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教师节侧记丨一个咖啡吧老板与西湖的969天

 skysun000001 2020-09-10

清晨6点,李健已经磨好了第一批咖啡豆,香气很快填满了5号楼一楼。他深吸一口气,打开咖啡机,熟练地转下机器上的滤杯,往里装上刚刚磨好的咖啡粉。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他比往常任何一天都来得更早。

李健

事实上,他从3个月前就开始联系校公共事务部的老师,一起规划这一天——他要为全校每一位博士生导师送一份礼物,在这个特别设计的教师节“福袋”里,是一杯刚刚冲好的咖啡、一朵康乃馨、两包小零食、几张咖啡礼券、一张手写卡片,还有一本和学校联名设计制作的笔记本。

咖啡吧团队集体写给老师们的卡片

三年前,李健从上一份工作辞职,来到西湖大学创办咖啡吧。他在这一方五六十平方米的空间内,见证了西湖大学的成长,也成就了自己。

上午9点,他往咖啡吧的小推车上,整齐地装满第一批礼物,准备出发。

这是他身为咖啡吧老板,与西湖大学在一起的第969天。

01

2017年的李健,是云栖小镇一家品牌咖啡店的门店经理。彼时的他并不知道,就在不远处,一片全新的创新之地刚刚启用,那里即将诞生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第一次看到“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这几个字,是在那年的春天。

2017年3月19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云栖小镇石龙山街18号的校区正式启用。庆祝活动上,有工作人员叫了李健他们门店的咖啡外卖。

那天就是他送的咖啡。他打量着这个有可能带来新生意的新园区:大楼应该刚刚装修完毕,看上去是簇新的,但显然里面一间间房间多数还空着。现场很多人穿着正装,有的人看上去很眼熟,却想不出来是谁。

人群中,他只认出了两个人——第一个,是传说中的施一公;第二个,是腾讯的老总马化腾。

02

后来,李健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西湖大学”这个名字。

“咖啡店有一位在附近工作的熟客跟我说,云栖小镇日后应该挺好的,西湖大学就在你们对面。听他这样说了一下,我就开始慢慢关注这个地方了。”

再后来,从西湖大学发来的外卖订单日渐增多,他也因此认识了学校几位较早期的员工。

即便如此,在咖啡这行干了7年的李健,未曾料想自己会辞职,加入这所尚未成立的大学。2017年9月,李健突然收到了西湖伸出的橄榄枝。

“他们问我,想不想去研究院开咖啡店试一试。”那里的人绝大多数是国外回来的,咖啡是每天工作的“标配”。

和每一个热爱咖啡的人一样,开一家自己的咖啡馆,也是李健的心愿。但不论是区域经理,还是已经独立开咖啡店的前同事,都觉得他“疯了”。

毕竟,当时西湖大学还没获得教育部批复,整个西湖高等研究院里的人满打满算加起来,只有一百出头。

“说不准哪天就没有了!”他们说。

03

2018年1月15日,李健在西湖高等研究院的FEE HOUSE咖啡吧正式开张,选址5号楼一楼的大厅,老板是他,员工也只有一位。

西湖大学5号楼一楼的咖啡吧

开业第一天,当时分管行政后勤工作的杨文铸老师,请学校所有人喝咖啡,现场无比热闹。李健记得,单这一天就做了两千多块钱的营业额。

但是,开业的热闹很快就过去了。咖啡吧开始面对每天只能卖出二三十杯的现实,淡季成为常态。没生意的时候,李健常常一个人站在吧台一侧的落地玻璃窗前,张望着同样冷清的校内广场,许久都不会有一个人从旗杆下经过。

那个时候,西湖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用一双手都能数得过来,咖啡吧的常客就那么几个。什么人会点什么,李健可以倒背如流:“高晓飞老师,冰美式加一个浓度;李牮老师,美式加一点点奶;马丽佳老师,拿铁或者美式;施一公老师,拿铁或者香草拿铁,加很多糖;许田老师,拿铁;吴连锋老师,美式加浓……”

日子久了,他又多知道一点:高晓飞老师和马丽佳老师来自一个学院,所以经常一起聊些他听不懂的科研话题,但两人喝美式的时间点不同,高老师喜欢一大早喝,马老师偏爱午后来一杯;施一公老师买咖啡的时候,经常会帮旁边的学生老师买单;李牮老师原来是个隐藏的足球高手,难怪小腿的肌肉这么发达……

再后来,李健需要适应的不仅是大家对咖啡的不同口味,还有不同腔调的英语。比如工学院的Mohamad Sawan在黎巴嫩长大,鼻音很重;理学院的Alexey Kavokin来自俄罗斯,卷舌音非常明显。还好,点咖啡需要的单词不多,而且老师们都很nice,会微笑着慢慢重复,他很快学会了。

与其说,李健是一个人在西湖大学经营一个咖啡吧,倒不如说,他也成为了这里的一员。只不过,PI们在自己的实验室干,他在自己的咖啡吧干,一样因为热爱,一样从零起步。

04

咖啡吧开业1个月后,西湖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复成立的好消息就从北京传来。渐渐地,学校学术活动越来越多、学术氛围越来越浓。

而每一次学校有活动的日子,对咖啡吧来说都是“big day”,提前到了现场,或是活动中间的茶歇时间,大家总是三三两两坐在咖啡吧喝一杯。

“我很早就关注了西湖大学的微信,学校里有大大小小的活动,我都会特别留意时间和地点,说不定就和我的咖啡吧有关系呢。”无论这些活动在晚上还是周末,他都会守护到底,给当时相对清冷的学校带来一点温暖。

给李健带来获得感的,除了big days激增的点单量,还有那些迎来送往的大人物:

“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学召开创校校董会第一次会议,我见到了韩启德院士。”

“学术报告厅的讲座多起来,有了一些外国客人,听学校老师告诉我,都是诺贝尔奖得主。”

2019年开始,他居然经常能见到“网红”——作家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导演张纪中、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他们是来给学生作讲座的。

这些人,他谈不上都认识,也鲜有机会攀谈,但仅仅是为他们做几杯咖啡,他都觉得是和在外面开咖啡店相比,在西湖大学开店的“隐形福利”。

大人物络绎不绝地到来,让他越来越强烈地感知到这所学校的活力和发展。作为看着她一点点成长的西湖人,他在为客人递上咖啡的那一刻,内心常常会涌动着一丝骄傲,作为一名“西湖人”的骄傲。

05

当然,李健最熟悉的大人物,肯定是校长施一公。

李健见过各种样子的施一公:穿着速干衣跑步回来的样子,西装革履接待贵宾的样子,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的样子,极度困顿带着咖啡走进办公室的样子……

从三年前“传说中的施校长”,到三天两头买咖啡的施老师,李健在迎来送往中,看着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忙。

“最忙的一天,喝了五杯咖啡。”他说,施老师每天的第一杯咖啡,通常都在一大早8点多,那天晚上来买第五杯咖啡的时候,他有一丝心疼,真心不想卖了。

施老师在和学生进行讨论

而在咖啡吧指导学生,是他能够最近距离观察施老师工作状态的机会。阳光从落地玻璃窗照进来,打在一师一徒身上,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这画面让他觉得很神奇,原来大师就是这样“席地而坐”教学生的。

偶尔,他还会泛起“老妈妈式”的担心:“如果碰到饭点,施老师就只会买一包咖啡吧的饼干,就当打发了一餐,这样真的不好!”

06

2019年8月,李健迎来了希望的曙光,第一次实现收支平衡。

随着学校里师生人数越来越多,咖啡吧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开始,半个小时来一个人;后来,十几分钟来一个;现在,大约3到5分钟就会有人点单,到了午间几乎满座。”

如今,是不是big days对李健来说已不重要,他也不需要再从来访的大人物中去寻找学校发展的脉络。

现在的咖啡吧,国际化的“小会”时常有

三年来,他看到来咖啡吧“开小会”的师生变多了,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着电脑上密密麻麻的英文文献大开脑洞。他看不懂也听不懂,但他知道,这些人脸上眉飞色舞的神情是一样的。

三年来,他看到有人拿着工程图纸,一个接着一个实验室的讨论装修,大到精密仪器怎么安排,小到一条电线怎么走,事无巨细。

三年后的咖啡吧,也已经有了大变化——菜单从简易易拉宝变成了正经上墙的黑板;饮品从二三十款扩充到近六十款,换季都有新品推出;工作日日均销量达到两百杯,是最初的十倍;团队也从2人变成7人。

不变的是,李健要求他的员工和他一样,尽力记住每一位PI的口味,和他一样,会说简单的英语。“我们在一所国际化的学校里”,这是副校长“田”经常唠叨的……

三年前李健辞职的时候,有人跟他说,这家咖啡吧不可能撑满三年。

如今,三年之约已满,李健觉得自己过得挺好。咖啡吧的旁边,刚刚开启了faculty club,他接下了这个新任务,相信自己的未来和这所学校一样,充满了希望。


从2017年到2020年,西湖大学已经拥有1400余位师生员工,百余个前沿实验室也已投入使用;1495亩的云谷校园完成了设计,一期635亩和二期125亩将于明年交付使用。

但数字的跳动,终究不及眼可见、手可及的变化更具真实感。

我们从咖啡吧一点一滴的蜕变中,看到了国际多元的人才引进,看到了言传身教的学生培养,看到了如火如荼的实验室建设,看到了风华正茂的校园活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学校的每一步成长,也看到了所有人的每一分努力正在获得回报。

所以,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和咖啡吧的李健一起,带着他与西湖在一起的969天,向西湖大学的老师们道一声——

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更多花絮

咖啡师李欣亚准备中
每一份礼物都是大家亲手打包的

新鲜的康乃馨,刚刚送达

收件人:郑矩圣老师

收件人:Paul老师

收件人:蒋敏老师

收件人:解明岐老师

撰稿/冯怡、徐珊
摄影/朱丹阳、沈笑言
编辑/徐  珊
校对/张  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