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医】邓铁涛辨治糖尿病医案一则

 一葉一如来 2020-09-10

▲邓铁涛(1916.10-2019.01)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摄像 陈安琳)

每天18时,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彭某,男,时年65岁,2003年5月6日入院。

【发病过程】

患者因“双足红肿溃烂一周余”入院。由于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一周多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足水泡,患者自行用针挑破后,逐渐出现双足部红肿溃烂,后又出现纳呆、呕恶,遂由家人送至我院就医,并收住入院。

入院时见:患者神疲乏力,面色㿠白,消瘦,视朦,口干,胃纳差,四肢麻木,双足皮肤红肿溃烂,夜寐差,二便调。

体查:双足背、足趾间及双足外侧赤白肉际处可见多处红肿溃疡,伴脓液渗出,足趾间尤甚,趾间隙消失,足底部2/3皮肤呈现焦黑色,足背动脉尚可触及搏动,双下肢皮肤见散在多处色素沉着。舌淡黯嫩红,苔白,脉沉细。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消渴,证属气阴两虚,湿浊内停;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肢端溃疡。

入院时血糖为22.25mmol/L,酮体4.8mmol/L,TC0222.3mmol/L,白蛋白28.5g/L,血象增高。治疗上在降血糖、降酮体、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综合疗法的基础上,中药以生脉散合四妙散加减,足部护理以呋喃西林外洗,并予川芎嗪、654-2、庆大霉素及胰岛素混合湿敷。外科会诊建议转科治疗,必要时截肢。

患者不愿转科,故请邓老会诊。2003年5月9日邓铁涛教授应邀会诊。

首诊证候

首诊时见:患者神疲乏力,面色恍白,消瘦,视朦,四肢麻木,稍口干,胃纳尚可,双足皮肤红肿溃烂,足趾间脓液积聚,双侧赤白肉际溃烂,少许渗血渗液,足底部焦黑,舌淡嫩红,偏黯,苔少,脉沉细,尺脉弱。

辨证论治

辨证当属“肝肾阴虚,兼脾虚”,中药以六味地黄汤加北芪、重用淮山,方药如下:

北芪30克、淮山90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山萸肉12克、云苓10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仙鹤草30克、桃仁5克。
另外,双足溃烂是由于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所致,故停用局部抗生素,加强局部营养,每天予冷开水(或呋喃西林、生理盐水)清洗双足后,用黑木耳(炒)粉和葡萄糖粉混合后,外撒于创面上,再用绷带稍加包扎。黑木耳可活血化瘀,葡萄糖粉外用不容易吸收入血而影响血糖,在局部主要通过高渗作用杀菌,而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可起到营养局部组织及神经,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如上法治疗20天,患者精神日渐转佳,口不干,四肢麻木减轻,血糖控制稳定,双足部潮红消退,足趾间已无脓液及渗液,趾间隙显露,创面愈合良好,双足外侧赤白肉际处仍余少许渗液,但见部分新生嫩红组织生长,足底部焦黑死皮逐渐脱落。

随诊过程

2003年5月30日,邓老再次前来会诊。

时见:足部伤口日渐好转,舌淡嫩红,脉细,左脉重按无力,近日时出现腹泻,日2~3次,质烂,味不臭,双下肢轻度浮肿,考虑脾虚湿阻,中药以健脾祛湿之剂,拟方如下:
北芪30克、淮山60克、山萸肉12克、云苓10克、白术12克、仙鹤草30克、扁豆衣12克、太子参24克、玉米须30克、甘草3克。足部护理仍按原法。

服药后,患者腹泻停止,双下肢浮肿逐渐消退,纳眠佳,二便调。双足底部焦黑死皮日渐脱落,露出新鲜红活之皮肤,每天予以修剪死皮。

3天后死皮全部脱落,伤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患者于2003年6月4日康复出院,总疗程不足一个月。

【按语】

糖尿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系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症的范畴。

邓老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肾同病,气阴两虚”,治疗上滋阴益肾,健脾益气乃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而六味地黄丸其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在此基础上加强益气之功,则符合临床治疗之要求。

医案中患者为糖尿病合并肢端溃疡,在脾肾两虚的基础上,兼有肝阴不足,加之瘀毒阻塞、肢端失养所致,故以六味地黄汤加北芪、重用淮山;外用白砂糖外敷,不仅可高渗杀菌,更重要在于给溃疡面有一个营养的环境,这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法则,故能生效。

邓老治疗消渴,既遵经典之理,又有发微索隐,辨证用药,独具一格,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消渴病人,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每获良效。

基本方:熟地12克,生地l2克,淮山药60~90克,黄芪30~60克,山萸肉15克,泽泻10克,云茯苓15克,丹皮10克,玉冰须30克,仙鹤草30克。加减:消谷善饥明显加生石膏、玉竹;口渴多饮明显加沙参、天花粉,气短自汗加太子参,小便清长加桑螵蛸、巴戟天、肉桂;尿混浊如脂膏,盗汗加知母、黄柏;头晕头胀加钩藤、白芍、牛膝;胸闷心悸加丹参、石菖蒲、郁金,形体肥胖加佩兰、荷叶;视物模糊加谷精草、青葙子,瘀血重者加桃仁、红花、水蛭。

本方熟地、生地并用,滋肾阴,益精髓;山萸肉酸温滋肾益肝;山药、黄芪健脾益气。用量要大,有气复津还之意,共成三阴并补以治本之功,亦即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茯苓、泽泻健脾利水,丹皮消虚热,虽然补泻并用,但以补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地配熟地,山药配黄芪有明显降血糖作用,且山药能抑制胃排空运动及肠管推进运动,能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抑制血清淀粉酶的分泌,而仙鹤草、玉米须降血糖作用亦早被人们所公认。

合并症的处理:末梢神经炎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针灸治疗;糖尿病足又叫脱疽,除内服中药外,可用砂糖外敷法。此法乃效法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木耳散”治疗。邓老认为慢性溃疡,局部辨证应为虚损之证,主要矛盾在于:正气衰败,气血亏虚,复生不能。砂糖之作用,不仅可高渗杀菌,更重要在于给溃疡面有一个营养的环境,这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法则,故能生效。

同时,对于消渴病的治疗,除服用药物外,还应配合饮食疗法,以提高疗效。可嘱患者用猪胰两条、淮山30克,清水适量煎后饮汤食渣,或者用南瓜、洋葱头、慈菇、黄豆、薏苡仁等适量做菜,多食代饭,对消除糖尿病症状、降低血糖有一定帮助。在治疗期间或治愈之后,都必须保持心情舒畅,节制房事。注意饮食,以提高疗效与巩固疗效。

(本案编写:余洁英 邱仕君)

【来源:《邓铁涛医案集》,邓铁涛著,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整理,2019.12,广东科技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