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李宝玲‖ 向着阴山一路走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李宝玲,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原临河区直单位工作,中共党员,退休。


游记








向着阴山一路走




李宝玲



    昨天傍晚的强对流天气过后,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我习惯地站在窗前,北望,两狼山清晰的轮廓映入眼帘,延绵的阴山山脉,像一条嶙峋凸起的巨龙环绕着河套平原,南临黄河,背靠阴山,生活在这片风水宝地上,给人一种安全踏实的感觉。

     前段时间的一次短途游,也是疫情解禁后的第一次出游,感触颇多,回来后想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一直是琐事缠身,迟迟没有动笔。此时,看着阳光下起伏的山脉,脑海里搜寻着记忆的碎片,整理拼接。

     冰雪消融的时节,看到一篇慧芳领队的《野狼沟 踩线徒步游记》,文字配图,小溪瀑布、石板烤肉深深地吸引着我,心里默默的思秤着,春光明媚之时爬爬光秃秃的阴山,温暖阳光晒晒背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况且,山谷里还藏着一片有水有景的世外桃源。

     春日的一天晚上九点多,随手打开手机,看到野狼沟一日游已成团,迅速联系慧芳老师报名参加。儿时就萌发的对两狼山的好奇和向往跳跃出来;解脱封闭在家太久烦闷的驱使和自由放松的户外活动召唤下,说走就走的野狼沟徒步游起身了。

      大巴迎着朝阳开出城区,一路向东行至五原向北前行,高速公路两旁的绿化带,黄绿紫相间,高低错落有致,生机勃勃,给五月的河套又增添了几分韵味,惶惑间有置身江南的感觉。田野里阡陌纵横,绿树成荫,绿油油的麦田像一块块巨大的地毯,给大地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远看,反着亮光的地膜横平竖直,膜下萌发的种子,正在开始着从发芽到成熟的旅程,每一粒入的土种子都寄托着农家对一年生计的期许。农民们精耕细作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家园的守护,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承载着河套人殷实富足生活的给养。

     道路两旁,一个个 绿树掩映的村庄,有的是红瓦白墙,有的是黛瓦白墙,整洁的院落,整齐的巷道,平整的道路,处处彰显出新农村的美丽。 这几天该是给小麦浇头水的时候,田野里四通八达的大渠小沟水满正盈,这也是黄河灌溉区域的一个缩影。田间地头三三俩俩的农民仍在低头忙碌着。

      这是第三次和西北户外的美女领队慧芳出行,高颜值、高情商的她适时组织的各种互动,总能把人的情绪调动、激情点燃,歌声笑声释放着人们封闭已久的压抑。最让我记忆犹深的是,慧芳领队讲解的关于乌拉特的来历:清朝顺治五年,顺治皇帝下令让在呼龙贝尔大草原上生活的乌拉特部族,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的后裔十五世孙海布尔率领部族迁移到现在的包头到前旗一带,分为东公旗、中公旗和西公旗,隶属于乌兰察布盟。解放后,重新划分政治区域,原来的地方大部分隶属于包头后,乌拉特部族又向西面挪移,当时的东公旗和中公旗挪到了现在的中旗和后旗这个位置,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巴彦淖尔成立之后,这三个旗才从乌兰察布盟划分到巴彦淖尔盟。大致是1970年建立了潮格旗,到1982年又重新建立了乌拉特后旗,也就是现在的前旗、中旗和后旗三个旗。一次短途游,意外地收获了有关乌拉特的历史知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听着有关乌拉特的过往,看着车窗外一路掠过美如江南的河套平原,思绪翻滚,山的那边广阔无垠的乌拉特大草原,曾经“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色,演绎着粗犷豪放的游牧文化;山前的河套腹地,自古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八百里河套米粮川就是一块农耕文化的福地。搜寻着零星的记忆,黄河几字湾,总排干和‘总干精神’,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阴山岩画,乌拉特草原。连贯起来不就是一部从黄河文化到黄灌文化;从农耕文化到游牧文化;从河套文化到阴山文化;从自然村落到美丽乡村;从贫穷到富足的河套文化史?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大巴已到山前的停车处,阴山就在眼前。

作品链接








编辑 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凡是给本平台推送的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的纪实文学原创作品,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可连载。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没有赞赏就没有稿费。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60%作为稿费。稿费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发放稿费之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

       5.本平台如同网络刊物,为达到图文并茂的宣传效果,发稿时请把个人照片、作者简介和与文章相关照片发过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