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治风物志|上人:麻雀

 享道 2020-09-11

麻雀

上人

年纪就这么长了,无声无息的。岁月的河倒都是暗流,今晨突然看到院子里那一群麻雀,才惊心动魄地发现,自己原来曾经是一只麻雀。麻雀是可以翱翔的,可以跟蔚蓝而高远的天空发生关系,可以跟快乐,跟死亡如此自然地吻合,而我已不能。我在自己的一生中完成了鸟向人的退化,完成了那些可以随性的历史。

初夏来的好,正在我起床较早的这个清晨。叽叽喳喳的啼鸣溅珠落盘一样敲打着我的屋门。来到院中,看到那一堆锈迹班驳的废钢筋上竟然栖落着一群麻雀,在交叉错落的钢筋里跳跃,自由地穿梭于其中的空隙。灿烂的阳光里,欢快是它们的姿态,又是它们的啼鸣。

我想,钢筋是它们的树枝桠吗?那些坚硬的、触之生痛的冰冷,竟可以成为它们的柔软的落脚点吗?那些胡乱堆积起来的铁的枝条的缝隙,是可以如此灵巧地穿梭于其中的吗?

忽然就想到自己也曾经养过麻雀,对于麻雀的快乐,我是不应该如此陌生的。

在城市的边缘,平房椽子和瓦片构成缝隙,麻雀们总是选择在这样的缝隙居住。每当初夏繁衍的季节来临,小麻雀们期待的叫声贴着屋檐飘出来,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兴奋得也跟着叫喊。它们的屋子是怎么样的?它们的形状像那些落在屋脊上的母亲吗?它们为什么一直在叫喊?孩子们的好奇心在猜测中飞翔起来,总要找一个落脚才能解决。于是就有了掏麻雀窝的想法。

诚实地说,对于那些麻雀,并没有伤害的意思,只是想与它们更加地亲近罢了。至于导致它们的家庭破裂,孩子们是不大明白的。

起初我们大伙掏来一窝小麻雀,淡黄的嘴,灰色的尚未完全的羽毛,一人一只分开来养。过两天便垂头丧气地互相报告,死掉了。为什么呢?大家猜测是没有妈妈在身边的缘故。

于是有了连老麻雀一起捕获的想法。

这一次不再能大伙一人分一只了,于是各自单独行动。

我知道居住的院子里,麻雀的巢藏在屋檐下的哪处,何况还有小麻雀唧唧喳喳的提醒。于是事先把梯子放在巢的下面,躲起来看着老麻雀什么时候回家。一旦老麻雀嘴里吊着一条小青虫或者一粒什么植物的种子钻进了巢里,我迅速持着一跟长杆从隐藏的地方跑出来,用杆子另一头栓着的碎布团把巢口堵住,老麻雀就出不来了。然后爬上梯子,小心翼翼地挪开一点缝隙把手探进去,先摸索着抓了老麻雀,就都成了我的俘虏。

然而即便这样也不是它们完整的家庭被捕获,麻雀父母们给宝宝喂食,往往是一只进去后,另一只落在不远处的屋脊或者树枝上守望。所以所获的家庭总是少了一个成员,很多年之后我还时常想起,那守望的麻雀看着爱人、子女被抓时候,眼神里流露出的伤心和绝望。

当然,这时候经历了人世的分离和苦痛,这时候的理解是沧桑历尽后心与心的推度。

前后的收获,大概有三四个家庭的麻雀,合起来有十几只的样子。作为后来的屠杀者我本应该清楚它们的具体数目,然而无耻,竟记不大确切了。只是麻雀们养在一个大铁笼里,竟然都活了下来,那些嫩黄嘴的的小麻雀们,也一日一日羽翼丰满起来——虽然失去了在天空里学习飞翔的机会,却也能在半米见方的空间里上窜下跳了。

成年后常听人们说,麻雀性野,是不能够养活的。然而那时候我竟然使它们存活下,现在照我的生活经验,大概有了伙伴,大多数动物大都是容易存活的吧?要不是我生命中奇迹一样盛开着的朋友们,我怕也早随那些麻雀去了,也算赎我幼年的罪过。

其实那时候麻雀们何尝不是我一厢情愿的伙伴。早归的放学时间,我总是牵挂着它们,第一个冲出教室,奔向广阔的天空下那灰色的瓦群里我们租赁的渺小的住处。推门,把书包随便往桌子或是床上一甩,就去看那些精灵们火焰一样跳跃的身姿。我只觉得快乐,并不理解它们对于蓝天的向往使它们焦躁着,这向往远远超过了我洒进笼子里的小米和水。

快乐真是谶语,乐结束得如此迅速,不幸的事尾随着就来了。根本无法意识到,夏季的残暴说发作就发作,我没有随时把我的伙伴们安置到安全的地方。一场大雨在朗朗的读书声里突然降临。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时候坐在教室里的我里体味老师讲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摇头晃脑,恨那个童子如此没有心肺!

放学的铃声依旧清脆地响起,我依旧踩在一个个风火轮样的铃声飞回家去,等待我的竟然是错落杂陈的一群奄奄一息的尸身!我着慌了,连悲哀都没有来的及反映过来。手足在家不足二十平方的空间里乱翻。找到了平时感冒喝的冲剂,大开了笼门依次一个个地灌它们服下。坐下来静看了它们十几秒,又猛站起来,把笼子提到厨房的水泥炉台上去。——药和温暖,你们帮我挽留我的伙伴们的生命啊,挽留它们这些赐给我快乐的精灵……

我站在院子里看那些停留在废钢筋上的麻雀,眼睛模糊起来。我这样一个罪人,终究亏欠了我的伙伴们十几条生命。不出意外,我还要在这苍茫的人世苟活几十年的光阴。阳光一日日像这个早晨一样灿烂下去,我却要灰色地背负着这债,更小心地去掌握那些水样消失在沙里的快乐。

关  于  作  者

About the Author

张随,本名张伟,曾用笔名上人等。山西省长治市人,82年生。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散见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