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谭丨​柴然:翰影同修,比翼齐飞

 享道 2020-09-11

请戳:享道商城

翰影同修,比翼齐飞

柴然

走进崔富春先生办公室,不觉中便会被他特殊的翰影作品吸引:一幅经电脑处理过的昂首挺立的残荷,落日的余晖又为之带来几分苍劲,作品由宣纸打印装裱,上留空白,崔先生用草书在上题诗:风吹老叶落纷纷,欲去难离偎树根;泥土为魂雨为血,化成新绿待芳芬。其下落款、钤印,不细察,很容易将此并置作品当成诗画相映的水墨丹青。

整个下午,我都在他这整洁而又充满艺术气氛的办公室,欣赏他将书法与摄影亲密相溶的作品。

崔先生学书很早,兼工多体。近年来参加的书展不少,辑录在各类作品集内的书作,我们也看到一些。他的草书大幅,常是将纸钉于墙板上书写,类似于古人的题壁书。

在摄影事业上,似乎更长于理性。但他的镜头感极好。

还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和省摄影家协会的朋友们一起,搞出来一个《山西人看世界》的大型摄影集。

2004年暮春,《美哉,农大——崔富春个人影展》在校园成功开展。参观者人潮涌动。有美国学者观摹后大感兴趣,遂邀请他到美国去搞影展。

《走进山西》崔富春个人影展,于2004年11月在美国俄亥俄州欧伯林大学成功举办,认识古老山西,也成为欧伯林大学校史上的一件盛事。

这几十年来,崔先生留存的照片极多。凭当年高校工作的便利,他利用假期,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崔富春先生出版过几部个人摄影作品。2006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坝上秋韵》,就是一部非常壮美的风光摄影集。就前面提到的影像与书法并置,它又是一个转折契机:他在每一张图片上都配了相得益彰的诗句,部分为古诗,部分为他自己所写,如“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也拓展了阅图者的心理空间。

艺术生命贵在探索与创新。与我们悠久历史相联系,那是在宋代文人画兴起以前,中国画实无题诗、题款、题跋。当年的文人画就是一种创新。为此,我们今天才能讲书画同源,崔先生是为异曲同工。

崔先生说,照相术的发明也就100多年的历史,中国书法则渊源流长,如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打印介质的问世,人们观看与欣赏水平的提高,既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条件,也对书法家与摄影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翰影双合不是简单对图片加注说明,简单的有感而发,它更在于创造与升华,是时空上的,也是精神和心理上的。

崔富春,1956年生,山西榆次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大众书画院副院长;山西黄河书画院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党务和社会科学工作,荣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出版有《坝上秋韵》《美哉,农大》等摄影作品集;曾赴美举办《走进山西》个人影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