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圈不是用来吹牛的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笑话:有个人在街上吹牛,说他卖的东西多畅销,不一会儿功夫,就卖出了多少多少的。这时过来一个人,跟他再次求证是否半天卖出了多少,卖货者振振有词,求证者做完记录后,随即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叠发票,对叫卖者说:“我是税务部门的,请你缴税吧。”

这个笑话的寓意是,吹牛也要上税的。

笑话毕竟是笑话,现实生活中,因吹牛而上税的几乎凤毛麟角,不然,网络上不会那么多爱吹牛的人。

昨天,大秦兄发了一篇文字,题目是《码字者要甘于寂寞》,估计大秦兄是有所指的,因为,现在的作家圈子实在是太浮躁了。还没出几部像样的作品,就给自己冠上各种各样的头衔,什么“中国XX第一人”、“某某作家”、“某某诗人”;年纪不大、作品不多,竟然吹嘘自己什么“德艺双馨”,我不说德的表现,连基本的“艺”都登不了大雅之堂,一个劲地找人胡吹自己,你何德之有?吹牛没有人找你收税,但是你不怕折寿吗?

认识一个作家,我出版《最后一个磨盘州人》的时候,他的所谓历史人物专著还没有成型,但是,牛已经开吹了。我的作品在网络上卖完了,他整天在圈子里吹嘘,某某人给了他好评之类的,天天发这个东西,圈子里都没人搭理他,但是人家就是吹牛不死不休。好多次我都想提醒他,有这吹牛的功夫,多码点字好不好?考虑到我们的关系还没有到那个份上,我一直忍着。其间,我完成了第二部长篇小说《银圈子》,他还在那个地方吹牛他的书在网络上如何畅销。

哥,书那么畅销,还要你自己去吹吗?等着在家收版税好了。一本自费出版的书,说有国家机构一下子订了上万本,你知道一万本书是多少吗?谁帮助你去重印书呢?国家机构选择书的时候,难道没有一套审核机制?这都是基本的知识啊。

我不嫉妒圈子里有本事的作家:有人专著出了十几、二十本,别管这些作品的质量如何,就算是复制粘贴出来的东西,这都是一个天量的工程。而更多的人还是停留在一篇多年前的文字今天找关系发到这个杂志上,明天发在那家杂志上,统计自己作品的时候,采取的是直接求和,这样的数据你自己信吗?还有人整天在朋友圈里发些打油诗或者口水诗,别人也不好意思说你不好,你自己还把自己当回事。

我见过比较牛的人,他是沪上的收藏名家,银行博物馆的馆长,他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丰富的收藏知识创作,已经出版专著78本,他整天接触的都是收藏界、文艺界或者文学界的大咖,而他本人在作家圈里默默无闻,连个作协理事都不是,因为作协理事的坑都被一群吹牛大王占据着。

我不羡慕将书推广到海外的人,因为,我知道那样的书,基本上印多少本最后还是要库存多少本的,试想一下,在中国都吃不开的东西,运动海外只能算是出口了文字垃圾而已。假如是正规渠道引进的书,有哪本不要求翻译成当地国家的语言的?你买个100本就算完事了,你在糊弄鬼和你自己呢!

我不爱搭理那些吹嘘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地方或者那个地方获奖的人,因为评奖的奖金及评委的工资都是你事先支付的,这样的奖有什么意思呢?就像花钱买版面费出版作品一样,在没有名气的时候,给自己打点底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花了冤枉钱的主,以为别人不知道开始吹嘘自己,这就比较过分了,现在稍微有点名气的杂志编辑,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如果不是因为经济或者利益,你的稿件发出去就成了垃圾,别说别人看上,看都不会有人看的。

朋友圈是用于朋友交流的,不是用来吹牛的,天天在朋友圈吹牛的人,你不怕把朋友都吹跑了?


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朱晔,男,安徽望江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五本文学专著:《理说明朝》(2012)、《理说宋朝(北宋篇)》(2013)、《理说宋朝(南宋篇)》(2013)《一车一世界》(2014)《最后一个磨盘州人》(2015),并在期刊上发表文学累计出版的字数近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