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布楚条约》满清割让大片土地,康熙皇帝却为何高兴的不得了?

 今人说古 2020-09-10

《尼布楚条约》,俄方又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清朝中国和沙皇俄国对此条约的命名不同,源自签定地点的名字。中方之尼布楚,是俄方的涅尔琴斯克市。《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亦是近现代的第一份边界条约,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对于《尼布楚条约》存在恶感,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满清割让了蒙古、东北的大片土地出去,相当不满意。而俄罗斯人也认为,这是“屈辱”的,自己遭到了满清王朝的侵略,最后还屈膝投降作为结束。可以说,双方民间人士都不是很满意,总觉得自己吃亏了。然而,当时敲定条约签订的康熙皇帝,却是高兴的不得了,而俄国沙皇那边也是还算满意的。

清朝是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小部落,祖先是女真小部落,追溯其历史可到三千年前,登上历史舞台、扮演重要角色是在两宋时期。满清王朝的真正崛起是在从辽东的一个小部落开始的,当时对辽阔广大的东北大地并未形成有效且完整的统治,是相当粗糙的。

待到满清入关,建立起大一统的全国性政权,这才对黑龙江流域等地进行大致的开发和经营。东北和外东北皆是满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给予其政治地位上的升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自然保护。满清统治者们总是认为,等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在中原混不下去,维持不了全中国的统治时,就回到自然资源丰富的白山黑水,过自己的小日子。

待到1653年、顺治十年,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建立真正且实际意义上的行政区。而在清朝未灭亡之前的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一群俄罗斯冒险者闯入黑龙江流域(黑龙江流域跨蒙古、中国、俄罗斯三国),欺凌、屠杀和奴役当地土著居民,修建起城堡,建立统治,就像当年的哥伦布等人闯入美洲。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一片未开发的蛮荒无主之地,在这片土地的下方无时无刻不趴着一个强大的帝国——中国。当时的中国人并未将这片土地放在眼里,所以不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这块土地。在外东北,俄罗斯冒险者们比忙于逐鹿中原的满清的实际统治来得早。

顺治年间,清军和俄军屡屡发生各种冲突,清军方面败多胜少。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并不是清军不卖力,而是俄军修建了大量城堡和要塞,占据地利,清军仅有宁古塔一处,打起仗来力有不逮,只能被迫地防御。康熙年间,三藩之乱爆发席卷大江南北,沙皇俄国趁此机会出兵,占据雅克萨地区,设立为阿尔巴津督军区,准备对内东北进行新一轮的殖民扩张。

内乱解除,清朝接着处理外患。一举赶出沙皇俄国的雅克萨之战前,清军做好充足的准备,先后覆灭除雅克萨城外的俄军据点和势力。1685年到1688年,清军利用少量的兵力优势成功实行两次围歼战,迫降俄国人。

从此之后,内东北和外东北(有一片被俄国人土地开发过的土地)重新成为清朝自古以来的疆土。几番波折,东西方的两大帝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谈判措施来解决双方的冲突。不采取战争手段是明智之举,原因无他,此地不值得,外加劳师远征的战争成本无穷大。

俄方戈洛文与清使索额图你来我往,前者说长城以北属沙皇俄国,后者说外东北以北的勒拿河为国界。双方针锋相对,相互试探。最终达成共识协议,即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帝对此次谈判的结果相当满意,名正言顺得到大片土地,扬我国威,割去的土地不过是自己从未实际统治过的。

这样的结果俄方的彼得大帝和清方的康熙皇帝都十分满意,既得面子又得里子,何乐而不为呢?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统治遥远的地区,往往没有好结果,何况是如此荒凉寒冷之地。若不是沙皇俄国过于嚣张,清朝根本不愿搭理,毕竟噶尔丹正在进攻喀尔喀,威胁大清在西北等地的统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