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海霞系列作品】‖匠人·匠心·匠韵(其三、四)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张海霞 女,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身边故事

匠人·匠心·匠韵(其三

张海霞

 吃完煎饼,我们最初看见路南边青烟腾腾的地方圈簇在一起的人们,怎么还是一动不动?好奇挠得人心直痒痒。于是,捂着鼻子走了过去。

我们拔开围拢的人群,从缝隙中钻进去,这才透过烟雾看清楚:一个身穿半旧绿色霓彩服、个子中等偏瘦、脸色黑中透红的中年男子。大概是因为烟太大,尽量避免他那纵横着沟沟壑壑的脸沾上过多的烟尘,他把他那顶同样半旧的绿色霓彩帽压得很低很低。他旁边有一撂大大小小长相一样不知名称的笨重物件:粗看是由碎石子混合水泥凝固而成,外面还箍着几道纵横的生锈铁圈。

 只见他一会儿蹲下来,一手抓过身边一只又一只废旧的铝壶、铝锅,将锅上、壶上带硬塑的护手柄摁在一块儿硬石上。另一只手抡起一把大铁锤,用力的砸下去。只几下沉闷的“咚……咚……咚……”声后,那硬塑就从锅柄、壶柄上碎成几块,脱落了下来。然后他站起来将这些带着陈年黑漆漆污渍的纯铝部分,扔进一个用粘土和砖砌制而成的简装熔炉中。炉中火苗四窜,同时也喷吐着数股青烟……

不一会儿,那被扔在熔炉中的废旧铝锅和铝壶就化成了铝水,汩汩沸腾。然后这人又把一炉铝水倒入一个用几道纵横镂空铁圈和碎石子水泥混合围制而成,边缘约三寸高的平底锅模具中,让铝水慢慢冷却(我这才明白刚才看到那一撂粗笨物件是大小不一的铸锅模具)。接着他把空炉又安放在灶台原位,继续刚才那一系列抓、砸、扔的动作。这中间,他始终专心致志,目不旁视,一刻也不停歇。尽管旁边闲看的人中这个一句,那个一句劝他歇一会儿,可他既不回应一声,也不肯休息一刻,一直忙碌到看见那锅铝水冷却定型后,才放下手中的大铁锤,把这个模具来个倒扣,一只平底浑身闪着白光的崭新铝锅就诞生了。原来他是位变废为宝的传统手工匠人! 在人们唏嘘的赞叹声中,他继续忙碌着……

 回来的路上,我眼前总是闪现着那位匠人半旧的绿色霓彩帽下:蒙尘的黑中透红布满沟沟壑壑的脸,和他那心无旁骛一刻也不肯停歇的身影。<br>  在现代文明汹涌而至,古老手工艺渐渐退逝的今天,有人能坚守并坚持传承这份古老的手工制作,并为我们展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不由得不去赞叹、佩服、回味这些匠人的匠心匠韵……

浅巷人家(其四)

 在小集市路南,有一条浅浅的巷子。浅浅到巷子仅有一户人家和他们小院前面两三亩大的一个园子。

最初我是被这户人家朝巷口开着的大门俩侧、各一株高大翠绿长到屋顶的柏树吸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普通百姓家门口植有如此高大的柏树。心里立刻升腾起对这户人家的好奇与好感。观物见人:一定是住着心境恬淡,禀性刚劲,热爱生活的人。

小院

我对这俩株高柏爱不释目,一步一步走上前去。发现院子大门正敞开着,门外干干净净。站在门外向里望去,院子很小:不过十多平米,空地很少,仅容一人通过。

 我探头进去,整个人立刻被吸了进去。一朵碗口大红艳艳、喜气洋洋的月季花正绽放在一人高的绿枝上。我大为惊诧,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的月季花。这真是满院秋色关不住,一枝月季迎门开。

 过了很久,我才把视线从月季花上移开。又看见旁边一株快要长到屋檐的柳叶桃,似一位穿着绿底粉花裙装的天女,正面含微笑亲切地俯视着我。它美到让我不由自主伸手上去轻轻摸呀摸……

这时从正屋走出一位中等个子,身材苗条的大姐。瓜子脸上颧骨略高,梳着利落的短卷发,穿一身朴素干净的家长衣服。虽然看上去六十岁左右了,还处处散发着清秀的气韵。从她轻盈的脚步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勤快的人。

 “你有什么事儿?”她向我招呼。话音中带着亲切的浓浓的蒙语味儿。

“你家的月季实在是太大太美啦……”

 幸福、自豪、热情,立刻洋溢在她脸上。

“这已经不是最好看的时候了。”

 “哦?”我又大吃一惊。

 她很快掏出手机,把前些日子拍下的这些花树,以及家人在花树前的照片给我看。照片中的月季比人还要高出许多,更馋人的是:正盛开着的花朵似一个个甜艳艳的大笑脸,红红粉粉压满枝头。含苞待放的则像无数只彩色箭头,直指向长天……

照片中的柳叶桃花,一簇簇拥拥挤挤,花比叶子还多,地上落英缤纷,花香似乎从照片里往出涌动……主人身着民族的和时尚的几套盛装,依立在花丛旁,花衬人美,人比花更美……

我和大姐坐在小院中头贴头,一边欣赏这些照片,一边唠着家常。从家常中得知,大姐一家养育了三个小孩,都已成家。她的丈夫是一位蒙医,前不久还参加了“全国蒙医药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就在这时男主人回来了:壮实的中等身材,四方脸上颧骨略高,有神的大眼睛含着笑。宽阔的额头,整齐的黑短发。沉稳,干练,极有内涵。

 一辆小车上又拖回俩大株半人高的盆花。他见了我有些小小惊异。大概是女主人用蒙语向他介绍了我的来意,他一直面带微笑,极其友善。这时他突然向屋子右边半空中一指,对我招呼:

“快!快拍照!大花蝴蝶!”仍然是亲切的,浓浓的蒙语味儿。

我心中一惊,既而很是赞叹:一位六十多岁、辛劳养育大三个孩子的大男人,竟然能有一双如此敏锐发现点滴之美的眼睛。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有一只大花蝴蝶飞舞着,很快停歇在一棵高树的向阳叶面上。

“快拍照!快拍照!”我兴奋地一边拍一边念叨。拍完照才看清楚,原来是一颗快长到与房顶齐高的橡皮树。这么大的橡皮树,我只是前几年在海南的大街上见过。  

 顺着橡皮树顶我仰望,发现主人在屋顶搭了一个透明的棚,沿着棚的四角环视,见封得很结实,可见主人对这些植株的呵护是多么精心。

  又仔仔细细看一遍小院子里的植物,还有新发现:在月季旁边,紧靠大门的位置,有一株枝干粗壮叶片很大、叶形像滴水观音的暗绿色植物。背后有几株好像是葡萄的植物,几条挂满绿叶的藤缠络着,径直爬上了靠院墙的屋檐角下。因为它们此刻身上没有挂花,先前被我忽视了。

 小院从西墙又开了个门,通向院落外的小园。

 要走出小院了,我又回头环视了一遍:小院里每一棵植物都象女主人一样气韵清秀又热情,还像男主人那样身形健壮有内涵。

一切向阳而生……

 走出浅巷,小集市里仍没有喧嚣,没有浮华。平静、恬淡摇曳出秋日里北国特有的静穆与芬芳,直向悠远漫溢,握手斜阳……


作品链接

【张海霞作品】‖山东杂粮煎饼 (其二)

张海霞‖小集市


编辑 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凡是给本平台推送的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的纪实文学原创作品,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可连载。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没有赞赏就没有稿费。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60%作为稿费。稿费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发放稿费之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

    5.本平台如同网络刊物,为达到图文并茂的宣传效果,发稿时请把个人照片、作者简介和与文章相关照片发过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