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米与华为IoT战略之异同

 w我的工程 2020-09-1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完成,出货量逐渐见顶,同时伴随5G时代下全场景智慧生态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手机为中心,广泛布局电视、智能音箱、PC、平板等入口级产品和IoT生态,成为手机企业们的共同选择。

在当下的几家主流手机厂商中,又以小米和华为两家企业在IoT领域发力最早、布局最大、走得最远,两个手机市场的竞争对手也在手机之外再次狭路相逢。那么,二者寄予厚望的IoT生态当下的发展状况如何,从具体的产品、功能,到宏观的模式、策略,又有何异同?

小米与华为IoT战略之异同

越来越近的战场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中提到,2013年时,雷军就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的趋势,并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小米,提前布局IoT。”而这一领域在当时尚属新的战场,因此也能很好地绕开BAT三座大山。

“复制100个小小米”,也就是通过打造生态链的模式,进行集团作战。最新数据显示,小米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300家。作为头部手机厂商之一,小米手机对生态链企业的带动作用是明显的,无论是品牌影响,还是渠道优势,或者供应链话语权等,都能为生态链企业提供更多助力。当然,这也是手机企业做IoT的底层动力,华为、OPPO等企业,都是基于手机这一核心流量入口延展出自己的IoT生态。

另一方面,多品类的智能硬件一旦形成规模效应,不仅能对冲经营风险,还能反过来成为手机主业的重要支撑。雷军此前也曾强调,AIoT业务要成为手机业务的催化剂、助燃剂。目前,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总收入的28.5%。同时,在小米IoT平台上绑定IoT设备的小米手机用户留存率较非IoT用户显著更高。而IoT产品除了和手机之间的协同效应,还能提升用户粘性,也就是IoT用户的连接设备数会不断提升。

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2.71亿台,同比增长38.3%。此外,2020年Q2,小米智能电视的出货量达到280万台。8月,雷军在小米内部信中提到,下一个十年,小米的核心战略升级为“手机×AIoT”。在此之前,小米的战略是2019年初提出的“手机+AIoT”。由“+”到“×”,手机和AIoT之间的协同效应还会继续提升。

相比小米,华为的IoT布局在早期一直较为低调。2015年12月,华为发布了智能家居战略,并推出了HiLink协议,并将其定义为智能设备间的“普通话”,以显示其连接能力;2018年6月,华为发布了全新的智能家居品牌“华为智选”;到2019年,自研芯片、鸿蒙系统、全场景生态,华为的IoT布局逐渐加快。在此过程中,手环、手表、音箱、PC、电视……在IoT领域,华为和小米间的战场也越来越近。

华为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在泛IoT领域,华为HiLink平台已经积累了5000多万用户、接入100多个品类、覆盖1000多个型号,IoT连接设备总出货量超过1.5亿。连接了国内外600多个家电品牌。IoT已然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重中之重。此外,IDC最新发布的《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华为市场份额居榜首。

小米与华为IoT战略之异同

对华为而言,在AIoT时代,鸿蒙系统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下一代分布式多端智慧化操作系统,在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等方面,鸿蒙系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新要求。虽然系统开发和生态建设都不是易事,但随着鸿蒙OS 2.0系统的发布,华为还将打通更多终端,之后,华为也将借此在IoT市场占据更多话语权。

小米与华为IoT战略之异同

IoT战略之异同

如果说建立起全场景的智慧生态是很多大小屏企业的共同目标,那么在IoT市场,小米和华为之间是同归,但殊途。不过,万事没有绝对,在很多层面,二者的动作也颇为相似。原因在于,一方面,市场趋势摆在那里,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常事。

在构建IoT生态方面,小米是打造生态链,进行集团作战,产生竹林效应;而华为更多是联合不同领域的厂商,尤其是头部厂商,进行联盟作战。两个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小米的做法很容易与一些领域的头部玩家形成竞争(不过,雷军本就想做制造业的鲇鱼,进入一个行业、搅动一个行业);反过来,华为模式意味着对合作伙伴产品的把控较少,更多聚焦于连接,而小米模式则能对生态链企业的产品有较大的控制权,这就直接为其爆品策略提供了基础。

在产品层面,小米一直通过性价比+爆品策略抢占市场,如小米移动电源、插线板、空气净化器等,这也为小米拓展用户,并在用户层面形成品牌认知提供了助力。几年下来,小米的成绩有目共睹,比如在电视市场,小米已然成为头部玩家之一,在智能音箱市场,也与阿里、百度三分天下。与小米不同的是,华为往往是先占领中高端市场,然后再推出平价产品,不过在爆品方面则比较缺乏。2019年,华为智慧屏给电视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由于入局电视整机市场较晚,接下来能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还有待观察。

身处同一个市场,小米与华为的IoT布局还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在最直观的战略层面,2019年上半年,华为公布了其“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1是手机,8是PC、平板、智慧大屏、车机、耳机、音箱、手表、眼镜,N是和合作伙伴打造的各类终端;与此类似,2019年11月,小米公布了其在IoT品类上的战略:1+4+X,其中,“X”代表生态链企业和合作伙伴提供的IoT产品。二者的思路类似,手机和入口级产品自己做,其他泛IoT产品则交给合作伙伴或生态链。对用户,是提供全场景服务,对产业,是开放合作。当然,具体到开放的模式,又会有一定不同。

在功能实现方面,二者也是你来我往。比如2019年下半年,华为推出了多款智慧屏产品,其搭载的一个重点功能是智慧跨屏,可以实现一碰投屏、手机控屏等效果,也让华为手机、平板、笔记本、智慧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一功能如今已经成为华为系列产品的主打卖点之一。在去年OV、小米成立互传联盟后,今年8月,小米推出了小米妙享功能,可以实现手机和电脑屏幕间的互联互通。

小米与华为IoT战略之异同

小米妙享功能

在渠道方面,随着终端品类的增多,线下体验店模式受到企业们更多的青睐。从2011年第一家小米之家诞生,到2016年小米之家正式转型零售店,自带流量的小米之家如今已经随处可见。而华为从2017年开始探索授权体验店,到2019年首家全球旗舰店,也是第一家直营店在深圳开业,华为也在探索更多线下模式。

IoT市场巨大,除了小米和华为,还在不断吸引着新的玩家入局,从手机企业看,OPPO今年除了陆续推出智能手表、移动路由器等产品,其智能电视也已经获得3C认证,正在到来的路上;电视企业方面,康佳APHAEA在IoT领域的战略是“1+3+N”,创维也在打造大屏AIoT生态“创维Swaiot™”,TCL此前则提出了AI x IoT战略,致力实现硬件+软件+万物互联与全场景的融合。

OPPO创始人、CEO陈明永此前曾表示,“万物互融时代,将不会再有纯粹意义上的手机公司”。如果将目光跳出手机领域,这个判断其实也适用于5G时代的很多终端企业,无论手机企业,还是电视企业,业务范围都在不断扩大,也都不再“纯粹”,或者说,他们正在变成IoT企业。

随着5G、AIoT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家庭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这一过程中,新的机会和价值不断得到显现。值得一提的是,10月20-21日,在流媒体网即将于上海举办的“5G新视界——智屏·智变·智汇”第20届论道上,将特设“智慧家庭·智创”论坛,探寻智慧交互的演进路径,寻找智能应用的变现之法,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