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约作家〗牛翠娥‖ 相依为命的幸福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牛翠娥  ,19621223日出生,1981年参加教学工作。1985年在杭后师范进修,1993年在巴盟教育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毕业后在乌拉特前旗第六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30 年。从小爱好阅读和写作。这两年在《前旗周刊》《黄河晚报》《家庭百科报》《五月风》《乌拉山文艺》《河套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豆腐块文章上百篇。因为爱,所以执着。

身边故事

 相依为命的幸福

牛翠娥

   一起守着一盏灯,一起守着一炉火,守着那些用旧的时光。父母给予生命,孩子延续生命,夫妻相依为命,只有两个用命相依的人才懂。

        ——题记       

 我这个年龄,有时真害怕父母的电话,因为父母没事时一般是不打电话的。

 自从母亲生病以来,母亲和父亲便来了一次彻底的“角色互换”,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起了做饭,一辈子唠唠叨叨的母亲,因为“眼不见心不烦”而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的父亲却在暮年打开了话匣子,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有时一个人走在华灯初上的路上,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月亮,常常想起故乡的庭院已荒芜在岁月深处,而在院子里奔跑过的那些精灵们,却常常入我思乡的旧梦,它们依然鲜活,一如曾经无忧的岁月,它们在我身边依依走过,只留下孤独的我面对生活的沧桑。
     常常想起母亲,母亲15岁就来到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里,可以想象我们小的时候,她受了多少罪,常常跟我说起她的艰涩和酸楚的过去,这是我不清楚的。
    我所清楚的是包产到户后,父亲因为身体不好,一直是给生产队放牲口,家里这么多土地只有母亲一个人种,有时要夜里浇地,有时要出外工,每每这时母亲总是在父亲面前哭诉着,三个弟弟没念成书我常常怪怨母亲没有远见。
     我们小的时候,我家的房后土坯墙上醒目的写着“割资本主义尾巴”,当时我不懂,为什么唯独我们家的墙上有,现在想起来,就是因为父亲买回来一车一车的红柳,毛柳,母亲站在寒风中戴着手套捅杆子,锹耙,用柳条编笆子补贴家用。
     我的心仿佛被轻轻的抚摸,无形的手指拔去岁月的深沉,记忆回到眼前,清晨的菜园里,是母亲的身影,中秋的月亮底下我们跟着母亲拉糖菜,雨地里我们一起撒化肥,母亲每每从地里回来总是背一个麻袋或者是一捆糖菜叶子,那时的母亲年轻得像那些正在爬的蔓,黑发在风中飘舞,掩映在那深红浅绿之间。
     我们大了些,用他们的双手,三个儿子娶了媳妇,又养大一个孙小子,父亲为了挣下给孙子娶媳妇的钱,揽了村里的一群羊和自己家的,由于过度的透支身体,59岁那年严重的肺结核,差点没了命,那时又没有钱,有钱就去住院,没钱就回来,父亲能有今天,我们做子女的感谢上苍对我们的眷顾,更要感谢我的母亲。
      记得,那时没钱只能在家输液,母亲又是护士的角色,外面一大滩地全靠她,回到家猪、羊、鸡跟着一群,母亲还常常在院里架个火炉给父亲吃小灶,像看护孩子一样,这么多年来,父亲不能做重活全靠母亲。
    以前脾气不太好的父亲,一下子变得温柔了好多。那一日我回家小住,早晨明明醒来,却仍然闭着眼睛赖着不起床,在父母身边就是好,永远觉得自己是孩子。
    那天早上,我听见父亲安慰情绪低落的母亲。
    母亲说:“唉,老了,老了,得这个病,得花多少钱?还的你照顾我。”
     “生病了,花就花吧,不管花多少钱,看好为此。”
     “我看我是丢下你呀。”母亲没有信心地说。
      父亲说:“呸,呸,呸,快不要瞎说了。”
     我躺在那里,泪水溢满了双眼,那是我听到的人世间最美的情话。
      现在,我每次回家往往看到这样的情景,这是他们一生的习惯:一个烧火,一个做饭,我们吃的每一顿饭几乎都是父母合作的。
     每次母亲做饭,父亲都在灶膛里添柴火,那火光映在父亲的脸上,像镀了一层灿烂的霞光,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家常,张家长李家短,闲言碎语串成了他们一个个简单的日子,父亲烧火,母亲做饭,这就是他们简单的“爱情”,最简单的幸福,这就是相依为命,这就是依靠。
      母亲生病了,父亲从心里紧张,常常打电话给我,商量如何看,回家后,我每天打电话问他吃甚呀,他调侃说“炖肉。”
     每到傍晚,下班走进迎面而来的楼道,暖暖的,我总会想起遥远的村庄我的父母,幺弟,不知他们是否温暖;我常常羡慕人家那些有本事的儿女,给父母带来了舒适,而我们只有平平淡淡的生活。
     每日给父亲打电话,几乎没有等待就响起了父亲的声音,这让我更加觉得愧疚。我想,晚年的父亲除了吃饭睡觉唯一的活动就是守在电话旁边,一直等待着儿女们的电话吧。我想:平时打个电话问候,汇报生活,不恶语还击,这就是孝。
     冬来了,夜长了。一觉睡不在天亮了,每次醒,心事趁“长”而入,这些心事很凌乱,乱了睡眠,乱了容颜,乱了静好岁月。
     父母是心事里最沉重的,近几年,父亲魁梧的身子瘦削了许多,多年的肺病,导致他气短,离不开吸氧机,母亲的皱纹深深嵌进肉里,原来无所不能的母亲走路也缓慢了。唉,无法遏制的衰老,无法拉住的时光,让我们无可奈何,心慌慌成了常态。
      翻来覆去,覆去翻来,心窝里爬满密密的心事,有心事的夜晚更长了。干脆起床,轻轻推开窗户,微微的风拂来,心一点点透亮,心事融入了皎月洒下的一片银光里,慢慢往远处散去......
     我很幸运,在这样的年纪里,仍有父母可以牵挂,虽然这牵挂,有时候是累的,但累和忧的终点是幸福。
     我想,有些心事并不能算心事,只是一种单纯的存在,换位思考,终究释然。
     忽然很能理解刘禹锡那句著名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好与不好,取决于自己的心。

作品链接

【签约作家】牛翠娥‖ 冬日不释卷

【签约作家】牛翠娥‖岁月的步履

编辑: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