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当你有过不去的坎,就想想这个28岁剑桥博士,她17岁才开始上学

 人老颠东 2020-09-10


1

你有没有过不去的坎?

你说废话,谁没有呢。

说得对,成年人的生活哪有容易二字,所以今天,我想为你们介绍一本书,你过不去的是坎,作者过不去的,是一座山。

最近新读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来自粉丝@Helen的推荐,谢谢@Helen。

这书非常厉害,一经问世,立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持续80周,全美销量破100万,翻译成全球37种语言。

连比尔.盖茨也忍不住评价,

“这是一个惊人的、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为啥说“惊人”?

因为它讲一个美国女孩的真实成长经历。作者的童年实在是糟糕,可以说是糟糕得一比。

你有没有抱怨过原生家庭?相信我,要是你拿自己的原生家庭跟作者比,会觉得你爹妈都是慈善家。

那为啥又说“鼓舞人心”呢?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1986年出生,17岁之前连学都没上过,是的你没看错,一天学校都没去过。可人家28岁时,已经是历史学家,剑桥历史学博士了。

这剧情……连电视剧也不敢这么写啊,可它偏偏是真的!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我就先讲一讲塔拉的故事。

她的成长环境有多贫瘠,她出身在一个如何奇葩的家庭;她又是如何一步步摆脱家庭束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文章后半部分,我再分享一下从塔拉经历里看出哪几点,可以给我们普通人启发。

我平时文章一般控制在2000字左右,今天这篇不好意思,翻一倍吧大概4700字,正常看完需要6分钟。

如果你没有耐心看完27万字的原书,这篇4700字的文章是个不错的选择。

2

先说塔拉一家生活的地方,在爱达荷州的巴克峰山脉。

爱达荷州在哪里?先讲讲书上没有的内容。

爱达荷州曾是印第安人占领区,“爱达荷”这名字就是来自印第安语,意思是“山地的宝石”。

当然美国很多地方都曾是印第安人地盘,但这个爱达荷州比较特殊,它“解放”得比较晚。我们知道1776年美国独立,直到1890年,爱达荷州才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43州。

大家看看爱达荷州的位置,离最早的殖民地东海岸的“北美十三州”明显有点远。

爱达荷州传统上以农业、伐木和采矿为3大支柱,现在有了点旅游业。

这种后开发的边远山区,有点类似我们四川的大凉山这种,属于美国的“欠发达地区”。

我查到2016的调查数据,以家庭收入中位数比较,爱达荷州在全美50个州里面排名第36名。

为啥我要介绍爱达荷州?

因为这就是塔拉的成长环境,一个词来形容:贫瘠。当然这里不是说土地贫瘠,而是经济发展的贫瘠。

评价一个人,不光看他做得怎样,更要看他做出了哪些超越成长环境的成绩,这也是我一直秉持的观点。

所以你想想看,塔拉的成长环境对她的限制有多大,她能逆袭出来,有多么不容易。

当然了,成长环境也包括原生家庭。

如果说塔拉的成长环境堪称贫瘠。

那她的原生家庭,就是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一朵奇葩。

3

塔拉家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她的父亲。

她爹是一个虔诚的摩门教教徒。这一点,对他家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女孩子的成长,绝对是个灾难。

家里对女孩子是各种限制,比如不能涂口红,不能穿稍微暴露点的衣服,诸如此类。

15岁时,塔拉悄悄学着涂睫毛膏和唇彩,听到她哥哥肖恩说她在城里的名声不好,她爹立即怀疑她怀孕了,暴怒不已。

这种家风,你感受一下。

这还不是最狠的,毕竟经过现代教育,女孩子们慢慢都会反抗嘛。

可是,没有现代教育。

是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塔拉一家,不接受现代教育。

在塔拉她爹眼里,学校就是个邪恶组织,是政府洗脑的场所。所以他家的孩子,从不上学,只让他们妈妈在家里教认字。

不光不上学,连医院他也信不过,因为他觉得抗生素“毒害身体”,当然了,打疫苗也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家里7个孩子,包括塔拉在内有4个没有出生证明,因为是在家里出生。

一句话,政府压根儿就不知道这几个孩子的存在。

服了吧,反正看到这里我是服了。

我们经常说某个孩子是“土生土长”,我的天,塔拉他们这算啥呢?就是一个野爸爸带着一帮野孩子“野生野长”啊。

好了,那么塔拉他爹平时在忙什么呢?

在忙着迎接摩门教传说中的“世界末日”。

为了提防“太阳变暗”,“血月”降临,他们挖地下室,储藏枪支弹药,存储食物,还整它两三吨汽油在家里屯着。

刚才说他们不去学校,但是10岁之前,塔拉就在家里系统学习了唯一的一门课程:摩尔斯电码。

原因是要为末日来临做准备,她爹说,这样当电话线被切断,这个山谷里就只有他家能和外界交流了。

想不到吧,一个信教的疯子还能这么有科学精神。

4

那塔拉一家靠什么赚钱过日子呢?

靠她爹带着孩子们干体力活。

注意,这不是孩子们体验生活小打小闹,而是正儿八经的干活儿挣钱,不光辛苦,而且危险。

有时候,她爹领着几个娃,组一个小工队,给人家盖谷仓和干草棚。

还有在汽车废料场,拆解废料来卖。

小说里这块儿是重头戏,原因是每次干活儿都像是一场冒险,为什么?因为塔拉她爹干活儿毫无安全意识。

所有孩子从第一天进到废料场干活儿,就冒着受伤甚至残废的危险。

塔拉10岁那年,大哥卢克在抽油箱时,不小心让汽油浸湿牛仔裤,结果割炬的火星蹿到裤子上,牛仔裤瞬间爆燃,两条腿几乎烧焦。

还有一次塔拉干完活儿,坐在废铁箱上休息,被她爹无意中用叉车掀起来,左腿被一根尖铁刺破,然后从三米高处掉下来摔个半死。

至于某个孩子捂着受伤部位,号叫着冲回家,是他们家的常规操作。

“别担心,宝贝,上帝和他的天使就在我们身边守护呢,他们是不会让你受到伤害的。”

这就是她爹给的安慰。

还天使呢,恐怕魔鬼听了都要气得发抖吧。问题是,满脑子摩门教义的她爹,真就是这么想的。

好了,看到这里你会说,塔拉平时干活儿危险一点,至少回到家还有家庭温暖,那还算有个盼头对不对。

那你还是太年轻了。

塔拉的哥哥肖恩,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把塔拉的正常行为视为“出格”。

所以塔拉动不动就被肖恩殴打,手臂和手腕反转蜷曲,摁在地上跪着,鼻子紧贴冷冰冰的地面。

或者,被揪着头发拖进卫生间,头被摁在马桶里,被逼着承认“错误”。

有一次在停车场,肖恩看不惯塔拉新认识男生,一边骂她“妓女”,“贱人”,一边又把塔拉打了一顿。

而塔拉居然强迫自己笑出声来,好让旁人以为是兄妹之间在开玩笑。

就这么离谱的家庭环境,塔拉的妈妈呢,没说来保护一下她吗?

塔拉她爹太强势了,她妈妈属于“习得性无助”,几乎为女儿做不了什么。

唉呀算了,我觉得我都写不下去了,还是写塔拉如何摆脱的吧。

5

塔拉的几个哥哥里,有一个哥哥是异类,叫泰勒。

泰勒,就是这个奇葩家庭的文艺之花。

他性格腼腆,还有点口吃,喜欢安静,爱看书,喜欢分类、标记、整理,还喜欢听音乐。

这孩子利用闲暇时间,自学成人高考,去了大学读机械工程,后来又去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成了塔拉的指路明灯。

“外面有另一个世界,塔拉,是时候离开了,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

在泰勒的鼓励下,塔拉开始自学。

当然了,底子那么差,学起来必然不容易,第一次买回来大学入学考试指南,塔拉发现数学测验里,许多符号连见都没见过。

什么三角函数,什么公式方程,一窍不通。

英语的语法也是一样,名词、介词、动名词,从头开始学,开始背。

实在搞不懂,就去找城里的表姐,或者跟泰勒请教求助。

16岁之前,塔拉从没参加过考试,她人生第一次考试就是大学的入学考试,连答题纸都不知道咋用。

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第二次入学考试,她终于拿到杨百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别着急,上了大学,生活的艰难并没有结束。

她不光底子薄,还没经过系统的初等教育,使得大学生人人知道的常识,在她那儿都是空白。

比如去大学之前,塔拉不知道“拿破仑”是谁,也不知道“犹太人大屠杀”,“黑鬼”是什么意思。

欧洲这块大陆,她还以为是一个国家。

怎么办?只好继续恶补呗,通宵达旦看书学习,一块一块把知识的拼图找回来。

一边学,她还要一边跟家里人周旋,因为她连学费和房租都交不起。

直到得到教授认可,最终拿到奖学金,去到大洋彼岸的英国剑桥,塔拉才真正完成了人生前半段的逆袭。

此处应该有掌声啊!

6

好了,塔拉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篇幅所限,我讲的都是些梗概。

不过光是梗概,你应该满脸都是大写的震惊了吧:我的老天,天底下还能有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爹啊?!

建议你买书来看,不气得把书撕了算我输。

下面,我重点讲下,我们可以从塔拉的经历里得到哪些启发。

6.1、教育就是撬动人生的杠杆,

还是最便宜那种

一边看这本书,一边我就有个很强烈的感觉:

很多好东西,比如疫苗、自来水、医院、义务教育……真的不是理所当然就存在,只是有人早早为我们准备好罢了。

坦白讲,不过是我们运气好。

塔拉运气没那么好,有这么个虔诚的教徒爸爸,她的人生本来已经注定,就在老家当一个像她姐姐那样的家庭妇女,但她不甘心,她想撬动人生。

撬动人生,是需要杠杆的。

金钱、权力、名望、人际关系……很多杠杆都可以撬动人生,但代价也很大。

代价可能是身体,也可能是尊严,甚至是自由、生命。

塔拉选择了最便宜,也最可靠的那根杠杆:教育。从老家进入杨百翰大学,再从杨百翰到剑桥,她付出的代价只有时间和精力,当然,这往往艰难。

那你呢,你身边的教育资源,从没有人阻止过你,可你去撬动了吗?你做了哪些努力呢?

6.2、人生就像攀岩,想一直向上,

就得抓住每一个机会

废料场的工作不光是危险,而且艰辛,基本一天下来就累得什么都干不了了。

所以塔拉只好早上6点起床,趁着还没开始干活儿,还有力气的时候,多学一会儿。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如果我站在塔拉的位置,天天干活儿那么累,生活那么苦,还能有那么大的心气,逼着自己学那些天书一样的公式吗?

我估计悬。

人生就像攀岩,抓住一个机会,就向上一点点,积蓄力量,再等着下一个机会出现。

塔拉抓住了她能看到的每一个机会,才能17岁从废料场里爬出来,成为28岁的历史学家。

我们天天哭着喊苦喊累,喊没机会,真是觉得惭愧啊。

6.3、不要丢掉你的独特之处,

善待它,利用它

塔拉为什么成为一个历史学家?

书里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自从进入大学,塔拉一直在反思她在家里学到的那些历史,那些“常识”,究竟是不是那么回事。

她渐渐走进历史深处,也连带发掘出身上的潜能。

特别是,攻读博士学位时,她听从导师建议,干脆把摩门教作为研究方向,因为不会有人比她更懂摩门教是怎么回事了。

这就是塔拉的独特之处,她利用得很好。

如果她想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现在很火的人工智能专家,我想可能性就太小了。

顺便说到最近超火的网红李子柒。

为了回老家照顾奶奶,李子柒放弃城市的打工机会,回到老家,无意间尝试短视频,直到后面走红。

虽然这里有机遇,也有她个人的努力,但让她火起来的短视频素材,正来自她熟悉的农村生活,这可不是偶然。

你试想,如果是一个城市女孩来拍这类农村题材的短视频呢?我觉得大概率不会火。

所以,不要丢掉你的独特之处,善待它,利用它。

你以为的天经地义,也许是别人眼里的不可思议。

7

这篇文章本来可以结束了,但我忍不住想多说两句。

@Helen跟我讲,她一边看一边哭了好几次,又因为看到塔拉取得一点点成绩,不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时不时为她感动,为她微笑。

我说是这样啊,我们读这本书,不光是看塔拉的故事,也是在故事里看到自己。

看塔拉被哥哥欺负,就像看自己遭遇校园霸凌、职场霸凌。

看塔拉强忍牙疼还要完成论文,就像看自己一个人拖着病躯去医院,还要带着笔记本加班。

看塔拉在废料场的艰辛危险,就像看自己顶着嘲笑奚落,还得硬着头皮推开客户办公室的门。

漫漫长夜,只有你才听得见心里,决堤一般的痛哭声。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也永远不会有容易二字。

伤和痛之后,还有伤和痛。

幸好,幸好,我们可以忍着伤痛,亲手撕开身上的茧,让蝴蝶飞出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就像塔拉在剑桥的导师,克里教授对她说的,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什么样子,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你就是黄金。”

文章到此结束,我也愿看完文章的你,终有一天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格总,职场老司机,80后段子汪,喜在深夜里喝大酒,爱在酒醉后写文章,心地发黑,鸡汤泛黄,只想把一生过得荡气回肠。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