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万国公墓为何成为名人们追逐的归宿地

 zjshzq 2020-09-11

鸦片战争之后,一纸《南京条约》将上海辟为了通商口岸,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了进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外国人的许多生活习俗也随之进入中国,现代化公墓就是这一时期在上海诞生。

万国公墓

万国公墓

在那个时期,交通还不够发达,英法美等外国人进入中国要乘坐漫长的轮船,去世之后要想回归故里就很是困难,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就地埋葬。1846年,英国人建立了上海第一座公墓:山东路公墓。与我国传统的漏泽园、义冢相比,外国公墓的管理更为完善。山东路公墓中一座座墓地分布整齐,墓碑形式各异;墓园内环境清幽,种有树木、花卉等植物,一时间引起国人的围观和好奇。

1909年,浙江商人经润山在徐家汇购地20亩,用于公墓建设;1913年,项目正式动工,于次年建成,有墓穴一千余个,取名为'薤露园'。1916年,经润山去世;1917年,因建设沪杭甬铁路墓园土地被占用,经润山夫人汪国贞女士将薤露园西迁至虹桥,改名为'万国公墓',意思是所有国家、种族的人都可以葬在这里,墓园初占地50多亩,1922年又扩建10亩。在此后的12年,万国公墓一直由汪女士负责管理。

万国公墓

万国公墓是一座园林式的墓地,有水池、有树木、有花草,干净整洁;另外它的设施也比较完善,建有宽敞的马路,人车通行便利,还有纪念堂、追思堂、休息室等,可以满足人们悼念的需求;筑墓采用西方石椁,质地坚硬,不易损坏。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巡视、维护,保证棺椁不被盗掘。

万国公墓落成不久很快成为了行业的典范,但是他高昂的价格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鲁迅初葬地就在万国公墓,当时《大晚报》报道:'灵柩的代价,据说是九百元,为宋庆龄女士所送;葬在万国公墓的一个墓穴,是价值五百八十元。'而当时鲁迅先生的收入是五百八十元,相当于普通工人3年多的收入,也仅能够买一个墓穴。

葬在万国公墓的名人们

尽官万国公墓价格高昂,但是他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管理还是吸引了不少名人们将此作为归宿地。其中有任职清政府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和邮传部尚书的岑春煊、李鸿章之弟、曾任清政府邮政大臣的李伯行、清政府上海道台袁伯夔、宋庆龄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曾任孙中山、张学良和蒋介石顾问的澳大利亚人端纳、抗日名将谢晋元、三毛形象创作者画家张乐平、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等。

鲁迅墓

万国公墓的历史沉浮

因时局动荡,万国公墓的命运也几经变迁。1934年,上海市卫生局接管万国公墓,将此变为公立墓园。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攻占上海,墓园建筑遭到大规模破坏;汪伪政府上台后接管了万国公墓;抗日战争胜利后,管理权相继转移至南京国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六十年代末,万国公墓遭到毁灭性破坏,变成工厂与菜地。1984年,改为宋庆龄陵园,直到现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