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红酒绿,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 如何找到归属感?【第120问】

 与天为徒ytwt 2020-09-10

《与天为徒,心理篇,归属感》

第120问:天宇,我毕业之后来到了上海,已经三年半了,也确实有了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发展,身边也有很多朋友,经常一起出去玩,看似一切都好,但不知为什么,越是热闹的时候,我就越是感到孤立,你能明白吗?不是一个人待着那种孤独感,而是在人群中的孤立,我总觉得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有些脆弱的时候,看着灯红酒绿下的来往人潮,甚至想蹲下来大哭一通,你说我这是怎么了?

我非常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你需要的,不是无关紧要的陪伴,而是可以渗透进内心的归属感。

回忆的镇定剂,网络是庇护所

人与人之间,数量从来就不等于质量,钟鼓齐鸣,不如一曲笛韵,万人同唱,不换一声应答。

归属感,是一种渴望真实的自我被接纳的内心需求。你需要给内心找一个妥善的安置处,在那里,你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刻意,如此,才能有底气,有力量,去面对这个偌大的世界。

而相反,没有归属感的人,心就像悬在空中一样,永远处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中,你总要竖起防御,警惕着陌生的一切,因防御而封闭,因封闭而伪装,因伪装而更加难以表露真实的自己,孤独,敏感,甚至陷入抑郁的深渊。有统计显示,绝大多数抑郁症,都存在被孤立或自我孤立的阶段。能跟外界保持连结和流动的人,是不会陷入绝望的。

人们共同的归属感,在童年和故乡,童年的伙伴总是真挚,童年的老宅最是温馨……我们之所以会认为那段时光什么都好,是因为我们曾经心无芥蒂无忧无虑的生活过,那是我们真实的自己。而随着长大,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很多人,即使在家,也是没有归属感的。

这时,人们会向两个方向寻求内心支援:

一是回忆,当在现实中感受到陌生和孤立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回忆过去,亲密的人熟悉的地方经历过的故事,从记忆中榨取一点点余温,来慰藉眼前的寒冷。然而,这种温暖很短暂,像微波炉热出的饭菜一样,总比不上刚出锅时的热气腾腾,余温散尽之后,当你意识到曾经发生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的时候,往往会陷入更深的悲怆。所以,回忆,仅仅可以作为镇定剂。

二是网络,网上也可以提供很多看似真实的温情,无论多远的朋友,都能联络到,你还有机会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网上接纳一个人,总比现实中容易的多,因为你知道,网络无法传达一个人的全部真实人格,她只是将自己的一部分放在网上,就像你也一样。

所以,网络是个契机,如果能跟网上的朋友从线上走到线下,彼此的关系就会真实的多,如果只在网上而没有真实接触,那就只能作为一个庇护所,在里面躲躲风雨而已。

从归属感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更加理解,人是如何老去的。在老人眼中,世界是越来越陌生,变得越来越冰冷的,他们会觉得被整个世界孤立,被时代所抛弃,于是他们拼命的回忆,陷入回忆,不知不觉间,世界就变得褶皱了。

找到归属感的五个步骤

我们不想老去,也不想孤立的活着,所以,必须找到归属感。

这件事的关键就在于,与他人,与环境,与事情,建立深层次的连结。期间,要历经如下五个步骤:

暴露——接纳——认同——参与——联结

第一步,是要卸下伪装和防备,可以安全的暴露真实自我。

第二步,是对方的接纳,不需要你改变成某种“需要”的样子,就全然接纳。

第三步,是感到被认同,接纳并不等于认同,要即被接纳又被认同。

第四步,是切实的参与感,你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很重要,于对方有益,而不只是单方面的依赖。

第五步,如上过程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互动之后,才会产生深层次的真实连接。

由此建立的归属感,即使这种互动停止之后,你也会深切的感觉到它的存在,就像你儿时的家乡一样,即便许久不见,仍然带来切实的内心支撑。

按这样的方式,你可以尝试重新衡量和理解,自己与他人,环境和事情的关系。

能够带来归属感的人,除了挚友,无非亲密关系,当有这种潜质的人出现之后,你就可以尝试渐渐暴露真实的自己,看对方的接纳和认同程度,然后适当参与进去,在对方的生活中发挥一定作用,由此建立深度的联结,这个过程中,注意保持节奏和平衡,不急不缓,彼此相融又相对独立,这就是一份持久而美好的关系。

如果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也可以先找到某个角落,能够放松的做自己,你不必一下子面对一个空旷拥挤的城市,可以先从一个咖啡厅,一家好吃的餐馆开始,渐渐了解你所处的环境,查查街区的历史,听听老人的故事,自己先在内心接纳和认同这个城市,如果能进一步,参与一些本地特色的活动,就真的有可能,把一个陌生的地方,变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个过程,我的朋友安先生一定会非常认同的,因为他就是这样拥有佛罗伦萨的(原文)。

此外,人的归属感,可以建立在固定的事情上,比如你的爱好,乃至于工作和事业。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处,只要一做这件事,你就感到回归了真实的自我,那么,就可以在其中得到切实的心里支撑。比如我一个朋友很喜欢做复杂的船模,或者喜欢书法或研究厨艺。

我自己之前这样对待篮球,全世界每到一个城市,我总会去当地的篮球场。

我在哈尔滨铲掉球场的积雪穿着羽绒服打球,在海南岛跟当地光着脚的孩子们打球,又在意大利与飞天遁地的美国人,强壮的小黑和灵活的菲律宾人一起切磋,坐标不同,但篮球场总是熟悉的,不会有丝毫的陌生。

我心安处是归途

如上所言,归属感是可以被“经营”出来的,我们随风飘摇,降落在一处,就悉心营造出自己熟悉的环境,落地生根,搭建起家园。

而本质而言,与环境和人群的疏离,终究来自于,自我疏离。

你可以尝试将这五个步骤用在自我相处上:

你发现了真实的自我么?

你接纳和认同真实的自己么?

你曾尝试过主动参与自我建设么?

你能感觉到自我与自我的联结么?

所以啊,倘若做到这些,便是心安,即便浪迹八方,翻山踏海,依然拥有内心的平静。

自己带来的归属感,我心安处,即归途。

对此,我非常喜欢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的一段话: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这世间,生猛丰沛如小波者,固然不多~ 但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归处。

归途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你不必怀疑它的存在,只需要向着那个方向,有花的地方必有路,有路的地方,必非歧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