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评论如何引领当代书法审美风尚? 如何提升全社会书法审美能力? 如何营造健康的书法批评环境? 9月3日,江苏省文联组织了个论坛:“实话实说——当代书法江苏论坛”,专门对书法进行研讨。 江苏省一些文化大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现象:怪字丑书越来越多常被媒体提及的怪字、丑书就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董水荣(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怪书、丑书的三种类型:一种是“行为书法”,比如“盲书”“射书”“人体书法”等,主要判断标准是注重书法生成的过程,并不注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第二类是将书法当作“美术设计”,本身没有书法基础,以图案化的新奇获得关注;第三类是书法艺术内部的审美多样化的结果,大众缺乏传统审美修养,甚至将《爨宝子》《祭侄文稿》一类朴、拙、生、涩等审美风格的作品都视为丑的。 章剑华(江苏省文联主席): ——从来没见过那么难看的字!这是艺术字还是书法?说是书法,又不像用笔写出来的。如果不是书法,究竟是什么? 刘旭东(江苏省文联书记处书记): ——传统书法是有根有基的,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泛滥下去,书法根基会被冲垮,应该引起书法创作者、研究者的重视。 黄正明(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怪书”的出现,多是一些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国书法的字体设计者,搭载互联网的快车,侵入到书法艺术中,取得一定认可度后,采用特殊的商业模式将字库放在网上免费给设计师使用,搞装修、平面设计的设计人员不具备书法审美能力,有免费资源就大量使用。这成为“怪书”越来越多、无孔不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毛贵民(江苏省评协原副主席): ——这样的字体拉低了群众的审美,制造了一种文化无知。 思考:书法如何守正创新王干(著名作家、评论家): ——书法的正宗是:正、雅、秀;书法的对立面是:甜、俗、丑。书法不是工艺美术,而是创造性的艺术。 刘灿铭(江苏省书协副主席、秘书长): ——书法是有难度的,技法支撑着书法的难度,是衡量专业与非专业书家的核心要素,也是书法评判中唯一可以量化的核心指标。书法审美风格是多姿多彩的、多元的,也是丰富的。 董水荣(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我们要重新回望经典,用艺术经典来提升大家的审美观,以经典为标准,来辨别这些现象是属于艺术本身还是哗众取宠的艺术行为,这是非常关键的。 章剑华(江苏省文联主席): ——书家怎么来认识书法、怎样来创作好书法作品、怎样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给予人们以美的享受。 意见:书法批评需要“实话实说”徐利明(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而现在书坛常见的研讨会,批评声不见了,充斥着浮夸的表扬和吹捧,一些中青年书家见面之后,不讨论技艺,只顾互相津津有味地讨论作品价位与运作手段。 方弘毅(东南大学博士): ——批评应该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但是具体到作品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以观念话语架设于作品之上谈一些现象。而真正以作品为中心的、微观到具体作品创作的还不多。批评的价值在于“充实”而不“虚妄”。也就是说当代书法批评首先要讲真话,不打妄语;另一方面,当代书法批评要讲实实在在的话,做到本于作品,把握现象、紧扣问题,与时俱进。 金丹(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当代书法创作的很多弊端中,最严重的是模拟与跟风之作遍地开花,这需要评论家加以观察、分析与引导。 专家还一致认为书法工作者应该多组织书法交流、批评、鉴赏之类的活动,把书法美普及开来,同时重视新媒体,提高书法传播速度、力度和美誉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