起来…… 


奖励题

采桑

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农家妇女,携(xié)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