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乌拉特奇石杯”有奖征文‖张波‖我的父亲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张波,女,现供职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教师进修学校。

有奖征文

我的父亲

张波

     我的父亲从小学习好,但由于我奶奶家出现变故,无奈,他高小还差半年就中途缀学了,不得不回家学了木工,养家糊口。

但父亲骨子里就是文化人。我记得小时候,每到晚上,我们村里的人经常聚到我家听父亲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父亲的字写得特别好。到包产到户时,我家麻袋上“张继宗”这三个字是父亲亲自写的,方方正正,有板有眼,堪比庞中华的楷书字帖。后来,每到过年,邻居们就拿来红纸,请父亲写对联。父亲不但来者不拒,而且乐此不疲。

作者与父亲

父亲是宽容的。小时候每当我被妈妈打,我就快跑到我家东房(我爸的木工房),藏到爸爸的身后。爸爸手里拿着墨汁盒,扬起手来保护我,免得我挨打。在我印象中,父亲没有打过我们姐弟五个,但子女们都很孝顺父母。

父亲对任何人都和和气气。妈妈有时唠叨,嫌爸不做营生,但父亲从不与她计较,更不争吵。因为父亲有好脾气,再加上他有手艺,大家很尊重他,亲切地叫他“张师傅”“张木匠”。

父亲一生收过两徒弟,最得意的是我村的吕新民。爸爸一开始做凳子、椅子、床和柜子等家具。那时候,盖房上梁,做棺材“上银锭”,都是父亲说了算,其他人都得听他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他的手艺太老套了,用刨子一下下地堆,一锤一锤地钉钉子,真费劲。他做的床、凳子、椅子都非常结实,但不太美观。后来他的徒弟吕新民上了大型机器,用机器来推、钉,速度快多了,做的家具也轻巧好看,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名师傅。徒弟超过了他,但父亲好像并不生气,还是继续给儿女家做床、椅子和凳子。现在我兄弟家还在使用他当年做的床。

  随着年岁的增大,父亲的身体不太好了。我考大学那年,他做了三次大手术。由于家里没人手,学习好的老三只能缀学去侍候他。父亲已做不动木工活了,但他和妈妈一起依然不停劳作。

当时我家的收入还比较不错,原因是父母勤劳能干,不怕吃苦,不怕麻烦。那时候,我们家多种经济作物(玉米套葵花),再喂一两头猪,养几只羊,一年下来,收入还比较不错。我家的工作重点就是尽全力培养学生,供子女上学。

父亲(前排左一)与三个舅舅的合影

我村地不多,每人二亩半地,不培养学生的人家又能出外挣钱,还不用掏上学的钱,而我家正好相反。培养子女上学花光了家里大部分的钱。

父亲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了5个子女,给子女跑了工作(方言,就是找工作的意思)。先给我跑,后给我大弟、弟媳跑。爸爸兜里时常装着两种烟:一种好烟敬领导,一种次烟自己抽。为了办事找人,从临河东头步行到西头,又从西头走到东头。妈妈很支持爸爸,卖点东西的钱就让爸爸带上出门为子女跑工作。

为了子女呕心沥血,几乎是天底下所有父母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为了子女找工作这么奔波的父亲真不太多。我想,父亲一方面相信知识会改变命运,另一方面,是要圆他儿时上学的梦吧。

多亏了父亲的坚持,多亏了父亲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他的5个子女中,培养出3个大学生,改变了三个家庭的命运。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这是多么的不易啊。

由于长期劳作,再加上有病不及时看,父亲透支了身体。父亲种了点中草药苗子,准备卖了再去看病,这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很不幸的是,父亲得了脑血栓,与病魔斗争了二年多,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去世时年仅62岁。

我真后悔,作为家里的老大,工作后我一直没有给父亲体检。家里需要开支,父亲有难处自己扛,一句话也不说,从不给子女找麻烦。

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重视教育的精神永存。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是:我们5个家庭中的6个子女就出了5个大学生,1个修汽车的师傅。5个大学生中有出国的,有考上研的,有考上公务员的,有参加工作干得不错的,有还在读大学的。父亲的持之以恒的勤劳精神,成为我们家良好的家风!

 父亲是伟大的。家里再难,也没有欠过别人的钱,既使借了,也会按时归还。

父亲是平凡的。他和天底下其他父亲一样,竭尽全力养育子女。在我印象中,过年我们每人一身新衣服,没有吃过玉米饼和高梁米。那时候人们普遍很穷,有些人家不得不吃玉米饼,但我家没有,这归功于父亲的勤劳能干。

父亲又是清贫的。他没有给子女留下太多的财产,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我们的后代人在父亲的精神指引下,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编辑:孙传海

﹏﹏﹏﹏﹏﹏﹏﹏﹏﹏﹏﹏﹏﹏﹏﹏﹏﹏﹏﹏﹏﹏﹏﹏﹏﹏﹏﹏﹏﹏﹏﹏

链接征文启事

首届“乌拉特奇石杯”有奖征文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