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师道”的一些见闻和个人理解

 为什么73 2020-09-11
原创唐文奇 传统中医唐略 昨天

今天教师节,感念一路走来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同时感谢在中医这条路遇到的每一位师友,即使在现在遇到困惑的时候,还有你们的指导和协助。

一早,我也受到来自各方的问候,有我的患者,有仅仅是网上神交的朋友甚至于还有一些不认识的。不知不觉走上了“老师”的位置。

可是,“老师”这个称号,我更多时候觉得配不上啊。一来我不够“老”,二来,传道、授业、解惑,前两者基本没做到,后者,可能做到了一点,必要时做出一些解答,却也未必真正解了惑。

想起多年前看过的电视剧《济公游记》里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醉官图》,故事的大概情节是:

一个一穷二白的书生一心向往仕途,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落榜,迷茫之际遇到济公。书生一心请求济公活佛指点,济公无奈,趁书生酒醉之际给他制造一个梦境,果然,一篇“狗屁”文章让他荣登榜首,仕途上一路高升,心性也大变,初心不再。最后在与同僚竞争宰相位置时,犯下人命官司,做了死囚,斩首之际被惊醒,发现大梦一场。

书生初始穿上官服,想请济公随他上任享福,报答活佛指点迷津之恩,济公大笑:我哪是指点迷津,我是指点你入迷津。遂了当官心愿的书生高兴还来不及,此刻哪知道济公的深意。


对学问的追求是没有捷径的,学习中医更是如此。追求捷径很容易造成误导。
曾多次被邀请到一些公司或者中医培训机构做一些健康类讲座,被台下“老师老师”的喊着,我总觉得有些别扭并无所适从。虽然,我讲的东西尽量生活化,让大家更加的浅显易懂,然而听众对中医的认知参差不齐,更多时候就感觉自己在跟自己说,听众是一脸茫然。
讲座内容再落实到实处一点吧,比如,平时看电脑看多了眼睛干涩吃点什么?枸杞菊花茶吧,大家拿出纸笔来记,都对号入座。的确,一部分是受益了,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就不适合了。
一不小心,一部分人就被“指点入迷津”了。
所以,我不太适应,也推却了不少这类讲座。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这一称号本是分量十足的,而今,很多时候似乎成了商业包装的外衣,显得轻浮起来,某些场合被称作老师也是很不走心的,这就更加别扭。 
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新闻,警方打掉了一个自称“职业规划培训”的机构,一个个都是“金牌讲师”,各种头衔,号称一年能让一个新开的公司盈利超过一千万,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很多人从各地赶来,不惜倾家荡产只为花个几十万加入他们的会员。也不知道哪来的魔力,能让这么多人相信。直到被警方调查后,这些“老师”们被扒掉了他们华丽的外衣,现了原形。 
被“指点入迷津”的故事在现实中还少么? 
“医者依也,人之所依赖也”,作为一个半野生中医,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一部分患者在需要的时候被想起。患者觉得有一点实用价值,能解决问题你就来。至于情怀,在医患之间就没太大必要了,明明不是自己手里能解决的问题,出于某种情怀反复的来就诊,这会让人不安。我们更没必要给自己塑造成一个“师者”形象,现在如此,今后几十年也是如此。



唐文奇大夫门诊信息:

医馆:杭州三慎泰中医门诊部
地址:杭州市上城建国南路中医街173号
预约电话:0571-88140901
出诊时间:周日、周三全天
文章已于2020-09-10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