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驿道∣张玉虎:李白太原留诗篇

 享道 2020-09-11

请戳:享道商城

李白太原留诗篇

张玉虎

由于是李唐王朝的发祥地,又是中原腹地的重要屏障,在唐代,太原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再加上那时太原地区山青水秀,生态环境极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当时的一个旅游热点城市。大唐王朝的各代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都把回太原“接受传统教育,追忆先祖业绩”作为一件大事,定期回来参拜这方圣地。受皇室行为的制约和影响,那时的文人雅士们也都趋之若鹜,纷纷赶到太原来游览观光,吟诗作赋。其中又以李白在太原滞留最久,对太原感情最深,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更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篇。


唐玄宗开元23(736)年,因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而被皇帝“赐金放还”的李白东出长安,从鸛雀楼旁涉过蒲津渡口进入三晋大地,北上太原。李白的这次太原之行,是受了一位元姓参军的邀请而成行的。参军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元参军的父亲是权高位重的太原尹(“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这就使小小的元参军有了接待李白的能力和条件,使李白能舒舒服服消消停停地在太原游玩。也使他能结识了后来成为唐王朝“救星”的郭子仪。虽然那时郭子仪还只是部队中的一个中下层小官员,也不大会吟诗作赋,但不知为何,李白却同他很能合得来。有一次郭子仪触犯了军规,主帅要对其用刑。李白就利用自己的名望和在皇宫里的经历并通过元参军的父亲对执法者施加影响,终于使郭子仪免受了一通苦刑,使他们二人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也为后来安祿山事变时李白请郭子仪入朝救驾的传说埋下了伏笔。

在太原期间,元参军陪着李白暢游了美丽的晋祠。关于这次游览,李白全集中有一首长达62句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其中有这样一段:“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唐时太原称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这几行诗把当时太原的重要地位、晋祠的旖昵风光和诗人的放浪形骸都描写的非常到位,特别是其中关于晋祠景致的描写,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恢复晋祠景观的一个参照。

除上面说到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外,李白在太原的诗作还有《太原早秋》等,《太原早秋》全诗为:“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这首诗与上一首相比,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体现了由于政治上的失意给诗人带来的郁闷和落寞,也道出了诗人想给自己游荡的灵魂找一个归宿的祈盼。李白在太原时,还写过一篇题为《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的骈体文,对此作者计划另写一篇短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李白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到了太原之后,当然不会死死地在太原一地呆着,期间他还到过雁门关(“仆在雁门关,君为峨嵋客。”《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等地,纵览了三晋大地的雄奇风光。想来太原之行对李白人生和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历代关于李白生平的研究中,李白的太原之行都是论家们非常在意和注重的一个事件,有的论者说李白来过一次太原,有的论者又说李白来过两次太原;有的论者说李白首来太原是在开元23年,有的论者又说李白首来太原是在开元19年。我不是李白研究的专家,对这样专业的问题不敢置喙。只知道李白来过太原,李白与太原有着不解之缘。

不管学界对李白太原的之行有何争议,李白的太原之行是明明白白的历史事件,李白与太原的联系,李白的那些吟詠太原的诗歌也是真真切切的历史存在,我们太原人该翻一翻这一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