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艺国际】王百思 | 我和我的杜老师

 春天的触角 2020-09-11



▼ 我和我的杜老师
作者/王百思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王百思,1951年生,西安市人,退休教师,爱好诗词。


【作家/诗人作品】 
我和我的杜老师
王百思

 

一九六四年九月,我在西安市第六十五中学上初中。我们初六七级六班,是杜益茂老师大学毕业后所带的第一个班。老师那年二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对同学们满怀爱心,数学课教得极好,我们班的学习生活也组织得丰富多彩。
杜老师做班主任,我是老师最宠爱的学生了!我在班里是最小的,还不足十三周岁,体重只有二十七公斤,个子很低,总是坐在第一排。老师提名我为候选人,同学投票选举,我竟然当了班长,老师们称我“小班长”。
回想起来,我当班长顶多只能做些传传话、跑跑路的事情。多亏还有一个女同学,叫丁淑娥,也是班长。她组织能力强,泼辣能干,班里的工作都是她做的。那时学生上课时间离校,必须持班主任签字的假条。有时同学一时找不到老师,我就模仿杜老师的笔迹在假条上签一个“杜”字,也能蒙混过关。
有一天,师母来学校了。不知道乔彩婵、常淑娃等几个女同学怎么得到了消息,叽叽喳喳地神秘地笑着要去找老师,要我和她们同去。到老师宿舍门外,异口同声喊“报告!”一起挤进去,老师和师母热情欢迎,我们第一次见到美丽而贤惠的师母。后来,师母也称我“小班长”,是因为老师常常在家里说到我。
有一次,班里组织了“与长辈比童年”活动。老师先让同学们向自己的长辈做调查,了解长辈童年经历的苦难,再和自己童年幸福的学习生活作比较,写成发言稿。班会上同学们说,父母小时候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有的小小年纪就担起了家庭生活重担,哪能像我们这样幸福地学习?杜老师把这次活动写成新闻稿,登在《西安晚报》上,我们很惊奇,尤其是刘印全同学的名字也印在报上,更是让人嫉妒。后来在学校的报栏上,时不时就能看到杜老师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有时署名不用“茂”字而用“懋”字,我知道还是杜老师写的。
杜老师指导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学习的文章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青年运动的方向》《反对自由主义》《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人的正确思想的从哪里来的?》等等,还要写心得笔记,小组、班级开会交流。我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奖品是介绍廖初江、丰福生和黄祖示先进事迹的小册子。学校筹办“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老师还是让我去,我跟着何昌安老师学了一个用毛笔划直线的绝招。
全校师生大会,有时要求各班学生发言,杜老师就安排我上去。我平时胆子小,和陌生人说话有点口吃;大会发言却胆子挺大,一点也不结。童音未变,高音喇叭传出几里路远,我们村的人在地里干活都能听见。
杜老师经常到各个村去家访,班里会骑自行车的同学有时跟着一块去,我就坐在老师自行车的大梁上。到同学家,老师和家长谈话,我们就在一旁静静地听。家访到我家,老师把我夸了又夸,几乎没有缺点。着实让我父亲高兴了好多天,也让别的家长羡慕。
我和丁淑娥、刘印全等同学经常参加团课学习,了解共青团“九大”召开的盛况,学习讨论“九大”文件,和二三年级的班团干部一起开会。到了二年级的时候,班里组建了团支部,刘印全同学是团支部书记。发展了几批团员,就是没有我,杜老师既像是安慰我,又像是觉得遗憾地说:“年龄不够么!”谁知道,等到我够十五周岁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团组织也不能正常活动了。
十一月,我和丁淑娥、刘印全、王柏叶等同学被选为“赴京代表”,跟随杜老师去北京,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后老师带着我参观了军事博物馆和泥塑“收租院”展览;游览了景山和北海公园,而且留下了我们在北京唯一的、珍贵的一张合照。
第二年开春以后,渐渐地到学校去得少了,离开了老师,慢慢地成了正式农民,和杜老师咫尺天涯。我想,杜老师待我的恩情非同一般,分别了总得留个念信儿吧!什么好呢?时兴的“毛选”呀“语录”呀,老师肯定有。就花了六七角钱,在供销社买了一本深绿色塑料皮的日记本,托人带给杜老师。
笔记本上写的是什么呢?我在扉页上抄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请不要讥笑我无知,或者嘲笑我弄巧成拙,或者嗤笑我强作风雅。写几句朴实的话也可以表达心意,但我幼稚地总想别出一点“心裁”。那年我十六七岁,本应是上高中的年龄,却只有初中二年级的程度,古诗古文基本没读过。只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不在一块儿但感情深的意思,还是从毛主席给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五大”的贺电里读到的。什么是“宦游人”,什么是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不是适合自己和老师的身份关系以及分别的情境等等,一概不懂。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时时想起那丰富却十分短促的学校生活,想念杜老师,感激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对我的关怀。每每想日记本上的那首古诗,却又止不住地既想笑又想哭。
 


~~~~ 诗艺国际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欢迎长期赐稿,再现诗意生活
传统诗、词、曲、赋,现代诗歌
译诗,诗评,诗配画
文学理论
散文,随笔,杂文、短微小说
来稿请寄:153811241@qq.com
传播正能量共创正平台


无限精彩,尽在【诗艺国际】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