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乡村道路的变迁》董凯

 作家文坛 2020-09-10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1973年我上初中,那时,村里还都是土路。到了雨季,出行真的让人头疼。辽南的雨水勤,三天两头一场雨。下雨后,别说骑自行车,就是步行都困难。这边土质也差,都是黄粘土,下完雨,就像粘饽饽似的,穿着胶鞋都迈不开步,一步一个脚窝儿,往前走一步,向后退半步。那种滋味没法用语言形容,中学三年,让我吃了不少苦头。
  在我的记忆里,家东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总干渠。上学时,我们经常从渠顶上走,顶部虽然不够宽阔,也能行走一辆马车。经多年的人踏车压,渠顶那条一米宽的小路平整光滑,寸草不生。
  在那个年代,它是乡下最好的路。下雨天,也能骑自行车,只不过路面有点粘。每逢雨天,骑自行车上学时,都要带上一根尺把长的小树棍儿,骑个几十米,就要下车,抠一抠自行车的前后挡泥板儿,然后,再往前骑一段儿,就这样,反反复复,半道上不只要下几回车?也不知要抠多少次?否则,前后挡泥板儿塞住了,自行车就原地抛锚。
  有一条总干渠,让我感到十分荣耀。他让我自豪了三年。那可是我上学风雨无阻的绿色通道。临村由于没有这样的干渠,同学们赶上雨天,只能步行。吃苦遭罪不说,有时,因为不能按时到校而耽误功课,还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最后,他们都把怨恨归罪于那条土路。
  到了夏天,天晴日朗。骑着白行车,走在渠顶上,心情格外舒畅。干渠两侧是高大的垂杨,白杨树下是蓊蓊郁郁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野花竞相开放,林中的小鸟叽叽喳喳,渠中的流水泛着波浪……
  好一派水乡风光。
  到了1988年,乡村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乡村开始修砂石路。听到这个消息,老百姓手舞足蹈,高兴得不得了。他们祖祖辈辈都吃过"水泥″路的苦头。如今要修砂石路,这是祖上没有过的事儿。由土路到砂石路,这是历史上的破天荒。村上修路的那些日子,大伙儿都自发地义务献工。路修到哪儿,不用人去召集,一条街上的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卸车的卸车,铺道的铺道,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他们心里明白,路修好了,不仅方便出行,也搞活了经济。这不仅是为自己修路,也是为后世子孙造福。
  在过去,一到雨季,村里的蔬菜就运不出去,大批的青菜白白烂掉,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当时,由于道路不畅,村民们干着急,也想不出法子。后来,把路修好了,无论天气好坏,农副产品想啥时卖就啥时卖,想出去,开车就走,拉进城里准保卖个好价钱。这还不是有条好路吗?
  到了1998年,随着沈盘公路的拓宽,京沈高速的开通,盘锦东外环的延伸,借助辽河油田在境内开釆石油,全镇告别了土路,彻底改写了行路难的历史。镇村公路连网,老百姓出行十分方便,在盘锦市的交通发展史上,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到2014年,全市的交通事业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县容镇貌的改观,公路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境内全是柏油路,乡村道路连网,实现村村通。
  40年,弹指一挥间,乡村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路一一砂石路一一柏油路,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境内道路逐渐延伸,激发了乡村强键的肌体,承载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2020年5月26日6时56分于盘锦
    

==========================

原创作家简介:董凯,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辽宁省作协会员。

6、特此声明,严禁抄袭,作者负全部法律责任。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