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 | 七十年代的住校生

 家在黄岛 2020-09-10

_
_
_

_
_
_

黄 家

岛 在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一九七三年海崖中学通过考试招生,在本公社范围内录取了两个班九十名高中生。由于学校条件有限,不能全部安排住校,根据学生离家路程远近,把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五里以内的走读生,不但不能住校,而且中午还要回家吃饭;一类是十里以内的走读生,虽然不安排住校,但学校负责中午馏饭,同时享受每月五角钱的助学金,抵消每天二分钱的馏饭费;距家十里以上的才安排住校。

  海崖公社(现滨海街道)地形特殊,村庄环大珠山分布,公社驻地在大珠山北部,这就造成了学生离家路程悬殊的状况,住校生一般都是大珠山南部村庄的,又称作“南山头”,这些村庄都是些山岭薄地,小麦玉米十年九不收,常年以地瓜、瓜干为主粮,一个工日三两毛钱,家家经济拮据。倒是走读生的村庄位于大珠山北半部,有洼地村庄,也有半岭半洼的村庄,粮食相对多一点,生活条件也好一些。

  三间屋一个宿舍,南北两排通铺,通铺是用砖头垒起框架,摆上木板而成,两排通铺中间的廊道刚好能并排走开两人,每人占铺一米左右,恰好垫上一个草褥子,可以隔潮,草褥子上边才是棉花褥子。墙面上是稀稀拉拉七上八下的钉子,用来挂饭兜衣服,石头墙体需要见缝插钉或干脆插上一段木棒,无法整齐划一。涉水的洗漱、刷碗、洗衣是不能在宿舍里的,每人洒下一滴水,会使得走廊泥泞不堪,还增加了宿舍的潮气。宿舍前用水泥柱子架起一根铁丝,供晾晒衣物使用。

  一个宿舍住二十多人,热天汗酸味夹杂着铺盖因潮湿产生的霉菌味,再与过时的食物散发的馊霉味搅和在一起,尽管开窗通风,还是令人捂鼻,冬天一周不洗脚,酸里带咸的脚臭味弥漫房间,令人作呕。

  暑假前已经有蚊子了,暑假过后依然肆虐,宿舍里是没法挂蚊帐的,可恶的蚊子不近人情,偏偏飞到耳朵附近骚扰,一掌扇去,耳朵嗡嗡,它却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宿舍里“噼噼啪啪”不绝于耳,直至困乏深睡,任它叮咬。最尴尬的是冬天半夜解手,厕所距离宿舍五六十米,撒搭着鞋披上衣服一路小跑,回来已是瑟瑟发抖,钻进被窝蜷作一团却睡意全无。

  那时候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自行车的,每到周一,这些住校生就结伴成伙地步行二三十里的羊肠小道走到学校,都是上搭下挂的,有斜背两个书包的,有的把两个布袋子拴在一起前后各一个搭在肩上,还有的用木棍挑着,袋子里大多是煮熟的地瓜、瓜干子,还有一些萝卜头之类的小咸菜或一些小干鱼,有的捎着玉米面搋(chuai)地瓜瓤制成的窝窝头,相比玉米饼子又软又甜,这就算是好的了。个别家庭条件好的,也不能太高调,好吃的带到宿舍就被瓜分了。冬天可以捎带三四天的食物,暑假前后温度不低,至多捎带两天的食物,时间长了就会长出白毛,发霉变质。

  周一周二一般就不订饭了,馏几个地瓜就着萝卜头就解决了,舍不得订一份两毛钱的菜。有时吃干干巴巴的地瓜干难以下咽,才订一份飘着几个油花的菜,把瓜干子掰进菜里,用菜汤将其泡软,连吃带喝美餐一顿。周末两天每顿订一个麸面馒头一般就不再订菜了。

  “过了星期四,不愁星期日;过了星期五,还有一上午”,临近周末就盼着星期天,归心似箭。把那些没吃完的已经变味儿的东西扔出去,吃几顿馒头订几顿菜,摄取点油水补充点营养。

  终于熬到星期六了,住校生又一次回家,重复着以往的故事。


作者/刘润清

简介:黄岛区隐珠街道阡上村人,退休教师,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


诵读/李丽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昵称听雨,家住黄岛。工作时孩子王一枚,八小时之外厨女一个!唯读书和瑜伽不能辜负。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姜蕴青

校稿:王礼明

音频:李   丽

复审:静   秋

发布:王礼明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