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承彧作品赏析之《感悟-慢》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朱先生荐语:

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化太快了,快到有些事情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它就已经结束了。比如上个世纪末期的寻呼机,喜欢将寻呼机挂在皮带锁扣边显摆的人,还没有招摇几天,就看见别人将手机别走裤腰带上。

快不是坏事,但是要是什么都快就不是好事,比如生命的节奏。

朱承彧同学一改以前古风的写作风格,写了这么一篇关于“慢”的感悟文字,通读这篇文字,感觉非常清新。最想说的评语是,文笔非常流畅,思考也比较独特。从四季风景说明,人需要慢去欣赏身边的风景,因此人生应该学会感悟慢,也要学会慢。

关于慢,以前我也写过两篇文字,附录在后,不是为了对比,而是给朱承彧同学当次绿叶吧。

感悟—慢

朱承彧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是画家木心的诗。而现在,霓虹灯的闪烁下,人们匆匆过往,忘却了那最为动人的景致,正处于灯火阑珊之中,无人倾诉,忘却了最令人值得感悟的——慢。

    阳春三月,细柳垂丝,白墙黛瓦,朝暮氤氲。嬉闹的微风牵着柳芽飘入湖中,荡起层层涟漪。水中鱼儿似乎正欣赏湖岸的风景,看那翩跹的蛱蝶飞舞于丛花。一时间,美景良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但不知为何,似乎那和煦的春风拂过面颊并没有带来丝毫慵懒的困意,反而令得人们在叹怨声中更加快了脚步,纵然飞花落在脸上也是无情打落。值此春光,难道不应当慢下脚步来流连于那正弥漫着生机的人间吗?慢,在感悟中被倏然发现。


    烟村六月,溪水涓流,梢头娉袅,锦上添绣。一袭烟雨朦胧间,朝暮笼上一层冥冥雾霭,匿了晨昏。雾气悄然弥漫,又是缓缓飘散,竟是无人察觉。子规啼血,才子佳人终断了情思,原本只应沉浸在梦境的流光,此时却无端被人们遗落在了匆匆人间。如此碌碌行迹,虽是乞巧初七再难见飞驳,纵尔骤寒而温存,亦不复雁字南归。青天孤寂,白云落索,只因无人欣赏姿容。若是步履过于匆忙,又怎能感悟得到慢的美好?


    迟暮九月,菊残遍地,婵娟正好,清朗宁谧。那日月朗星稀,百花霎时杀败,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丝缕清幽,那夜,“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次日的朝霞向人间泼洒着片片金黄,枫叶翩然飘落。丛林中,依稀有将军的影子携着金戈疾驰。疾风卷起无数叶片恍若扬尘,马蹄踏过的寒水千潭,飞溅起点点珠花,战马飞踏的踪迹已经不见,而被人忘却在林中的,是已经飘零了千百年的秋枫。秋枫尚且缓缓,而为人,又有何事得以浮掠匆匆?若是忽略了慢,还有什么是更值得去感悟的呢?


    霜寒腊月,雪映红梅,斟酒一樽,浅酌清逸。炭火烧得殷红,温暖的火光不似烈焰那般骤起骤落,而是微微摇曳,恰似那清风夜里的一剪烛光。飞雪沉淀了多少被他人漠视的孤寂和清冷飘扬而下,冰封了天地,却是依旧换不来人们逐渐放慢的行迹。紫檀炉中,静舞香屑,光阴转瞬恰好停留在了那一刻,景致一抹,却仍是吸引不来路人的半分青眼,哪怕只是无情的睥睨也应当留给严冬一丝尚存的关注吧?若非过往匆忙,怎会没有驻足的时间,慢下来在这晚冬的景致之间小酌一杯呢?慢,只有真正慢下来,才能够感悟到。


    感悟了从前的慢,绝美的风光便永远停留在了时光的缓缓;无法慢下来的脚步的背后,是一颗无法沉静下来的心。若是不放慢脚步,走马驻足,又怎会看到那常存却又难见的景致。心中的情愫缱绻,留下的是永远最为纯真的美好和感悟——只有慢。

附录1:慢走带来的慢思考

慢走带来的慢思考

朱晔

开车这几年,身体感觉每况愈下,毕竟才是四十岁的人,心里总是不甘,加上平时也没时间看书,为了实现自己的看书计划,我便开始坐公交车上下班,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静静地坐在车上看约半个小时的书,一天就增加了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感觉非常的惬意,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能享受1个小时完全属于自己的读书时光,顿时感觉生活充实了不少。

当别人问我为何有车不开时,我也不好告诉别人我想找时间看书,因为怕别人认为我矫情,就说坐车为了锻炼身体,没想到还真碰到一个较真的主,人家说要锻炼你就最好每天走来上班,我还真没经受住他的“激将法”,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还就真的开始了我的步行上班的计划。6.5公里的路程需要我走1个小时,开始的时候身体上真的感觉很累,到单位以后双腿都麻木了,毕竟多少年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了。

遥想当年,无论是在乡中读书,还是后来在县城读书,因为经济和交通问题,我一双脚不知道丈量了多少遍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在乡中往返的路上,我背会了全部的英语单词、词组和段落,在县城回家的路上,我完成了与金庸、梁羽生和古龙三位老师的对话,记得有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从县城走回家,完成了《射雕英雄传》的学习(因为家人在非常时期不让学习武侠小说),随后陆续完成了这三个老师的几乎全部作品,这样的学习经历不仅培养了我满身的侠气,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语文功底。

印象中最难忘的一次步行还是有一年的年三十当天,父亲让我去一个亲戚家取一个炭炉子(与火锅差不多大,用于临时热菜),亲戚家离我家有6公里的路程,第一趟我取回炉子但忘了拿炉罩,父亲又让我去了第二趟,一个上午我走了24公里的路,要知道当时一个炭炉子的价格才4毛钱,心里感觉特别委屈,这件当年原本很伤感的事没想到今天还多了这么一份难忘的记忆,看来多经历一些事对于将来还是有好处的。

多少年的养尊处优,已经让我不敢再提当年的勇猛了,每天走路上班对我的意志和体能是严峻的考验,但为了不服软,咬掉门牙还要咽到肚子里面去。因为走路的单调,所以脑子就活了很多,通过疲劳转换,发现慢走能带来很多思考:

一是锻炼了身体,走路对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走路不象跑步那样对脊椎、腿部骨骼带来强烈的震动,对肺部和气管带来强烈的刺激,慢走可以让全身的肌肉和骨骼得到均匀的活动,便于身体将养分均匀地分布到全身,有美容、减肥之功效,是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方式。

二是慢走可以仔细欣赏每天早晨路上行色匆匆的人,有睡眼惺忪的、有精神抖擞的、有懒懒散散的、有箭步如飞的、有开汽车的、有蹬三轮的,看到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进行一天的奔波,顿时感觉自己好像没有那样的孤独,相比较于那些不得不挤公交、蹬三轮、骑电动车的大多数,自己的幸福指数真的不低;看他们千变万化的表情,感觉世界是多样而变化的,人生还是十分美好的;尤其是看到一家人在公交车站逐个分别的场景,自己跟着他们一起分享温馨。

三是慢走延展了生命的长度,在开车的日子里,每天睡到必须出门的时间出门,然后是一天紧张忙碌地工作,最后又匆匆忙忙地回家,一天都是那么周而复始地过着,身上每一个毛孔和每一条神经都是高度紧绷着,紧张的日子都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身上的紧张度。慢走的1个小时,自己可以思考很多平时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看到街边很多自己平时不留心的风景,筹划着每日必须完成的博文,紧张感在这一个小时里面完全消失了,自己完全把握了生命中的这1个小时,如果每天延展这1个小时,在我退休之前我将拥有5000个小时,折合成天数就是208天,也就是相当于多活了7个月,而且是完完全全为自己活着的7个月,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啊!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支探险队到非洲大陆去探险,探险队员发现当地的导游又一个奇怪的习惯,在行程的前三天他们会玩命地赶路,到第四天突然躺下来休息,怎么催促他们上路他们都不肯,通过询问探险队员得知,这些当地人说因为前三天走得太快,怕自己的灵魂追赶不上自己,所以现在在等灵魂赶上自己的步伐。

        现在职场上的人,每天为生机忙忙碌碌,好像从来不敢让自己停下来,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留给灵魂追赶自己的时间呢?工作是永远忙不完的,钱永远是挣不够的,职位永远是难以到顶的,我们在忙碌什么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们是不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失去了做人的终极目标和朝向呢?世界不会因为的不存在而消失,地球不会因为饿你的停滞而静止,难道我们不该让灵魂得到一个可以依托的载体吗?

附录2:快与慢的思考

快与慢的思考

朱晔

最近有两件事,引发了我对快与慢的一些思考:

第一件事,前几天,我们约了一个职业网球选手和我们一起打球,虽然对方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而我们是两个成年人,她一个对付我们两个,且我们各守底线的一边,最后的结果是人家闲庭信步,我们狼狈不堪,不是说我们水平与人家差距有多大,毕竟我们在业务的里面也算是“好手”,但我们为什么这样局促呢?

第二件事,周末陪我老婆练车,看她一到换挡或停车的时候,手脚一个劲地忙活,看得我都十分紧张,看她的反应速度还挺快的,但是就是感觉就是没有什么效果,我驾车的时候一边抽烟一边换挡,虽然速度远远赶不上她的快,但处理的结果比她要好多少倍。

这两件事说明的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就是快与慢,我们很快地做一件事,往往取得的是一个比较慢的结果,有时候慢慢悠悠地做一件事,反而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就拿打球来说,我们接球费劲不是因为我们反应慢了,相反是因为我们反应快了,因为比球速快,所以我们总是不能准确地在适当的位置击打球,最后不得不采取其他错误的行为去弥补以前的不足;开车换挡的时候,因为手快于正常的到位速度,导致手脚无法实现良好的同步,最后的结果不是大油门就是熄火,这两件事其实说明的都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吧。

人之所以在紧张的时候选择快,其实这是由人的神经作用而引起的,因为紧张,所以肌肉发紧,最后导致自己的动作比平时要快,道理很简单,你不动的时候,肌肉还直哆嗦呢,放松的时候,肌肉反应就慢,放松的时候往往能准确地作出规定的动作,记得刚学网球的时候,人家教练说,要想击球有力,必须最大限度地放松肌肉,在挥臂的时候你要感觉全身象面条一样的软,感觉自己能在击球的时候把胳膊给甩出去,后来试试教练讲的道理,发现放松的时候确实比肌肉紧张的时候,击球更有力量。开车也是这个道理,人的手脚并用其实是有时间差的,因为新手驾车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要急着完成规定的动作,所以最后达到的效果相当的不好。

以前学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因为跑得快的兔子睡着了,所以乌龟最先达到了重点,这个故事教育孩子的道理是,人不要为自己的一点优势而感到骄傲,要学会谦虚谨慎,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其实兔子除了比乌龟跑得快之外,兔子没有乌龟的长处多,至少乌龟要比兔子长寿多了,乌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远远大于兔子。

关于快慢之间,我们的先人其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工出细活”等等,看来慢确实有很多慢的好处,遗憾的是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已经失去了慢的能力。

记得一年前看一个纪录片,现代人想复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夫人的一件罩衣,她的罩衣是用纯丝织成,重量只有50克,为了仿古这件衣服,课题组请了南京一个针织厂的一个高级技师,花了20年的时间,最后织出来的衣服重55克,只已经是现代人能织出来的最轻的重量,这5克是一个永远无法跨越古人的距离。

这个技师每次开始织布之前都要听2-3个小时的轻音乐,确保自己的心情完全放松到寂静的程度才开始工作,工作最长持续的时间也就是30分钟左右,有时候一连很多天因为无法静心,导致几乎每天干着急而干不了活。要说现在的织布速度应该是古人的百倍和千倍吧,但现代人可以在高速度下完成衣服的制作,但完成不了工艺品,不仅在纺织行业,在很多领域,先人的工艺现在都是无法复原的,因为先人是慢的,我们快到已经没有心思去完成一件伟大的作品了。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先人创造的技术和工艺,这是十分遗憾的事。

快与慢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因为有快所以有慢,快和慢是相对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的环境,为此特别需要我们以慢的心态来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才是张弛有度的做法,不然生后节奏快了,我们就象上足了劲的法条,每天片刻不停地运转,这样迟早有一天我们这跟法条因为劲上得太足而崩断的。


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朱晔,男,19708月生于安徽望江县,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2012年起先后出版了《理说明朝》(2012)、《理说宋朝(北宋篇)》(2013)、《理说宋朝(南宋篇)》(2013)三本历史评论类专著,及散文集《一车一世界》(2014),2015年出版了类自传体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累计出版的字数近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