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国画张大千简介,张大千作品欣赏

 易阁书画收藏 2020-09-11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闻名国际的艺术大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经过刻苦钻研,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与泼彩画法,是伟大的艺术风格创新,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徐悲鸿称赞张大千:“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但是传记作家包立民认为:“倘若再推后十年,张大千赴敦煌礼佛,面壁莫高窟三载归来,也许徐氏会改口说‘张大千,千年以来第一人也’。”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可分为三个时期:古典作风期、转变期和高峰期,张大千的画作从早期的具象走到印象,再由印象走进晚年的抽象,实现了三步跨越。 

张大千在40岁之前以古人为师,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的学画之路同样经历了大量的描摹。这就是他的古典作风期时期,时间在敦煌取经之前,这一时期张大千的画作兼具八大、石涛的粗犷,唐寅、沈周的细润。

早期张大千学习传统,以摹古入手,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临仿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 

张大千曾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40岁之后张大千以自然为师,遍游名山大川。

43岁的张大千已经功成名就,但他仍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1941年张大千携家眷和门生去敦煌取经,他在敦煌面壁三年,日以继夜地在敦煌洞窟临摹历代壁画,进敦煌时满头青丝,回来时两鬓斑白,为以后的创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大千的艺术之路从此进入转变期,画作也由具象走到印象,一改明清一味摹古、脱离生活的文人画之弊病,开始创作了大量写生记游作品,别有情趣,特别是创作的青绿或金碧山水则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备受市场青睐。

60岁后是张大千艺术创作的高峰期,他结合中西,独创泼墨与泼彩画法,他的泼彩画,把色与墨相融相间,将半抽象与写意的具象画法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荷塘》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张大千一生热爱绘画,把绘画作为自己要奋斗终生的事业,如他曾说:“吾于艺事,视如性命。”张大千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精。画人物多采古装,借人物以抒情怀;画翎毛花卉或工笔或写意,清润秀丽,落落大方;山水涉笔成趣,点画新奇,富有诗意。晚年创出泼墨、泼彩风格,独具风格。张大千说:“我的画笔不会停,我会一直画到我死的那一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种热爱,使他成了中国画坛上最具有以开拓创新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奉行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名言,一生学习,不断地求新、最终成为蜚声世界的国画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