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针灸,为什么一定要诊脉?

 海盗ye 2020-09-11

原创作者:天下无疾

今天临床上,针灸医生很少去诊脉,更不会在扎针的过程中,反复去诊脉。不过,在《内经》时代,诊脉可是针灸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脉诊对针灸治疗,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首先,脉诊是判断能否治疗的依据。所谓“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针刺本身并不增加额外的气,所有的治疗效果,都有赖于患者自身的气。也就是说,如果患者的气严重不足,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讲:“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当然,也存在一种状态,乍看上去脉象虚弱,但轻轻一调,弱象全无,反见弦象,属真实假虚,则不在此列。

其次,脉诊是确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治疗宜升举还是潜降?要外达还是内敛?疏导还是培补?安神还是开窍?诸如此类治疗方案的确定,都有赖于脉诊获得的信息。如哮喘见右寸脉沉伏不起,则需在上升提。口腔溃疡而见左寸浮滑数,左尺虚弱无力,则宜在下沉潜。针灸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该如何调整?凭据仍然在脉。比如起初在右关脉见濡象,调足太阴经后,右关转而和缓有力,但右寸脉又见浮滑数,其势上越鱼际,治疗则须转以降逆为主。

第三,脉诊是选择治疗部位的重要依据脉诊分部,将整个人体对应到寸口脉上。各部气的运行状态,都可以通过寸口脉诊一览无余。其间发现某部存在异常,即可到相对应的部位,以及四肢部与此相应的部位寻找应结,进行治疗。举例来看,偏头痛见左关脉弦细,应在左侧中部气郁,治疗需首先考虑在左侧三里、阳陵一带寻找应结;假如脉象见右寸脉浮滑数,则首先考虑右合谷、中渚附近治疗。

最后,脉诊是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趋势的依据。无疾学习针灸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多年:留针时间长短,该如何确定?目前医院针灸科主流的方案是留20~30分钟。这个标准是怎样确定的?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是,按《内经》记载,经脉中的气血一昼夜运行50周,一天24小时,以24除50,即得气血每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0.48小时(28.8分钟)。这个推论里最大的缺陷就是,50这个数字,本质上并非实测的结果。既然不是实指,以此为据的数学推演,可靠性必然存疑

实际上,《内经》对何时起针是有明确说法的。“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显然,“气至”就是针刺治疗结束的标志。所谓的气至,即“已补而实,已泻而虚”的状态。换句话说,气至就是从脉象上看,气已经调和的状态。相反的,如果针刺之后,脉象仍未调和,甚至不调和的状况有所加重,疗效不如意就可想而知了。

从单次治疗看,脉诊可以为判断疗效提供有效凭据。从长远来看,脉诊还可以为治疗提供病势变迁的判断。打个比方,每次针灸诊疗对人体气血的影响,不是一场独立的电影,而是更像一部前后关联的电视剧。一个人体内的气血变化,是连贯的,有因有果。脉诊是发现这种气血变化的便利途径。三五个月下来,将每次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气血变化连续来看,即可以对患者病情演变的整体趋势有所把握。

此外,针灸疗法中诊脉,较之中药疗法,有一点先天优势。脉象可以非常灵敏地反映当下体内气血运行状态。针灸治疗时,患者体内气的运行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同步在脉象上得到体现。中药对气的影响,则要等到服药后才可能出现。所以,对针灸医师来说,所有的脉象都是真相,都是当下体内气血的真实运行情况的体现。医生只需要遵循脉象的指引,“随变而调气”即可。不过,对中药疗法来说,脉象就显得有真有假,需要医生做出评价,进而决定“舍脉从症”,抑或“舍症从脉”。以下从一案例,来体验脉诊在针灸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张某,女,29岁。孕6月。2011年5月诊。

腹部坠胀不适两天,加重半天。察脉,右关大而无力,若气囊状。察右太白有明显压痛。直刺约八分,引其气定,得气。旋即复察右关,脉形已缩。患者诉一股气流,在针刺瞬间,从腹中直下,坠胀感当即减轻。针后约十秒,右关已成形,起针。继而察脉,右关已无碍,但六部脉全成弦象,患者症虽减,病尚未去。察两太冲穴,条索鲜明,刺之,并辅以右阳陵泉。留针期间不时察脉,约十分钟后,弦脉象减,脉转柔。起针。患者继诉右胸颈间不适,察脉,右寸独大有力。急刺右然谷后,寸脉减,而关脉转坚,复刺右公孙,稍后,脉平,症安。次日,诸症尽失。

这是一则孕期气乱案,整个诊疗过程,皆以脉诊为主要依据。首先,如果没有可靠的脉象做依据,妊娠中期出现腹部坠胀,针刺几乎找不到下手处。腹部局部当然不能作为主要治疗部位,与此相应的合谷、三阴交等大穴也属禁刺范围。此时按右关脉所见,形大而无力,边界不清,是气虚不足以收敛之象。从部位上看,五脏属脾,取太白有应。继而六部脉弦,周身气郁象,从厥阴少阳调。后右寸脉独大,又见右关脉坚,从部位看,气聚于右侧上部,再转入中部,最终平息。用针之要,一曰治神,二曰调气。所谓调气,非空洞一说而已,实可操可据,所凭即在脉

最后讲一讲时光倒流。近年来,无疾在针灸临床上,经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脉象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按时间近远依次呈现。最先呈现的,是当下体内的气血运行状态;继而是之前数小时或数天内的主要异常状态;之后反映的是更为久远,可以到一两周甚至一个月内的问题;最终慢慢归于平静。这个现象在临床上反复出现。对此,无疾目前能给出的解释是:当体内的气被激发,在化解当前存在的矛盾之后,还会主动搜索其他历史遗留问题,以期尽可能改善整个身体的状况

--以上摘自无疾著《零起点学针灸》

如果希望更进一步,聆听无疾老师的亲自讲授,和手把手的实践指导,无疾学社·2020针灸入门课(点击可查看详情),现正在火热招生中。欢迎真正喜爱中医针灸,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希望系统学习中医针灸知识的朋友,报名参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