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域风情 】陈跃国‖落雁滩与老榆树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陈跃国: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常用网名,游者,读云。祖籍陕西府谷。《巴彦淖尔诗词》副主编 、《鸿雁》杂志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巴彦淖尔诗词学会副会长。乌中旗作家协会副主席,乌中旗诗词学会会长。曾任陕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曾在中华诗词学会函授班连续学习五届。巴彦淖尔市诗词学会是我进行诗词创作的摇篮。诗词与诗论文章多次获奖。诗词散文散见于《中华诗词》,《北京诗苑》,《内蒙古诗词》,《甘肃诗词》,《陕西诗词》,《黄河晚报》,《河套文学》《巴彦淖尔诗词》以及全国多地100多家诗词刊物。


地域风情








落雁滩与老榆树




陈跃国



     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往西约15公理处,有一个叫落雁滩的地方,这里生长着一棵老榆树。这棵老榆树主三四个人手拉手都合抱不拢。在悠悠岁月中,它搏风沙,傲雨雪,抗击严寒,遭受着炎炎烈日的炙烤,曾经几次遭到雷击起火。即使这样,他仍然顽强地挺了过来,到现在,老树发新枝,依然郁郁葱葱的,给边疆荒漠增添了不小生机。游人目睹他虬龙一样的根须,历经沧桑的躯干,十分敬畏,虔诚的人们视它为神,树身上系满了彩色的哈达。它的遇时时激励着人们:要顽强的生活,拼搏。  

     随着甘其毛都的开埠,曾经荒无人烟的地方渐渐热闹开来。物流吞吐,气运,铁路运输日渐繁忙。随着航线的开通,这里日渐繁华热闹,从最初的单纯过货口岸到现在建镇,口岸景象日新月异,四海五湖,不同乡音的人们云集在这里。因此,这里的好去处也总是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如参竭界碑,莅临国门,仰望哨塔,参观中蒙两国会晤点,见证百劫犹存的老榆树是人们特别神往的地方。 

    甘其毛都,译成汉语就是"一棵树"。甘其毛都镇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关于老榆树,有这么个传说:当年昭君出塞路过这里,昭君在马上弹着琵琶,与呼韩邪单于并辔而行。天空中的鸿雁闻声腑瞰,当看到美丽明艳的昭君时,鸿雁因为发痴忘记了飞行,竟然坠落下来摔死在这里。当时鸿雁嘴里衔着一枚榆钱。后来,北风吹卷着黄沙把鸿雁与它嘴里的榆钱一起埋在古河滩上了。那时的这里,雨水还是比较充沛,再加河滩湿润的泥土,榆钱很快发芽。腐烂的鸿雁正好成了小榆树苗充足的肥料。于是,这棵传奇的古榆树就诞生了。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作落雁滩,1989年12月20日,这里开埠,口岸便以这棵老榆命名,称作"甘其毛都口岸"。 

陈跃国‖跟着儿子逛北京

作品链接








编辑 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凡是给本平台推送的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的纪实文学原创作品,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可连载。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没有赞赏就没有稿费。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60%作为稿费。稿费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发放稿费之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

       5.本平台如同网络刊物,为达到图文并茂的宣传效果,发稿时请把个人照片、作者简介和与文章相关照片发过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