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不惑(1)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殷子俊抑郁了。没有人会想到他能抑郁,他也不认为自己会得抑郁症,事实上,他还是抑郁了。

他厌倦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假如没有改变,他觉得在死之前,相当于只过了一天。无数个重复的日子像数学里面分子与分母相同的连乘式,计算的时候将中间都消除了,结果只剩下一头一尾。

他一直在心里念叨,结果等于死,那也就是说,生等于死。

爱读书的殷子俊知道一些生死哲理,年轻的时候,他读过很多儒释道关于生死方面的文字,他曾经想用这些经典去开解自己。他曾经想着放下,也试着无为,他也想着退让。而他当前的境遇是,只手吊在悬崖上,他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自我放逐,还是自我突破?这是一个问题。假如生在秦朝末年,他会仿效刘邦斩白蛇起义;假如生在元朝末年,他会像朱元璋一样脱下袈裟闹革命;假如生在文革……他没有往下假设,真的活在那个年代,他会第一个被打成“臭老九”,他有自知之明。

既然不能选择更好地活着,他想彻底地主宰一次自己的命运,他选择体面的方式结束这不堪的日子。刚有这个念头的时候,他苦笑了一下,若干年前,他还跟着一群人声讨过那些自杀者的怯懦和不负责任——“既然有勇气选择死,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活着?”

自杀不仅需要胆量和勇气,而且需要智慧。选择跳楼,网民怀疑你是贪官;选择上吊,邻居会认为你是作风腐化;选择投河,路人会认为你得了难言之隐的病;选择自我消失,同事会认为被灭口。

他不是想以自杀来选择社会的关注,自杀是很私人的事,他想自杀,仅仅是想自己主宰一次命运,跟他人没有关系。他不是怕死的人,可他实在想不出自己认为比较体面的死法。在没有好的想法之前,日子还得日复一日地过着。

死亡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他要先想好自己走了之后,根据预期亲戚朋友的反应,他预先要做好有关的解释工作,他是个有条理的人,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眼中的悬疑人物,他讨厌悬疑。他要安排好儿子的生活,起码要给儿子在成年之前的成长指引,避免儿子跟自己一样走弯路,尤其重要的是,他要将自己若干个密码,一一罗列出来,各银行账户的,网络登陆的,电脑开机和屏保的,社保的,铁道部网站的,甚至QQ密码,他都想告诉儿子。

想到密码,他又苦笑了一下,这是一个密码时代,干什么事都需要密码,据说,有很多老人怕自己忘记密码,为此专门将密码写在一个本子上,结果他忘记本子在哪儿,好在他现在还不用将密码写在本子上,因为,他工作中计算机是基本的劳动工具,他已经培育了记复杂密码的本领。

除了记密码,殷子俊的本领还挺多的:名牌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身上挂头衔的速度比腰间的赘肉长得快:当地作协、书法协会的会员、系统作协的理事、羽毛球、网球运动健将、助理研究员职称、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等等,能见到的荣耀,他身上都有,能说得上的能力他都具备,他唯一不具备的是,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处理跟领导的关系。别看他跟领导相处时谨慎得像个政治家,一旦他开口说话,他就成了领导的冤家。

因为知道自己有这个缺陷,他渐渐地不爱跟人交往,他怕自己说错话得罪人。他不知道的是,他不说话,更得罪人。有人说他清高,有人说他不爱搭理人,有人说他脱离组织,还有人说他孤僻,他有点无所适从。他不知道自己过得怎么这样累,不是他有架子,他不知道如何散架后混到人堆里。

一说到自杀,他就忆起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故事。

苏东坡在凤翔府担任文书的时候,某日与好友章惇郊游,两人一起到了黑水谷,那里有一条深涧,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惇胆子大,他要苏轼跟他一起走到那边的悬崖上题词。苏轼两腿发软不敢过,章惇却无动于衷地走过去,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随后又从容地走了回来。苏轼拍章惇的肩膀说:子厚(章惇字)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的人,还怕杀人吗?”

章惇是北宋末年政坛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是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章惇考取进士,当年他的侄子章衡却考取状元,章惇非常不服气,竟然放弃了进士身份,继续参加科举考试,随后他中了进士甲科,《宋史》说章惇豪俊,美姿容、为人庄重、声如洪钟、博学善文

通读《宋史》,章惇原本是一个有为的青年,他与苏轼年龄相仿,在年轻的时候他们就是好朋友,考中进士以后,他跟苏东坡一样都得到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苏东坡后来遭遇“乌台诗案”的时候,章惇还极力营救苏东坡。

他们随后卷入了新旧党争,高太皇太后主政期间,章惇从知枢密院事(副宰相)被贬到地方为官,宋哲宗主政之后,章惇开始疯狂地报复旧党势力,苏东坡先是被贬到定州,接着贬到英州(广东英德),他还没到英州,又被贬到惠州。章惇还是不解气,因为苏东坡字“子瞻”,他被贬到“儋州”(海南岛)。宋徽宗上台后,旧党重新执政,章惇被贬到海南岛并最终病死在荒岛上。

苏东坡笑章惇的狠毒,没想到真的说中了章惇的本质,章惇的狠劲在北宋王朝臭名昭著,尤其是根据对手的名字将政治对手贬到不同的地方,这是章惇在历史上的创造。苏轼贬儋州,是因为苏轼字子瞻,刘挚贬新州,因为“新”字音近似刘挚的字莘老之“莘”,黄庭坚贬宜州,因为“宜”字似其字鲁直之“直”字,而刘安世贬逐时,有人说刘安世曾算过命,说他命极好,章惇就在昭州上一指说“刘某命好,让他去昭州试试。”

殷子俊不知道自己是否比苏东坡胆子大,但是他一定没有章惇那么大胆,挖空心思地损人害人,他怕晚上走夜路,晚上做噩梦,偶尔做一件跟自己良心相悖的事,他都会自责半天,当然他也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每次结束后,他会以自己的方式开解一番,心里的负疚感也就消失了。

在思考自杀的问题上,殷子俊自豪于自己知识面的宽广。他知道100种以上的自杀方式,其中50种以上没有痛苦或者痛苦较少,这些自杀方法中还不包括:武侠小说中提到的服用“鹤顶红”毒药,间谍电影里面惯用的“剧毒胶囊”,悬疑故事里面的使用大剂量“胰岛素”,监狱里面的“躲猫猫”,美容院里面的“欢乐死”。

想到这些,殷子俊心里笑了一下。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的人什么时候都有用,难怪老婆经常给他解嘲“别把自己当根葱,其实你真的是头蒜。”他知道老婆是在夸他,因为他们家人都讨厌饭桌上直接拿着大葱嚼的人,他们炒菜的时候,蒜是必不可少的佐料。

殷子俊想自杀的事,他没有跟老婆提起,他更不会对老婆说,自杀最残忍的方式是,在准备自杀的过程中慢慢消耗掉自己的生命。这个道理别说老婆不懂,世界上懂这个道理的人不多,否则,很多人都会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