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换心境的艺术 | 达芬奇视角的假期综合症 【第110问】

 与天为徒ytwt 2020-09-10

第一百一十问:啊!!!假期结束啦!假期综合症啊!!不想上班啊!一进办公室就头晕脑胀,盯着电脑桌面发呆,什么也不想做,天宇啊!怎么办啊怎么办?!

稍安勿躁……安勿躁……勿躁~ 以前我也朝九晚五过嘛,非常理解这种感觉,我们今天就简单聊聊切换状态的事情吧,并邀请我的师父——列奥纳多.达.芬奇为例,来介绍一下切换的艺术。

我们行走江湖,为了应对不同的人和事,游走于不同的身份之间,在公司你要面对上下级,在家里要面对长辈晚辈,在各种社群里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人千面(却并不英雄),实际上最根本的,是状态的切换,也就是心境的切换。就拿眼前的假期综合症来说,这件事的本质就是,你从一个无职务无责任的身份,切换到进入社会角色负担起职务责任的身份,其实,就是状态的惯性和切换。

多数人面对这种张弛之间的切换,都是充满滞涩的,就像挽起裤腿要去趟过一片泥泞的沼泽一样,不情愿,勉强,半推半就,心理带着反感和恶心……极少有人意识到,切换心境,其实可以到达艺术的层面,而这方面首屈一指的大师,就是古往今来天才中的天才,达芬奇了。

关于达芬奇有多牛逼,可以简单参照一下百度百科:

划重点,“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达芬奇的传说集中体现在他的手稿上,那里记录着各种未公开的发明,乐器,闹钟,自行车,照相机,温度计,烤肉机,纺织机,复印机,起重机,挖掘机,坦克车,迫击炮,滑翔机,直升机……顺便修了个米兰的护城河,并早在哥白尼之前二十年就提出了日心说(同样未公开)。

达芬奇手稿之一

他是一切甘道夫们那样“会魔法的白胡子老头”的现实原型,我就是因为这家伙才来到佛罗伦萨的,来探索这个人如此天才的秘密。而当我实地考察过各种达芬奇的故居,博物馆和街头巷尾的传说后,我发现这家伙最大的优势并不是号称310的智商,而是他独特的做事方式:

他基本是,想什么,就去做什么的,切换流程如丝绸般顺滑,没有一丝一毫衔接的障碍。

典型达芬奇式的生活是这样:

500多年前的佛罗伦萨,年轻的达芬奇走在街上,正在琢磨装甲车的机械原理,突然瞟见一只飞鸟,随手就在餐巾纸上开始绘制那只鸟飞行时的分解动作图。

剧照:达芬奇的恶魔

亲爱的,你明白这种看似不靠谱的行为给我的震撼有多大么,他不用事先规划不用背景调查不用报学习班不用买专用铅笔速写本不用在心理纠结要不要学这个不用幻想哎呀要是做成了别人会怎么崇拜我不用担心我造出了坦克会不会死很多人不用夸夸其谈美术史的未来趋势不用崇敬某个学术偶像不用畏惧某个行业精英不问别人支不支持自己也不会探究这件事的哲学意义……他貌似什么都不想,就是做了,居然就那么随随便便的去做了。

注意!分解动作:

一般人切换任务时:集中精力——散乱——下一次集中精力

达芬奇切换任务时:集中精力——直接迁移——更集中精力

艺术家般,细腻而流畅的切换,就像小提琴演奏家随手的即兴,就像大师级画家随手的涂鸦。

剧照:达芬奇的恶魔

他不停的做事以期追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于是,这些不同领域的内容就在长年累月中勾结连锁一通百通,带他取得了神一般的成就。

而当世人仰望他神一般的成就时,往往忽略他这种趋于化境的基本素质:

由于他这种无缝链接的切换能力,他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多线程大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进行十个或二十个任务。

他身边的人见惯了他正修理机器人的胳膊突然拿起夏季星图聚精会神的揣摩,十分钟后扔下星图开始画圣母像,刚画了没一会又开始弹起了七弦琴,他总是同时做很多事,任务之间的切换无比顺滑毫无内耗,他的很多惊人之作都是由这种方法完成的,也就是说,他在做事时候不停的观察自己的状态最适合哪项工作,由此而产生切换,永远都处在状态的最优解中。

达芬奇手稿之一

这就有个严重的问题,当他需要攻克某一艰难的任务时,这件事由于进展缓慢就总会被安排在低优先级上,于是有些工作他看似永远都完成不了,会无限期的拖延下去,这个结论听起来是如此的荒谬,这个也许是有史以来最让人激动的天才,全才,高产的创作者,居然是个拖延症患者?

事实就是这样的,很多极其优秀的作品,比如《三王来拜》,从草图上就可以看出他用了一种天才式的前所未见的构图来创作,这是颠覆性的,很可能直接推动美术史的进程,但他半途而废了。

《安吉里之战》,史诗级的壁画,也没有完成,后来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肖像》同样没有完成。

他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蒙娜丽莎》用了十二至十六年才勉强完成,那画上的女人,由最初二十几岁的少妇,看到那幅画完成时已经四十岁以上了。

所以,达芬奇的拖延症,是建立在状态切换艺术上的拖延症,可以说,他重新定义了拖延症~这种拖延,造就了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天才。

蒙娜丽莎,藏于卢浮宫

好了,还原过大师神乎其神的技艺之后,我来画龙点睛一下:

心境的切换,是可以练习的。

这东西其实真的跟在健身房塑形一样,是越练越熟练,越打磨越精熟的,但训练步骤,要你通过不同的情况自己来设计,关于如何做自己的师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原文)。

我个人的经验是:切换时,送一下,再迎接自己一下,合辙押韵为佳。(抱歉我不说人话,因为确实太抽象了。)

作为绝大多数人所忽视的重要隐藏能力,如果你能有意的磨练自己在不同状态下的切换,很显然,会一生受益无穷的。

亲爱的,加油吧,白胡子老头儿的智慧光辉照耀着你^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