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文岗‖ 威海啊,威海!(一)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1975年参加工作,在工厂十年,后在磴口广播电视局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再后调入县委,担任秘书、信息室主任、县委办副主任兼档案局局长。爱好文学,在各类报刊等发表新闻报道、通讯、散文、诗歌、相声等若干。

2018

 纪实纵横

往事悠悠

威海啊,威海!

范文岗

       1976年,是农历丙辰年的龙年。正月十六,带着春节、元霄两节欢愉未尽的喜气,我们刚刚招工进厂的一百多人,就赴山东威海化肥厂培训学习。那时,我们年龄大的才二十出头,小的仅有十六、七岁,芳华之年,青春勃发,生命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在威海化肥厂,我们刻苦学习,不舍昼夜,用七个月的时间熟悉了碳酸氢氨生产的全部工艺流程,掌握了化肥生产中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能。二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和那里的师傅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座依山傍海、民风淳朴的美丽城市,也给我

们每个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离开威海以后的日子里, 想威海,梦威海,身插双翅到威海,已经成了萦绕在我们心中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2017年4月,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我们当年赴威海学习培训的一行12人,终于决定再回威海,看看已经离开41年的我们魂牵梦绕的可爱的地方、熟悉的工厂和想念的师傅。

       4月9日23点47分,我们乘坐的K411次列车从首都北京开动,向着威海驶去。第二天,天朦朦亮时,列车已经驶出华北大平原,奔驰在齐鲁大地上。

      这是蓝村,41年前我们结束威海学习培训去青岛时曾在此地住过一晚。从车窗外看到“蓝村”两个字,心中顿时涌出一连串温馨甜蜜的回忆。          

       列车先过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再过历史文化名城淄博。淄博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都,也是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还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列车在奔驰。向窗外望去,广袤的田野上,冬小麦已经荡出一片翠绿,到处生机勃勃。所有这些,让我们不由得回想起1976年2月我们培训学习初到威海时的情景。14:42分,经过近1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又踏上了威海的土地!

       走出车站,双目环顾,我们一脸茫然:这难道是我们当年学习生活过的威海吗?威海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经过简单询问才知道,车站附近的一片区域,就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凤林公社长峰大队,如今,这里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

       4月11日早上5点多钟,我和晓玲就早早地起来了,我们在市政府广场找到了一位正在晨练的男士,向他打听原威海化肥厂的旧址及演变情况。男士是一位非常热情又懂得威海历史沿革的人。据他讲,威海化肥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经不存在了,工厂解体后,工人师傅们被分到了威海市的各个工厂和其他企业,现在,原威海化肥厂旧址一带,已经成了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市中心区域现在划分为三个区:高区、经区、环翠区。高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区,即经济技术开发区;环翠区,即以原来的以环翠楼为中心的一带区域)。

      1976年的威海,只是一个县级市,今天,它已发展成为一个春满无限希望的地级市。这是夜幕笼罩下的威海市政府办公大楼。摄于2017年4月10日晚。

       吃过早餐,我们先去刘公岛。在码头登船,经过十五分钟的劈波斩浪的航行,我们登上了这个当年的军事禁区、今日敞开胸怀接纳四方宾客的旅游胜地。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而独特。这里既有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刘公岛1985年对外开放,当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被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主要景点有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院、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国家森林公园、刘公岛博览园、刘公岛鲸馆、旗顶山炮台等。

      黄海风雨骤,甲午暮云垂;国强梦方安,历史响惊雷。摄于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

       刘公岛,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见证者,注定被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它曾是我国北洋海军的诞生地和重要基地,燃烧过中日甲午战争的滚滚硝烟,激荡过足以让后人感叹不已、铭心刻骨的历史风雨。刘公岛的昨天告诉未来,告诉我们:政府的腐朽,国家的衰败,必然导致民族的危亡;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强大国防,壮本固基,才能勿忘国耻,保卫和平。

      当天下午,出刘公岛,我们带着工友们的嘱托,专程去寻找原化肥厂旧址。经多方打听,大致确定,如今叫做“皇冠小区”的地方,就是当年威海化肥厂的旧址。小区坐落在干净整洁、绿树婆娑的滨海大道的西侧,而大道的东边,现在已成为“海上公园”。我们在此集体合影,代表我们,也代表没有来到威海的工友们齐声呼唤:“威海化肥厂,我们回来啦!”

      这是离海边不远的皇冠花园小区,就是我们当年学习培训时威海化肥厂的旧址。

      海浪伴我唱青春——1976年2月15日零点,随着火车汽笛的鸣响,我们离开磴口,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七个月的培训生活。我们的梦想由此放飞。2017年4月12日摄于威海环翠楼。

     昔日威海城,在历史的巨变中披上新装。

      威海,不可改变地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威海及威海化肥厂,截取了我们最宝贵的一段青春岁月,它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将会永久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编辑: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所投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非虚构的原创作品,字数不得少于300字,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可连载。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没有赞赏就没有稿费。对普通作者,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60%作为稿费;对签约作家,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70%作为稿费,但赞赏金额在20元以下的不予发放。稿费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发放稿费之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征文作品,按征文要求实施。

    5.发稿时请把个人照片、作者简介发过来。为达到图文并茂的宣传效果,最好发几张与文章相关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