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哪个时代的烟民最痛苦?

 每日汉字 2020-09-11

如今,在很多场合都会看到抽烟的人。其实,香烟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仅400多年的历史,很多朝代还禁止人们吸烟。那么,生活在哪个时代的烟民最痛苦?答案是,太平天国,抽三次就被斩首了!

(吸烟)

很多人都知道吸烟,危害很大,主要是尼古丁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肺部的刺激,非常容易引起肺癌。但是,实际上很多上瘾的烟民,很难戒掉。

人们普遍认为烟草最早源于美洲。考古发现,人类尚处于原始社会时,烟草就进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时,人们在采集食物时,无意识地摘下一片植物叶子放在嘴里咀嚼,因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复体力和提神打劲的作用,于是便经常采来咀嚼,次数多了,便成为一种嗜好。

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根据资料记载,烟草大约于明代嘉靖末至万历初经菲律宾传入我国南方,后迅速在全国推广种植,吸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至清代吸烟已成为国人的基本嗜好。

(崇祯皇帝)

虽然抽烟感觉很好,但是自从烟草进入中国,统治阶级就知道,烟草对人的危害很大,所以进入中国后,统治阶级就开始禁言。

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曾两次颁布“禁烟令”。第一道颁发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朝廷发出的第一道“禁烟令”。但是,效果不太好,虽然政府下令禁言,民间依然在偷摸的抽烟。

不久,崇祯皇帝下了第二次禁烟令。但是,第二道是为了防止“亡国”。崇祯皇帝乃“燕王”朱棣之后,京都又是“燕京”。“烟”与“燕”音相近,“吃烟”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后、破燕京之嫌,出于避讳,崇祯皇帝朱由检下了禁烟令。

(香烟)

清朝禁烟十分严格,入关后前几位皇帝都恪守祖训,严格禁烟。《大清律例》中关于“控烟”做了明确规定:“凡紫禁城内及凡仓库、坛庙等处,文武官员吃(吸)烟者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鞭一百。民人责四十板,流三千里。该管官员见而不行捕首被旁人捕首者,该管官员俱罚俸半年。又紫禁城内大臣侍卫员吃烟者,派出看门护军查拿被获,除照例议罚外,照其官职加取一个月俸银给予拿获之护军。跟随人被获,除照例责打外,亦向伊等之主取一月俸银给予。如护军校不行拿获,革去护军校,不准折赎,鞭一百,枷号两个月。护军不行拿获,鞭一百,枷五个月。闲散执事之人照例鞭一百。”

清太祖对烟草在边廷贸易中采取严厉措施,尤其限制进口,“以为非士产,耗财货,下令大禁云。”(据《李朝仁祖实录》)康熙帝反对吸烟和种植烟草,主要是经战乱后的休养生息,人口增加,由于粮烟争地,所以官员、大臣主张限制种烟,以保证粮田。

雍正皇帝虽其自己嗜好鼻烟,但仍然提倡以种植谷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反对种植烟草。而乾隆时期,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方苞更是多次上书禁烟之言,乾隆元年冬(1736年),其作《请定经制札子》云:“…臣闻善富天下者,取材于天地,而愚民所习而不察者,夺农家上腴之田,耗衣食急需之费,未有如烟者也……而禁之则甚易,限期示禁,凡种烟者,以其地入官,别给贫民耕种,罚及左右邻,有司失察者降调,则立可断矣……”

但道光、咸丰年间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落,“控烟令”也成了一纸空文,致使“烟民”剧增,“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走卒乞丐,莫不人口衔一支烟以鸣得意。”故此,人们将吸纸烟、吸鸦片、打麻将和嫖娼并列为晚清“四大公害”。

(抽烟)

现在的烟民很幸福,可以选择很多地方吸烟。那么,在哪个时代最痛苦呢?答案是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对抽烟者的态度十分严厉,《天条书》载明:“凡吃黄烟者,初犯责打一百,枷一个礼拜;再犯责打一千,枷三个礼拜;三犯斩首不留。”

如果三次不听劝阻,抽烟者就要被砍头。

清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贼禁》记载:“犯吸黄烟者的枷责,以烟置枷上,荷之游街。”抽几口黄烟,轻则一顿棒打,还要夹上木枷,插上烟杆游街示众;如果没被打死,还想再来上那么几口,过一把烟瘾,便会被砍去首级,尸首分离。【参考资料:《香烟不仅有尼古丁还有钋210》、 《南京日报》 、《纸烟的发明:让我欢喜让我忧》 】

(每日汉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