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杰做的第三块业务是分公司,他在厦门成立了分公司。 所有人都知道,这家分公司几乎就是为于雯雯开的,于雯雯理所当然地就任分公司的总经理,分公司成立之初的设想是,这个分公司主要有两部分经营业务:一是负责采购海产品销往内陆,二是负责公司的资本投资业务。很多人都认为杨明杰的投资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是杨明杰似乎不在乎这些,又有人说,杨明杰在“甩包袱”,杨明杰似乎知道别人会说什么,他不愿意让别人很容易看透自己的想法。 还有人说的更加邪乎,说于雯雯怀孕了,杨明杰怕于雯雯闹腾,只好出钱在厦门成立分公司,让她远远地过日子,省得天天在南京闹得他无法开展工作,分公司由于雯雯全权管理,总公司一个人也不派过去,因此,分公司的具体情况没有人知道。杨明杰直接掌管分公司的全部信息,资金调拨都是杨明杰自己处理。 生意人的想法,有时候常人就是想不出来。杨明杰也不是没有派人去于雯雯的公司,他其实在于雯雯经营的分公司还是下了不少功夫,他得知殷子俊正在写毕业论文,马上给殷子俊开出了一个非常优越的条件,他在厦门海滨的一家酒店包了一套客房,管吃管住,让殷子俊安安心心地写论文。殷子俊还没反应过来杨明杰的心思,杨明杰主动说了。 杨明杰让殷子俊好吃好住在厦门,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每周要抽出1-2天的时间去于雯雯的公司帮助她做一些投资分析和管理咨询。殷子俊开始以为仅仅做咨询,后来发现范围不止这些,因为他电话报告咨询结果的时候,杨明杰问得最多的还是于雯雯的精神状态、工作情况及身体状况,杨明杰一说起这些内容就没完没了的,殷子俊明白了,自己其实是商业间谍呢,好在于雯雯一直中规中矩地经营分公司,她每项投资和决策在周报和月报中都明晰记录。 殷子俊原本感觉不爽,因为他一想到自己是替杨明杰当“小特务”,心里就不舒服,好在他的毕业论文在于雯雯的公司得到应用,他等于是一边编写理论,一边在于雯雯公司实践,真的是一举两得。听说殷子俊的论文能在分公司使用,杨明杰跟殷子俊达成了一项协议,他与殷子俊分享投资收益,凡殷子俊指导的投资项目,盈利了三七分成,要是亏损了就直接记在公司账上。 殷子俊在厦门待了半年,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他回到北京准备论文答辩的时候,发现银行卡里有了20多万存款,他打电话向杨明杰致谢,杨明杰说不用客气,这是殷子俊应得的报酬,这半年来,殷子俊为他做了很多很多,以后有机会他还会答谢殷子俊的。 殷子俊毕业的时候原本还想为房子留在高校当老师,有了这笔丰厚的收入之后,陈紫英将她前几年投资赚到的钱合在一起,轻松地买了一套三居室。殷子俊非常佩服陈紫英的理财能力,前几年倒腾国库券,后几年开始炒股票,几年下来也余了三十多万,如果不是她在张罗,殷子俊在北京几乎还是一无所有。 有了房子才算真正有了家,这样在择业的时候,殷子俊觉得自己选择的余地大多了,他不再考虑学校,尽管他崇尚教师这个职业,他不想与很多老师那样,人在学校,心思在外面挣钱,他觉得这些老师有点像走穴的艺人,他觉得老师的精力就应该在教学上,可惜仅仅教学老师都不能养家糊口,如果他当老师,他也会到外面去揽事做,因为这是合群的做法,圈子里大家都默认这样的方式,他不想跟圈子背离太远。他不能再像厦门时那样,与圈子格格不入,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属于那个圈子。现在不一样了,他要扎根在这儿,这儿是他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地方,在择业上他不能再马虎。 陈紫英比殷子俊早稳定下来,她在街道时因为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被街道所在的最大的厂子看上了,很快就被提拔为财务科副科长。在工作上,她是一等一的好手,业务精、知识全,在工作之外,她还是理财高手,先是倒腾国库券,接着是股票,这些年收获良多,陈紫英跟别人投资最大的不同点是,她将风险始终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无论诱惑多大,她不会做大起大落的投资。 因为有陈紫英给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殷子俊择业时显得更加轻松和自在,社会就是那么奇怪,那些到处投简历的同学,每投出一份简历就石沉大海一次,而殷子俊还没正式投简历,有两个部位就表示了录取他的意向。 这两个部的人教司司长都是殷子俊的“师兄”,殷子俊在学校里还跟他们打过交道,他们是导师的博士研究生,不过他们读的是在职博士,这两位师兄跟别的官员师兄弟比起来,他们还是爱学习的人,他们去学校的时候,经常会跟殷子俊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在学问方面,他们比信任导师更信任殷子俊。 当时,学校里面有很多官员在读硕士和博士,大多数人都是在学校混学历的,据说很多导师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名额都排到若干年后了,很多导师几乎不带全日制的研究生,他们将名额全部给了各地的官员。 殷子俊读研究生的时候,系主任给他安排了一项任务,就是替一个处长当“枪手”——代写论文。殷子俊开始不同意,因为代写论文他感觉比较可耻,感觉就像小偷一样,无奈这是系主任找来的,系主任说,这个处长是教育部的官员,他主管学校申请博士点的事宜,他刚刚给学校审批了2个博士点,处长找“枪手”不惜重金,据说千字千文。 殷子俊有点心动,他答应系主任试试,几个月后,他替处长写的两篇专业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他的银行卡上收入了1万5千元。没多久,那个处长直接找了殷子俊,要求是,替他完成博士论文,处长说,事成之后不会亏待殷子俊。殷子俊不是利益至上的人,前次写论文的稿酬,他觉得有点多,正好有个机会回报一下,他觉得挺好的。 经过几个月的钻研,殷子俊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在处长的论文答辩会上充当了助理,处长不仅顺利通过答辩,且论文获得了当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处长一直没有亏待殷子俊,在他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处长就给了他一部手机,并且告诉他话费不用担心。 那天殷子俊拿到手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陈紫英的呼机上留下了号码,让陈紫英回复他,陈紫英满腔疑惑地拨通手机,殷子俊告诉她,记下这个号码,因为这个号码是他的。当殷子俊挂断电话的时候,他感觉电话那天的陈紫英疑惑得没有合拢嘴,大约不到5分钟的时间,手机又想了,他看出是陈紫英的电话号码? 他一按接听键,就听见电话里陈紫英在问“你好,请问这是谁的手机号码?”殷子俊笑了,他告诉陈紫英自己是如何得到这部手机的,陈紫英也为殷子俊感到兴奋。最让同宿舍的同学兴奋的是,每天晚上他们得拿着寻呼机到处找电话回复,现在不用了,他们可以拿着殷子俊的手机躺在床上跟女朋友聊天,前提是,不能说见不得人的悄悄话。 处长论文答辩通过后,他又塞给殷子俊一个信封,殷子俊没有接受,因为,殷子俊觉得处长给自己已经足够多了,人不能太贪心,处长为殷子俊的义气所感动,他告诉殷子俊,毕业前随时可以到部里找他。殷子俊毕业前没有找那个处长(已经从处长升为副局长),因为,两个师兄都邀请他去部里工作。 在部里工作,将来就会走上仕途,这是家里人对殷子俊的期望,殷子俊知道自己的性格,他在签协议之前专门去了一趟部里,他想先了解一下部里的工作状况。他根据师兄的安排,去了位于西单大街的一条胡同,胡同里面有个大院,大院就是那个部委机关,大门两边有武警站岗,在说明来意并出示证件之后,武警给他开出了访客单,他拿着单子忐忑地走进部委大院。 大院里非常宽敞,他真的没想到寸土寸金的西单,还是这么宽敞的大院。大院里面有四栋三层楼的房子,楼房像是上世纪早期苏联的建筑,院子里种植了大量的苍松翠柏,这些树木分布在道路的两侧,也许是因为这些树的分布关系,现在院子特别的深远和宁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