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字】加入明教的朱元璋,后来为啥禁止明教的发展?

 每日汉字 2020-09-11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起事,终于奄有华夏大地,很有一些传奇色彩。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的出身如此卑微,也很少有人以南方的长江流域为基地而最终统一北方及全国。

当察罕帖木儿及其养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于1359年攻破北方红巾军首都开封而逐步肃清北方农民军队时,蒙古朝廷不免洋洋得意,根据历史经验,还没有谁从南方起事却可北伐成功。

然而朱元璋做到了,这是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

朱元璋贫苦的时候加入了明教,后来建国的时候,也以“明”为国名。

但是,后来,朱元璋以律法明文规定,禁止明教发展,以至于现在人们已经不知道明教。

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为朱世珍 ,母为陈氏。

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元朝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民族矛盾尖锐,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 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明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

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加入了明教。

我们知道民教 ,大多是从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中知道的。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明教曾在中国非常盛行。

明教(音译亦称“摩尼教”)。

明教的创教者摩尼生于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伦传教,277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

摩尼声称自己是佛祖、琐罗亚斯德和耶稣的继承者,也是最后一位先知。

摩尼说:“智慧和神迹不断的被神的使者传给人类。因此曾经使者是来自印度的佛祖,在另一个时代则是来自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再一个时代则是以色列拿撒勒的耶稣。启示再次降临,在这个最后时代的预言则通过我,摩尼,来自巴比伦的真主的使者。”摩尼教受到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佛教的影响,其教义在诺斯底主义的影响下主张灵魂从肉体上彻底解脱,因而强调禁欲、食素。同时也包括了佛教的转世说和叙利亚的天使说。

明教起初在巴比伦传教,在波斯萨珊王朝信任下在波斯传教,但在巴赫兰一世以后,因与祆教矛盾,被迫出亡。有些抵达罗马帝国,但罗马人有古老的国教,崇拜太阳,因此在罗马也是不合法宗教。皇帝戴克里先在296年下令烧死出家修士与烧毁书籍,在家信徒也被斩首,只有到达河中后摩尼教才可以立足。

神学思想上认为光与暗,善与恶,永远是敌对与竞争。譬如说:上帝是良善的,那么缺乏良善的就是罪恶;正如黑暗是因为缺乏光明。它讲心灵与物质的关系,还有得救方面的论述,有些与诺斯底主义很接近。

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最初也加入这教派,前后长达九年的“摩尼教徒”。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

很多农民起义都有着宗教色彩,朱元璋也一样。

他参加过的农民起义军,以及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坚信光明就能到来,鼓舞斗志,逐渐消灭了腐朽的元帝国统治。

朱建国号“明”,就与明教有关。

吴晗说:“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公元一三六七)称吴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国号曰大明,纪元洪武。吴非国号,亦非年号。至大明则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后唐后汉之追溯其所始。”

从明教徒开始,明朝建国,但是后来,朱元璋开始禁止明教发展。

朱元璋称帝后,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十一《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不允许发展明教。

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如永乐年间有唐赛儿起义,清朝中后期的白莲教起义等;明教却逐渐衰落了,以至于后来没人提及明教。

为什么这么做?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尝尽了宗教带来的甜头。比如说,他们在起义的时候,社会上流传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暗示将有明君出现,结束元朝的黑暗统治。

当明朝成立的时候,朱元璋就是这位出示的明王,但是他也在想自己能够通过明教建立一个国家,那么别人会不会通过明教把他和他的子孙赶下台呢?

任何的事情,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会有非常合理的解释。

于是,朱元璋下令禁止明教发展。











提到了发展,今天就一起聊聊“展”字是咋来的。

造字本义:解开衣扣,张开两臂,转身脱衣。 


①本义,动词:解开衣扣,转身脱衣。   本义只见于古文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诗 · 鄘风 · 君子偕老》 

              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周礼 · 天官 · 内司服》 

②动词:转身,翻转。   展转     展转反侧 

              展,转也。——《说文》 

              展,转,反侧也。——《广雅》 

              忧心展转。——《楚辞 · 惜贤》 

              展转伏枕。——《韩诗泽陂》 

③动词:张开,打开,舒张。    

              展,舒也。——《广雅 · 释诂四》 

              展,开也。——《字彙 · 尸部》 

              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庄子 · 盗跖》 

              破笼展翅当远去。——柳宗元《鹧鸪词》 

              蕉心不展待时雨,葵叶为谁倾夕阳。——宋 · 苏轼《题浄因壁》 

④动词:摆出,陈列,呈现,显示。  

              史读书展幣。——《仪礼 · 聘礼》 

              正其服,禁其奇衺,展其功绪。——《周礼 · 天官 · 内宰》 

              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周礼 · 地官 · 司市》 

              帝嚳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箎。——《吕氏春秋 · 古乐》 

              天子非展义不巡守。——《左传 · 庄公二十年》 

              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左传 · 襄公三十一年》 

              敢展谢其不恭。——《左传 · 哀公二十年》 

              贡之机密,展之力用。——《后汉书 · 边让传》 

              息行夫,展车马。——《文选 · 张衡 · 西京赋》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三国 · 魏 · 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闻三十载,不得展平生。——唐 · 韦应物《寄职方刘郎中》 

              到了观中,且安置阁儿上,择日展礼。——明 · 汤显祖《牡丹亭 · 拾画》 

              引江总以下,展乐赋诗。——《陈书 · 毛喜传》 

              誓向沙场为鬼雄,庶展怀抱无蹉跎。——清 · 谭嗣同《秦岭》 

⑤动词:延伸,延长,扩大。    

              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史记 · 王温鉥列传》 

              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汉书 · 酷吏传 · 王温舒》 

              并乞特与展限。——宋 ·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 

              留残瘦骨犹堪画,未展幽香已可怜。——金 · 元好问《官园探梅同康显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