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信、智慧、资源、人脉

 快乐英平 2020-09-11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0到1,就是“道生一”,是“有生于无”,是质的飞跃。这是人生最重大的超越,本质上是一个人心灵品质的垂直攀登。

往后的从1到N,则是一个人在其生命旅程中,从20岁、30岁到50岁、60岁,一直在持续成长、开辟事业,发挥生命无尽潜能,从而达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而当一个人开辟了自己的事业之后,他就是自己的董事长。他要站在最突出的位置上,独当一面,做出决策、确定方向、建立团队、承担风险,才能慢慢实现“从1到N”,做出一份成功的事业,最终利益自己、他人和社会。【整理摘编:时英平】

然而,一个人要实现事业的成功并不容易,必须具备方方面面的条件。

以下从四个方面入手,助你分析事业成功所必备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自信


我们常常会问:什么是自信?自信来源于哪里?

很多人会说:自信来源于我的学历,我毕业于一流名校;来源于我的外表,我的外貌非常优秀;来源于我的人脉,我和许多牛人都有来往。

然而,这不是真正的自信。

打个简单的比方,假定我们身边朋友的口袋里只有一千元,而我们有一万元,这时我们就觉得有一份自信。但是,当我们遇到一个有十万元、甚至一百万元的人呢?这份自信就坍塌了。

所以,自信不是来自于外部,外部所有的资源和条件,要么是公平的、要么是随时可能离我们而去的。

但凡通过外部评价所建立起来的,叫做他信,不叫自信。别人可以给我们“自信”,但同时也可以打消甚至摧毁这份“自信”。

真正的自信,源于自信其良知,源于自信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真正的自信,是即使身边原本的条件全部消失,我们仍然有勇气、有智慧、有能量,在风雨中坚定前行,这才叫真正的自信。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在狱中度过了27年。那么多年里,他一无所有,甚至连自由也失去,可是,他的心从未被困锁于这四面墙之中。他始终心怀仁爱,信念坚定。所以,当曼德拉走出牢房,他最终放下了怨恨、超越了黑暗,开始展现自己内心强大的自信、能量、智慧,开辟了一份为世人所赞叹的事业。

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人明明拥有广阔的资源,成就的事业却非常有限,甚至走向失败。

所以,我们要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动权,去深刻地体会人生真理,基于自己的心灵品质、基于心中无尽的宝藏、基于自己道德的光辉,去建立一份真正的自信,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最大的资源。

而这也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为我们揭示的人生最大的奥秘——“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相信心中无尽宝藏,并逐渐去体证、开发它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个人自信,进而建立事业自信,才会敢于超越同行、开辟伟大事业,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个条件:智慧


何谓智慧?

智慧,就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可是,这个“该”意味着什么?什么叫该、什么叫不该?它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做事,同时又依照自己的价值观作出判断。我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因而几乎总是给自己打满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天下午在二楼开会时,我请一位年轻人闭上眼睛,从另一头沿直线走过来。我告诉他,闭上眼睛,不要看路。这里是安全的,我会呵护着他,不会让他撞到其他的地方。

从那头到这头,大概有12块砖的距离。地砖的边缝很直,很清晰,当这位年轻人停下脚步的时候,他离原定路线已经偏离了大约1块砖的距离。

因为我们的双手、双脚原本就有些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已经形成了某种模式。一旦闭上了眼睛,身体的反馈系统没能及时反馈信息、调整路线,我们就会持续地偏航。

而睁眼走路时,别说是12块砖,就算走12公里,我们也不会走偏。

同理,当我们走在宽阔的人生大道上,一定要心明眼亮,才能行稳致远。《易经》中的复卦——“不远复,无祗悔”,意思就是要我们走几步路就回头看看,随时纠偏,随时反省,随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要“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走偏到悬崖边上还不自知。

要注意,当我们的人生不断地出现偏航时,或许是我们的坐标系出了问题。

就像自己总是喜欢给自己打满分一样,我们往往惯于依照自己的坐标系来行事,并作出判断。然而,我们真的有那么好吗?

有智慧的人,会让自己的坐标系扩展到圣贤所指引的大我坐标系上去。

天地、宇宙、大我的坐标系是什么呢?就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就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种大瓜结大果、种小瓜结小果,种甜瓜的种子,就结甜瓜的果实。

这就是人世间重大的真理: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种瓜只能得瓜、种豆一定得豆。

那么,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如何给自己种下更好的种子?

自然界有春播秋收的时令,而在起心动念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播种心灵的种子,没有一刻停息。

一分钟有十个显而易见的念头,意味着每六秒钟就会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种子被我们种在天地间。事实上,不只是六秒钟一个种子,而是一秒钟可能都会超过六个种子,被我们种下。

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唯有一样东西始终不变,那就是世界运行的规律。这个规律,无声无息地主宰着我们的人生,决定着我们的事业能否成功。我们需要在起心动念上,体会人世间的这个规律。

所以,什么叫智慧呢?对真理的明白与体证程度,就叫智慧。

打个简单的比方,有点像数理化考试。我们能够在物理考试里拿到95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答案和物理当中的若干定律吻合,弄明白了那些定律,就可以考到95分。

同样的,人生随时都在考试,随时都在播下种子,随时都在收获果实。

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靠近真理,就能有多高的智慧。阳明先生讲“心即理”,就是说,心灵品质有多高,我们能够体证到的天理、天道就有多高,智慧就有多高。

所以,对于人生真理明白与体证的程度,就是我们的智慧。

第三个条件:资源


资源,包括有形的资源和无形的资源。

但凡有形的,都是有限的;所有无形的,都是无限的,因而是无价的。

所以,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我们心中的宝藏。

所以我们说,人生的重大战略就是建设心灵、开发宝藏,不断地把心中的美德开发出来,让自己更真诚、纯粹、担当,开发出更多的仁爱、智慧、胸怀、能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这才叫真正的重大资源。

外在的资源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更何况,外部的所有事物,可能随时离我们而去。

所以,最根本的、最首要的,我们要掌握自己心中的资源。而开发心中宝藏,我们就能拥有人生中最重要的这份资源。

这份资源“鲜有人知、少有人得”,只有极少数的人通过学习中华文化,才知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才知道心中拥有无尽宝藏的重大秘密。而在没有系统学习中华文化之前,我们也相信自己有潜力,但感到这份潜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若干次听到这样的故事:

一位年轻人毕业之后分到一个单位,在办公室里一坐,他看到了前面30岁的同事、40岁的同事、50岁的同事、60岁的老同事……他坐在那儿,一瞬间,这一生他已经看到头了。请问,人生潜力到底在哪里?

也有些同仁自己创业,但经过多年艰辛的努力,依然没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成为少数人是多数人的愿望,然而只有少数人成为了少数人,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开发自己的宝藏。

心中宝藏“少有人知、鲜有人得”,但一旦将其开发出来,又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这才叫真正的资源。

所以,这是我们成就人生事业所需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第四个条件:人脉


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链接,有人讲“六度关系”,就是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

1967年,有一位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想要描绘一幅人际联系网络图,于是做了一个连锁信函的实验。

他从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招募到一批志愿者,随机选择出其中的三百多名,请他们邮寄一封信函,信函的最终目标是由这位教授指定的一名住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

这位教授一开始并不认为信函能直接寄到目标,但出人意料的是,有60多封信最终到达了那位股票经纪人手中,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平均只有5个左右。

也就是说,理论上,通过和6个人的链接,你可以抵达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可是,何以抵达?人们何以乐见接待我们?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我们如何建立更高层面的人脉网络?
别人何以愿意拿出时间同我们交谈?
我们能够给别人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这取决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价值。

能够给他人提供怎样的价值,决定了我们能够建立哪个层面上的人脉网络。

有的人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能够让大家很欢喜,但这不是价值。这种人虽然能建立起一个很亲密的关系网络,可是它不足以使我们垂直攀登,也不足以令我们掌握关键的资源、因而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所以,何以建立最高层面的人脉网络?我们能够为他人提供的最高价值是什么?

链接最高层面的人脉,源于为他人提供最高层面的价值。

为他人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助推他人实现生命的成长。


总而言之,实现事业成功,需要具备四个条件:自信、智慧、资源、人脉。

这四个词语,刚好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重大:

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自信

人生重大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智慧

人生重大战略是建设自己心灵品质→资源

人生重大价值是成就他人心灵品质→人脉

换一种方式讲,今天,我们如果要成就一份成功的事业,就是要把这四个真相明白、体证到更高的程度上。

“清静为天下正”,最终,我们能够体证到宇宙、人生的本质规律和大势,将自己脚下的坐标系与天地的大坐标系相契合,明心净心,从根本上不断建设自己。

如此,我们才能无往而不利,不断超越自己,成就更高层面的真正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