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生文‖《媛媛就医》创作谈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王生文,网名:大漠孤烟直。男,回族,内蒙古磴口县个体工商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作家协会会员。一道诗艺社专家团成员。一道诗艺社小说散文总监。在宁夏《新月》、新疆《回族文学》、一道诗艺社《微信总平台》、《专家顾问管理平台》巴盟《花雨》、《北方星空》、磴口《蜜瓜园》《磴口文艺》《磴口时事》《河套源》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并连载长(节选章节)、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古体诗、近代诗、小说诗歌评论等多部(首、篇)。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西北风云》(《走进穆斯林》第一部、第二部)。中篇小说《穆斯林的天职》、《大漠孤烟直……》《车行西安》《回归信仰》《罪恶荣誉》。短篇小说有《斋月》《芦苇滩上的人家》《爷爷·穆萨·骑士》。纪实文学《媛媛就医》等若干篇。合集为(《走进穆斯林第三部》)。曾在网络文学《榕树下》连载过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多部。

征文作品

《媛媛就医》创作谈

王生文


  相对于诗歌来说,我习惯于将中短篇小说或纪实文学定义为中型创作。长篇小说自然属于大型创作。诗歌、评论就是小型或微型创作。我的定义是按用时多少来划分的。长篇小说需时数年。中篇小说需时两个月左右。短篇小说或纪实文学需时至少半个月。诗歌、评论用时小则半天多则三两天。
    每完成一次大型或中型创作后,我都习惯于回顾总结。有的写在笔记本上,有的整理成文与文友们交流探讨。我的这种习惯,自认为是提高写作技能切实可行的好习惯。那些写在笔记本上的思考和结论,成就了王生文著《小说创作漫谈》副标题是——畅销书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样一篇指导本人创作实践的个人秘籍。
    纪实文学首次试笔。经过《媛媛就医》的创作实践,我才摸清了门道,也掌握了这一艺种的技巧。
    纪实文学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和散文小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散文是用一个或几个事例来渲染意境。散文可以虚拟不同的环境和人物达到散文要求的形散神不散,起到以形聚神的艺术效果。纪实文学也不同于小说。小说是用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杂取同类人物普遍具有的特性集于典型人物于一身来虚构故事,塑造人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纪实文学的故事是不能任意虚构的,人物也应实有其名。比较来说,纪实文学的纪实性就更显珍贵,因为真实可信是任何文学作品都应遵循的创作准则,也是艺术作品殊途同归的至高境界。可见纪实文学的难能可贵了。通过不能虚构的纪实文学,不应虚拟的地名和人物(敏感题材,亦可虚拟)不能杜撰的故事情节更准确,更直观地反映社会真实生活,使人深信不疑。这是纪实文学不同于散文和小说的特性。
    纪实文学,不像传统文学那样肆意铺排,真假(虚构)掺半,有实质亦有水份。纪实文学讲究的是真实二字,惟有真实,才显珍贵。描写的生活是十足的真金白银,用干货硬通货来充实作品。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面镜子,不同角度的多面镜,折射出作者本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充实和完善着章节的内含和外延,拓展着读者的视野。为后人留取真实史料,纪实文学因而也更具有未来社会考古般的史料遗存价值。  

  《媛媛就医》取材于作者一天一夜的陪床经历,选择纪实文学,才更符合文种属性。
     由于本人具有多年的小说创作经验,特将小说技巧引入《媛媛就医》纪实文学。你能看到作品结构、人物塑造、悬念设置、抒情张意方面所抵达的一定高度!小说要素包含:作品结构、悬念设置、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细节提纯。
   结构、悬念、情节可归一类。真实经历本身具有耐人寻味的一波三折故事效应,先天就有纪实或小说要素的悬念要求。这也是引发创作冲动的灵感所在。即使这样也还不够,不再加些什么未免单一。首选复式结构,将媛媛出生以来有趣的往事与就医并列铺排。这种做法是成功的,有利于丰满人物形象。情节厚重,张驰有度。
    生活细节不仅是小说,也是纪实文学的共同要素,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血肉,没有细节的故事是苍白的,情节也是干瘪的。苍白干瘪的情节很难感人!但也不是说任何生活细节都能入味。最能反映人物特性的细节才是好细节。因此需在生活中提纯。阅读后你能回想出主人翁媛媛的:婴儿点菜、下逐客令、学说粗野脏话、词意不准确的“我有点怕”调侃姥爷的“姥爷傻哩吧几的!”这些极具婴儿特性的生活细节。细节是秤砣,以小见大,有着一两挑千斤的神奇!
    人物形象塑造,宜精不宜多。后面将专题论述。

    古典诗词有拗救、对仗手法,诗词、小说、纪实文学文理相同,但艺理却有天壤之别。《媛媛就医》的补救措施,主要是在成稿后期修改。心急发出了连载之一,后面的内容当时尚未写出。中间又遇事回原籍几天,有了沉淀时间,也有了新的想法。只将婴儿就医写出,主题单一,说到底这也是家庭纪事啊!不成大器,羞上台面。后来的真实经历才更具实质意义。根据这一想法,从原籍回磴后用时一天续写完稿。此时后悔异常,由于题材敏感,犯了大忌。改用虚拟人名地名才不犯浑。数日来的后期修改,重点放在了媛媛、姥姥、L医生,和文中的我。在一部短篇纪实文学中,能写出四人的不同性格,已属不易了。涉及到的其它人物就当是影子,包括很重要的孩子的母亲、舅舅。以及主治医师、放射科医师、护士、亲家母、陪床的农民家长等。阅读后的这些人物基本没有形象。这种有意的分割法,或者说是隐形法。对焉?错焉?

   从实际效果来看,完全正确!为什么呢?如不采取此方法,一万多字的篇幅中,你很难面面俱到,这些人物的不隐身,混迹于主要人物中,不仅冲淡主要人物,而且由于涉及人物过多,鱼龙混杂,主次不分,谁都难写清楚!

     其次是追求题材的特性。也就是婴儿就医的特性。

    文学作品以其特色赢得读者。这是由人的特性来决定的。相对于作者而言,不同的人对人生经历有不同的解读。作者笔端的生活属于作者自己的感悟,绝不雷同,也绝不可复制。作品不同于物品,物品可以在生产流水线上大批量复制,而作品,尤其是艺术性作品(当然包括文学),自娘胎里就带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作品是作者对事物感应后所产生的,带着作者自有的感悟,和与生俱来的鲜明个性。因此艺术作品以其独有的特性而自立于世。没有个性便没有艺术,这种个性所产生的作品就是艺术的特色。作品的特色,也是作品的生命甚至是灵魂,具有特色的作品自诞生那天起就是与众不同的,也是世间独一无二的。
    一是地域特色。初稿中陪床的农民家长有段对话很不理想,没有写出人物独有的地域特色。得用古体诗中常用的拗救方法予以补救,救活一个算一个。
    一位本地说乡音土话的朋友来看我。他的口音原汁原味,我指了电脑屏幕上的那段话,让他按意思用方言来说。当时记下来,再经过后期加工,写成了现在押韵的四六句子,顺口溜,这段对话读来生动、鲜活,表述意境准确,不失农民身份,极具地方特色!像一杯醇厚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二是经历特色。从整部作品来看,《媛媛就医》写了自己和家庭成员的人和事。人生的无价之宝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历过的人和事,这一切构成人生!以家族成员共同经过的不凡经历为内容书写的作品,往往被家族后代们视为珍宝来悉心收藏。后人或是几千年后,通过作品了解家族命运,人生历练,心理路程。知道家族中爷爷甚至是祖爷爷曾祖爷爷曾经是什么出身,这是一段十分有意义的家族历史,也是可圈可点的人生纪实。可叹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家连祖爷爷叫什么名字都说不出来,不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说不清家族的源头,还讲什么家族的未来?!人类社会以家或家族组成基本单元,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我们成了无源的水无根的草,数亲忘祖!这是人类的悲哀,社会的不幸!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家族,怎么可以承前启后传承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家训?传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可以肯定地讲,《媛媛就医》这部作品必然会成为老王家族后代儿孙们的无价瑰宝。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这也许就是一部遗留于世间,珍贵的老王家族的历史片段资料,后辈儿孙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姥爷、姥姥——后代的老祖宗!是干什么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也是作者本人慎重完成的老王家的个人《史记》!
    也是天下父母抚育孩子,在婴儿就医上的借鉴之作,让天下的婴儿宝贝患病时,能自愈,不吃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能输液,不手术!
   提到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创作,可见《媛媛就医》绝非草率创作!就连四个字的标题也是斟酌再三。媛媛是亲外孙,为了避开不吉利的“病”字,用了“就医”二字。既然是就医,离开医院应该就没故事了。但至此作品中的我形象欠丰满。为了拗救补充,写了出院后康复的情节。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必要的。有点像长篇小说或多集电视连续剧的大结局。是的,我就是按照大结局来安排的(并非虚构,也是真人实事)用意是我的形象丰满外,还要强化姥姥、媛媛的形象,书中回原籍探望家族长老五爹的背影式结构,也得有个交待。阅读后大家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大结局!

编辑:孙传海

征文启事链接

《纪实纵横》首届“图书杯”原创散文大赛征文启事

投稿注意事项

1.所投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非虚构的原创作品,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抄袭别人作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4.发稿时必须把个人照片、作者简介发过来。如果有与文章相关照片,也发过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