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崞县风物志|暖暖:世有茵陈

 享道 2020-09-11

世有茵陈

暖暖

二月里刮春风。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这是汪曾祺老先生《葡萄月令》里的开篇。我初读到时,颇觉迷惑。

之所以迷惑,是因为我所见的茵陈颜色并不是碧绿,而是微微泛着白的灰绿。

后来一想,老先生写的是黑土地上长出的茵陈,可能衬着自家黑土的底色,即使茵陈再怎么灰绿,也会觉得青翠可爱吧。

但确实是每年到了二月,春风一刮,向阳的墙角或田埂,就有茵陈长出来了。

这时侯的茵陈刚破土,看上去小小的,灰灰的,像落了一层尘土,怪不得又叫因尘呢,倒也贴切。

茵陈虽然颜色看起来陈旧,实际上,鲜嫩得一掐一手指头水。我小时候,多次掐过茵陈来做饭”——拌家家游戏里,这是要当作蔬菜的。

却真有人把这当过菜。姥娘在世时多次说起,早年间饿得呀,到了这失春枯头,见啥都吃,嫩树叶,婆婆丁、甜苣苦苣、沙蓬……早一点的,就是这茵陈。

茵陈怎么个吃法?也许问过,但又忘了。更可能是就没问过,吃得饱饱的,对这些野菜,也只剩下吃甜苣尝个鲜了。

及至大了,读到李时珍的: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一下想起姥娘说过的吃茵陈,可其时,姥娘已离世三年了。

而知道茵陈是种药材就更迟一点。

小学时,有一天快要放学了,老师叮嘱我们明天上学时从家带把小铲铲,要去挖药材。

啥药材?就有同学忍不住问。

茵陈。

第二天,老师果然带着我们去各处挖了半上午茵陈。

到中午快放学时,校园向阳的地方,已经摊晒了好大一片茵陈,满校园都喧腾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那一地茵陈后来去哪了,记不得了。倒是记住了老师讲的茵陈故事。

——旧时某个春三月,有一个人发现自己浑身无力皮肤黄蔫。于是就去找华佗看病。原来他是得了黄疸。但黄疸在当时无药可医,他只好返回家。

过了月余,华佗在一次外出就诊时碰到了竟然痊愈的这人,华佗细问得知,原来他吃了不少茵陈。再遇黄疸病人,华佗就挖来茵陈作药,但却无效。

后来华佗连试三年,才知道茵陈只有春三月才对黄疸有效,于是编了歌诀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日子飞快,转眼茵陈就成蒿了。

常有人挟一把镰刀出去,割一捆茵陈蒿回来,在院子里摊晾开,发蔫后再编大辫子,编好了,顺手搭到院里晒衣裳的铁丝上,一条,又一条。干后,就收起来备用。

备啥用?

熏蚊。

熏蚊用的这种东西叫火腰。夏天的晚上, 男女老少都坐在街上纳凉。天热,蚊虫也甚为凶猛,人跟前,放根点燃的火腰,袅袅的烟气缭绕在身边,蚊子也就不敢近身。

东家长西家短,人们聊得好不热闹。偶然没人说话的空儿,能听到火腰的咯叭、咯叭声,那是茵陈籽爆裂的声音。

隔一会儿,人们就会拿起手边的火腰,摇摇,再摇摇,火星啪啪地掉落,烟气更旺了。

有小孩拣起火腰,边跑边把火腰划出一个又一个圆圈,再大点的孩子,就绕“8”……

不敢耍!不了怕尿炕了!有大人吼喊。

耍火就会尿炕,这是每个小孩从小就听过的话。火腰自然也是火。

怏怏地放下火腰,跟大人回家。没燃尽的火腰放在当地,满家充溢着一股烟熏味,细闻,似乎还有一种淡淡的香气……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茵陈蒿逐渐黄了,干了,枯了。有人在地埂上点着了火,火苗忽忽地窜着,不一会儿,地埂上一片黑焦。

但来年,二月里刮春风,茵陈蒿又长出来了。

姥娘,你不是常说草木之人吗?那人死了,是不是也会像茵陈一样再活过来?

会呀!人是死了,可滋生下了后代,一代代传下去,也跟自己活了差不多!

哦。

——“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

关  于  作  者

About the Author

暖暖,山西省原平市南村人,现居朔州怀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