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国,内蒙古临河人,河套文化研究学者,有《河套文化研究》《阴山归来不见山》等多部专著面世。文学创作以地方历史题材纪实类文章为主,著有长篇小说《扒子补隆》《河套荡寇记》。 这年秋季,临河县黄羊村和乌兰淖尔村的村民集资开挖民兴渠。渠道从黄济渠中段开挖,向北延伸通到乌加河,所以又称黄乌渠。其时,临河境内主要有三个干渠,以东是永济渠,为河套十大干渠之首,以西是杨家渠,由杨米仓杨满仓弟兄二人首创,其后代子侄相继完成。黄济渠处在正中,向北偏东而流。因渠路取低洼地形开挖,其西岸高梁之地不得灌溉,大片沃土只靠天雨种植,收获微薄。村民哀叹声中,杨家后代有杨茂林者揭竿而起,号召村民出资出力,自修一条三十公里的分干渠,以广灌溉。利益息息相关的黄羊乌兰两村村民群起响应,很快开始动工。除村民各家摊派劳力外,又出钱招募了二百多个壮劳力,予计用三个月时间渠通放水。 工程按计划推进,民工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三个月的工程两个月即将完成,已经下种的大片糜子地眼看有水可浇,村民无不欢欣鼓舞。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雇佣的二百多民工突然一齐罢工,坐在工棚里打沓嘴说闲话。原来,在雇人之时,说好工钱一月一付,可现在两月已过,工人却一毛钱没拿到,工友们怨气愤愤,明指暗骂。民工中有一张姓壮汉,家住蛮会河务口,生性豪爽,平日里在工友中多有善举,为众拥戴。他见此情景,就对工友们说:“后套杨家在挖杨家渠时,就因为拖欠工人工钱,打过几年官司。现在这个杨茂林又要故伎重演,若是我们不起来争取,怕是三年五载也别想拿到钱。”工友们听他这么说,一致表示“咋了不是?咱可不能都当楞头青。张大哥,你说咱应该咋办?我们都听你的!”那位被称为张大哥的人“嘿嘿”一笑,对大伙儿说:“怎么办?咱们身边就有能人,何不让他给咱们出出主意?”他的话音未落,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从人群中站出来,微笑着对面大伙儿。人群中立即有人认出此人,喊一声:“这不正是农业合作社的郭会计吗?”这时,那站在前面的大汉开口道:“我是个外地人,按说不该管你们闲事,但我实在看不下去!现在这个社会就是人吃人的社会,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说话办事总是无法无天。眼下我们渠工累死累活地干活儿,不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吗?可是,大家都看到了,大权在握的地商是怎么欺骗我们的。他们所以敢这种胡作非为,就是欺负我们软弱。我们穷人是没钱没势,个人力量有限,但我们只要抱成团跟他们斗,力量就大了。”那人说着从地上捡起一根柳机枝,叭一声折断。然后又将几根柳枝并在一起,让几位壮劳力使出全身力气折。然后笑着说:“就是这个道理。”这时,那位张姓工友开口道:“人多力量大。我们就是要抱成团跟他们干,从明天开始大家一齐罢工,不给工资坚决不出工,看他们怎么办?” 当此之时,农田正待浇水,杨茂林拿了村民的集资款,答应渠成放水当年获利。如果此时停工,没法向村民交待。于是乖乖将拖欠的工钱如数发放,工程才没有耽误。 罢工斗争取得胜利,人们更加钦佩张大哥和郭先生的胆识,不久,大伙就协商成立了一个穷人抱团自守的组织,叫“穷人会”,推举张大哥和另外几个工友为穷人会领头的。而这个穷人会正是临河地下党的外围组织,那位带头罢工的张大哥就是中共地下党员张鱼子,而那位讲话动员叫大家抱团斗争的郭会计,正是中共党的地下工作领导人王森,隐蔽化名郭同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