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荨麻疹(肖春宏老师)

 紫琪婉儿 2020-09-11

在皮上用手指一挠就这样,这病叫人工荨麻疹。划痕红色属风热,用二参汤(玄参,苦参)。划痕白色属风寒,用麻黄浮萍汤。

有时裤腰带或胸罩系紧了,也起划痕,就是这病。

二参汤:玄参,苦参,生地,石膏,茵陈,大黄,车前子,乌蛇,甘草。


《复习用逍遥散来治荨麻疹》


提要:治荨麻疹的思路是攘外安内,攘外就是疏散外部皮肤的外风、外热、外湿。安内就是对内部脏腑进行辨证而治之。治荨麻疹守的是攘外安内,恒久不变。变的是用方,随证变化,有守有变是治病之道也。

一,【基础知识】

1,元朝名家杜思敬说:“百病昼则剧增,遇夜安静,是气分病而血不病;百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乃血分病而气不病”。意思是说,白天症状加重是气分病变,而血分没病变。气分病变,有气热、气滞、气虚等之分;夜间症状加重是血分病变,而气分没病变。血分病变,有血热,血瘀,血虚等之异。

2,风邪的主要定性症状:怕风,咽喉痒,皮肤痒,游走性疼痛,面目浮肿,身体抽搐,四肢震颤,舌体颤抖,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随,突然昏倒,脉浮缓或弦。

3,气滞的主要定性症状:疼痛,闷胀,舌下静脉怒张,活动后症状减轻。气滞疼痛特点是时轻时重,多呈窜痛,胀重于痛。 

 4,肝的主要定位症状:眩晕,胁肋胀痛。视物不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情志抑郁,善太息,易怒。抽搐,震颤,痉挛,麻木。少腹及阴囊牵引疼痛。 

二,【学逍遥散】

1,方歌: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2,组成:

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3,功能: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4,主治:

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5,解析:

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调达,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为佐药。加入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温胃和中,为使药。

三,【病因病机】

(1)荨麻疹病因虽然众多复杂,但是探本求源,终归于一个“风”,风无非是内风与外风。《医宗金鉴》说;“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蒡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邪侵入肌肤之间,与气血相搏,气血运行障碍,则风团叠现。

(2)逍遥散证之荨麻疹,病机是外部皮肤受风邪,内部肝郁化热,热入血分,血热生内风,内风到达外部皮肤,与外部皮肤原有的外风相合,使外部皮肤风的病势盛,而见荨麻疹加重。

四,【治病举例】

1,病例:

某女,30岁,自诉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1年,复发并加重1周,刻诊:阵发性搔痒,抓挠后起大片红斑,时起时落,夜间加剧,平时心烦易怒,睡眠欠佳,月经不调,全身皮肤干燥瘙痒,舌质红,苔黄厚,脉细弦。

2,分析:

皮肤阵发性瘙痒,瘙痒具有“善变”特点,此为风善变性质在瘙痒症状中的体现,故皮肤瘙痒的原因是有风邪,而不是《内经》说的“诸疮疡痒痛,皆属于心”。全身皮肤瘙痒1年,说明外部皮肤原来有外风。复发并加重1周,说明内部生内风,并且内风到达外部皮肤,与外部皮肤原有的外风相合,使外部皮肤风的病势盛,而见荨麻疹加重1周。内风是怎么产生的?分析于下:

(1)心烦易怒,脉弦,主病位在肝。舌质红,苔黄厚,主病性为热。病位与病性结合是肝郁化热。由于杜思敬说“百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乃血分病而气不病”,故荨麻疹瘙痒,夜间加剧,是血分病变,因为舌质红,所以判定为血分证(即血热),血分证为肝郁化热,热入血分所致,即肝之血分证,血热生内风。用逍遥散加减治之,由于无脾虚症状,故去掉逍遥散中的白术,茯苓,生姜。由于肝郁比较重,逍遥散中的柴胡疏肝力度不够,故加合欢皮,郁金,香附,增强疏肝力度。用治血分证的犀角地黄汤中的生地,赤芍,丹皮,凉血补血。用僵蚕熄灭内风。此一系列治疗为“安内”。

(2)用当归饮子中的荆芥,防风,蒺藜,疏散外部皮肤的外风,此治疗为“攘外”。

3,诊断:

荨麻疹,属于外受风邪,兼肝郁化热,血热生风证。

4,治法:

疏散外风,疏肝理气,凉血熄风。

5,处方:

柴胡9,薄荷6,香附12,郁金10,合欢皮12,当归12,白芍12,生地12,赤芍12,丹皮12,荆芥12,防风12,蒺藜10,僵蚕12,生甘草6

6,用法:

共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7,效果:

药后,皮肤瘙痒减轻,抓挠后起的红色片斑变小,加土茯苓15,皂角刺10,继续服七剂,睡眠好转,心烦减轻,效不改方,继续服七剂,病愈。

五,【归纳总结】

风湿痹病,皮肤病,外感表证,身体外部所受的外邪都是一样的,都是外风,外湿,外寒,外热。不同之处在于受邪的部位,风湿痹病受邪的部位在肌筋骨,皮肤病受邪的部位在皮肤,外感表证受邪的部位在营卫,故用药不同,风湿痹病祛除外邪用独活,忍冬藤等,皮肤病祛除外邪用荆防风,地肤子等,外感表证祛除外邪用麻黄,薄荷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