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普——找自己的康庄大道

 旧时斜阳 2020-09-11

    显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寇。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手握重兵的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众将士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从后周幼主恭帝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事成之后,论功行赏,赵普筹划得当,辅佐有功,任为谏议大夫,并充(当)枢密直学士。

    此后,他协助赵匡胤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一跃成为北宋的宰相。

   北宋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朝政风气并不好。

    到了赵普做宰相,他一改前人因循保守之风气,加之为人刚毅果断,没人能与他相比。因此深得宋太祖的信任。

    靠着这份信任,赵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意见。

    这一年,赵普呈交一份升迁名单,其中有一位宋太祖素来厌恶的官员。宋太祖把那人名字划掉,其他全部通过。

    宋太祖的意思很明显,这个人不能用,换做他人必会就此装聋作哑。

   但赵普却不依不饶,第二天一早,赵普单独列出那位官员,要求宋太祖予以升迁。

  宋太祖把名单放到一边,不做回复。

  赵普也不答,到了第三天,赵普竟在朝会中公开提议升迁那位官员。

  宋太祖大怒,当着百官的面把宰相赵普提交的升迁奏章撕毁,扔到地上。下面的官员一看皇帝生气,都不敢抬头。赵普神色不变,弯下腰把撕碎的奏章一一捡起。散朝回家后,赵普修修补补,把那份奏章重新修补好。

   第四天上朝,赵普再次上奏。

  宋太祖拂袖而起,边走边说:“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赵普跟上前去,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刑罚和奖赏是为了天下而刑罚和奖赏(意思是赏罚是要面对天下大众的),而不是为了陛下一人的赏罚,陛下怎么能以自己的喜欢厌恶来专断赏罚呢。古往今来,治国明君哪个不是依靠这个道理治理国家,陛下贵为天子,更应该做万民的表率才是?

   宋太祖盛怒之下,根本听不进去这一番话,便不再理会赵普,转身就进入后宫。

    见皇上要走,赵普不依不饶跟了进去。

    宋太祖只好躲到妃嫔的寝殿中。赵普不好意思跟进去,就在门口等。

    一等就是三个小时,宋太祖见赵普还没走。

    才觉得事情的严重性,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将赵普的一番话细想了一下,越想越有道理,心中的怒火也就消了,最终同意了赵普上奏的升迁任命。

   赵普出生官宦世家,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后来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征战,家国不宁,赵普之父赵回不堪战乱,将家迁到了洛阳来避乱。

    长在这样的家族里,耳濡目染莫不是为官之道。

    思危、思退、思变。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以赵普的天资,学好这三点并不难,但赵普并没有这么做,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抛开了这一切,以天下为己任,直言纳谏,不畏生死品格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为官之道。

    宋真宗评价赵普说:“正直不回,始终无玷。播为巨美,勒在丰碑。实千载之伟人,庶九原之可作。”

    这话固然有夸大之词,但我们不否认的是,敢于直言纳谏,不畏生死的赵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